分享

我的花腰傣母亲

 聂耳小书屋 2014-12-17

我的花腰傣母亲

 

  玉溪日报  2014-12-17 字数:1756

 

  许洪畅

    我的母亲刀老太太,出生在一个名叫曼告的傣族寨子,今年已是年逾八旬的耄耋老人。刀老太太一生坎坷,年仅10岁就背井离乡随父母一家人逃难到漠沙坝子,年幼的她为了生存,被寄养在堂伯家给大户人家做长工,从小过着寄人篱下的苦难日子。16岁那年陈赓部队解放了新平县,剿灭了土匪,她才有幸参加了习字班、读夜校,因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解放初期参加了土改工作队,渐渐地懂得了一些道理,明白了人世间的很多事情。

    后来,母亲参加了农协会,为公家做事,再后来,到乡人民政府工作。1958年成立红光农场,母亲作为积极分子以及出身好、根正苗红,于是被抽调到农场参加初建工作。1961年新平县部分辖区,包括红光农场被划归元江县管辖,母亲随外公外婆一家又重返原籍。60年代中期,母亲被下放五七干校,后来因为家庭变故,不得已被迫在外婆的老家花腰傣村寨安家落户。直到改革开放后的2013年,我的花腰傣母亲——八十多岁的刀老太太,一直带着我那40多岁患有精神疾病的兄弟,相依为命,不管天阴下雨、寒冬酷夏,每天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弯腰驼背地在自家那块承包地里,忙忙碌碌从事着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

    虽然,我没有和母亲生活在农村,从上初中开始我就离开了家乡,但我每年都要回去看看我那年迈而又善良、淳朴的刀老太太,去温暖她那长年累月饱经风雨的孤苦的心。每次回家看见她一个人孤单独影地杵着比她手腕还粗的锄把,弯着腰身在田间缓缓地举起,又艰难地落下,那一刻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母亲的成长和一生苦难的历程,也许是中国农村少数民族妇女的一个充满希望的传奇故事。

    我比母亲要幸运得多,不仅读完了大学,还能够到北京深造学习,这是花腰傣寨子里我的母亲辈和外婆辈的人们,简直无法想像的事情。我的工作比母亲“风光”得多,毕业后就分配在机关工作,每天坐在环境优美的办公楼里,过着衣食无忧且很有规律的工作和学习生活,还有机会到全国各地进修培训和学习,有了很多往返穿梭于云南边疆和祖国首都北京的机会。

    迄今为止,我是寨子里读过的书最多、走过的地方最多、见过世面最广的人。我一次又一次乘坐飞机,像展翅高飞的大鹏遨游在祖国的蓝天之上,俯瞰美若锦绣的彩云之南;那个名叫曼告的花腰傣村寨,在盘亘交错的群山、河谷之间羞涩地躲藏,美丽地绽放;当我一次又一次地徜徉在天安门广场前,我仿佛是在代表我的母亲、代表我那花腰傣小村的全体村民,向伟大的祖国首都问好和致敬!

    我很高兴被家乡人称为“傣族文化学者”和“作家”,借此让玉溪乃至于更多的人通过我,了解更多花腰傣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在我那篇荣获哀牢山文学联谊赛一等奖的《花腰姑娘凤凰花》散文中,我用了很大篇幅描写花腰傣女人,重温故乡带给我的醉美回忆和绵绵乡愁:

    “花腰傣女人的温柔为世人所称颂,在花腰傣的社会生活中,不论男女都十分注重礼仪道德教养,尤其是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为世人叹服,她们温柔的性情与传统的美德是分不开的。一个姑娘如果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的修养,她不仅会被自己的族人看不起,就是将来长大后谈婚论嫁都没人要。在寨子里,一个标准的女孩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尊老爱幼,美丽贤惠,勤劳善良。这三点都具备了,才会有好的名声,才会扬名十里八乡,这种名声不仅是自己的,也关系到自己的家庭,甚至是一个寨子的荣誉。”

    “在花腰傣家庭中,夫妻睡觉的位置通常是很有意思的,他们的枕头一般是一大一小,大的是男人用,小的是女人用,这是花腰傣的一种习俗,妻子的枕头要比丈夫放得稍低一些,表示妻子对丈夫的尊重;而妻子的位置永远是靠里面的,表示丈夫一生要保护好自己的妻子,夫妻之间就是这样相知相爱相敬如宾。”

    “虽然花腰傣女性普遍具有温柔的性格,但是如果我们把这种温柔与传统的礼仪文化看成是顺从,则是一种误解。其实,温柔只是花腰傣女性个性中的一个方面,温柔而不失生活的热情与坚韧,才是花腰傣女性内在真正的个性美。”

    这就是花腰傣女人,这就是我年逾八旬的花腰傣母亲一生的形象。

    如此赞颂和爱恋,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感恩,虽然我知道,这份恩情永远难以报答。因为,漫步人生路,我有幸得到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荣誉,属于我的花腰傣母亲,属于与我的花腰傣母亲有关的那些小小的花腰傣村寨。

    我爱你,我勤劳善良、淳朴慈祥的花腰傣母亲;是你无私的奉献,孕育了我的生命,滋润着我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