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视线||【勐满,一颗璀璨的明珠】◆马亚姗

 白云之边 2020-08-06
者地者丽者
简简
介介

    马亚姗,笔名:慕昭,女,云南省西双版纳人,大学本科,现居景洪市。从小热爱写作,喜欢唐寅的诗句:“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目前,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报社工作,从事网络媒体编辑。

作品欣赏

【勐满,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生在一个边陲小镇,是土生土长的勐腊县勐满镇人。勐满境内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点为大包包山,海拔1678米,最低点为勐岗村民小组海拔570米,全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候湿热,长夏无冬、土地肥沃、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这里适合种植双季水稻、橡胶、甘蔗、玉米、药材、花卉等作物,素有“渔米之乡”之称,是勐腊县产胶大镇,产粮重镇。还盛产多种热带水果和砂仁等珍贵药材,是造物主对这块北回归线上最后一片绿洲的莫大恩赐,大片自然生态村寨能够得以完整地保护下来,则得益于这里的村民对本民族文化的无比眷恋与执着,得益于他们深植于血液与灵魂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看,远方,四面环绕着青山,到处是连绵起伏的热带雨林、缘聚了众多的奇花异草、古树参天,森林占小镇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一个多绿、多雾、多傣家民风、温馨和谐、原生态,与相邻的东南亚诸国有着质的区别的、有韵味的,古朴风情的小镇。旁边的佛塔寺庙与傣家竹楼,翠竹与古木,交相掩映、呈现出一派神圣景象,因此这里以其美丽和富饶闻名遐迩。

生活在勐满丛林中的原始的山满族奇特的生活习俗,陌生的土著语言,刀耕火种的歌舞表演,令人仿佛回到了远古,城市的喧嚣,楼高车快的文明离我而去。在这片茂密的森林里,高高的望天树,林木参天蔽日、高山深谷、南腊河缓缓汇入境外的湄公河……奇木异葩随处可见,珍禽异兽比比皆是,给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息场所。在这片原始森林中有亚洲象繁衍生息,在野象出没最频繁的地方,经常有农作物遭受大象的踩踏,一般开春的季节,都会在与老挝接壤的边界上看到野象在河边饮水、洗澡的情景;树林聚集着许多国家级保护的二、三类保护动物,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河谷两岸生长着的有天然木,有高耸入云的望天树、有10多人合围的巨大板根、有两棵树缠在一起的“绞杀树”、还有各种寄生在树干上的小花,与树的绿叶互相辉映。还有许多珍贵用材的植物,具有其特殊用途,如抗癌药物美登木、嘉兰;治高血压的罗芙木;健胃虫的槟榔;桐子油可替代柴油;还有被誉为“花中之王”依兰香可制成高级香料;有天然的非常相似的“水壶”、“雨伞”;还有会闻音乐起舞的跳舞草,还有会吃蚊虫的小草……

勐满镇的街上分为上景龙寨和下景龙寨,两寨连珠、绿树掩映、竹楼环抱、梵音缭绕、浑然天成、千年不变的村寨群落、千年积淀的民俗风情、旖旎的亚热带庭院风光、神奇的佛教文化、花果飘香的傣家人的“人间天堂”。景龙寨是勐满众多村寨中典型的傣族传统村寨,在文化上保持了传统的边境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全村都信仰南传佛教(小乘佛教),村里有一座佛寺,所有男童到了78岁的时候都必须剃度出家,在佛寺里学习傣文,寺庙里有一个大佛爷和一个出家还俗的波章教傣族的历史,文化、科学知识、传承博大精深的贝叶文化等,孩子到成年后还俗成家。往寨子边上继续前行是小河,傣族喜欢在河边依水而居,傣族人懂得水,也离不开水。女子在河边洗菜,老人在河里捞青苔,孩子在河里抓小鱼,在水里嘻戏着。走过阳光来到夜色垂暮时分,在河边逗留也会无意间欣赏到傣女洗浴,远远看着那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劳作一天的曼妙多姿,柔情似水的傣家姑娘,在水中慢慢糅和,个个钟灵毓秀,柔曼如水的身材,头上兜着崭新的花头巾,耳上挂着亮晶晶的耳环,一条漂亮的筒裙将她们点缀得花枝招展,在溅起的水花中露出甜甜的笑颜,在欢笑声中,从水中洗浴出来,洗去一天的疲惫,个个犹如出水芙蓉。在这里无论你走进哪个寨子,都会看到身着民族服装的傣家人和传统的傣家竹楼、还有典型的缅寺佛塔。这里的人勤劳、善良、热情好客,不论你来自何方,家里的老咪淘,都会请你喝水、请你品尝四季盛产的瓜果、和你说别脚的普通话、和你聊家常、诉说这些年来,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翻天复地的变化。勐满镇早市也是当地最有特色的,每天拂晓,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蔬菜、瓜果和其他土特产品、藤器,银饰物品等等。天刚蒙蒙亮,是早市的高潮,买卖双方谈市论价,走入其中,热闹非凡,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慢慢地,雾气散去,天色大亮,人们便纷纷离去,准备下田劳动。这就是民间一直流传着的“露水街”,露水一干,市场收摊。

