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烧烤、麻辣烫;面条、火锅、小龙虾!如果这还嫌口味不够重?那请品尝我们的侵权夜宵吧!侵权夜宵,汇聚精品侵权菜肴(案例),独家观点配方(律师实务),每晚为您呈上精品小食,必定满足您的味蕾! 若您想了解我们请您回复“0”,若您想观看以往内容请回复:1、2、3、4、5,如获取周一内容就回复“1”,周五内容回复“5”。 ↓↓↓下面开始正文↓↓↓ 【案例】李某到某休闲中心洗澡,将衣物、证件及4000元现金锁入该中心提供的柜中。