当然泼水节同样是也小镇最隆重的日子,每年4月中旬,正值傣历正月。节日一般持续三至十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全村男女老幼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塔尖耍插上几枝缠着花布、彩纸的竹校。人们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和讲解历史传说,青年男女成群结队上山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妇女们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接着,男女老少提着水桶,端着脸盆,互相泼洒,互相祝福,认为这样可以消灾除病,平安吉祥。成千上万的人随着优美的傣族音乐翩翩起舞,边跳边呼喊“水!!!”喊声动地,鼓锣之声响彻云霄,场面十分壮观。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丢包做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缝好,内装棉纸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先是无目的的抛来掷去,后渐渐有了固定的目标,等姑娘有意识的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人群到僻静小树林、小河边谈情说爱去了。

其中放高升和孔明灯、放水灯也是小镇泼水节特有的活动。村民在节前就搭好高高的高升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它一边喷出白烟,一边“嗖 ”的尖啸着飞上蓝天,引得人们举目张望,不时发出喝采声,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后人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随着悠扬的笛子声,闻着夜来花的清香味、来到竹林旁的小河边、看着潺潺的流水、载着满满的希望,慢慢蹲下,放下手中的水灯,看着流水把水灯缓缓带走,闭上双眼双手合十,心中默默为自己和心爱的人祈福。象脚鼓舞、孔雀舞,斗鸡等等,也是男女老少不可缺活动的内容。近几年,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经贸洽谈等内容,使得泼水节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当我们从南腊河岸再次踏上勐满这片热土时,立刻觉得好像来到了一个天然的热带大花园,到处是浓荫匝地,婆娑的棕榈树、迷漫着香味的蛋黄花、扑鼻而来的缅桂花,繁花似锦。走在村寨之间的小径上,走在精心修建起来的林荫路上,从浓密的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的是太阳的点点金光、春光在万山环抱里、更是泄露得迟,树下荫处和小河边上长满了藤条和其它杂草。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朝阳的山坡处,雨水滋润着泥土,浸湿了去年的草植,盖着过了冬眠的草根苏醒复活过来,渐渐地倔强有力地推去陈旧的草植烂叶,奋力地生长起来。四五月间,轻风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黄的花、绿的草、翠的柳、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卷入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蜂蝶成群来翩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披陈于树梢上,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时序如旋轮。氯氟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在这里,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在和煦的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成长的美丽家园——勐满小镇。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风光、独具自然之美,特色之美。这里的人,无比勤劳、无比亲切,无比的热情。改革开放后,小镇如雨后的春笋一般,迅猛地发展起来。现在的小镇,放眼望去,远处的胶林郁郁葱葱、遍遍产业蓬勃发展;家家户户都停放着小轿车、张张笑脸满面春风,家家沐浴在新农村建设的东风中。如今,小镇以它独具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每年都吸引着国内外大量游人前来游览。

情系齐鲁★文学先行

    齐鲁文学》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发表原创,繁荣文学”的办刊路线,发掘和推出了一大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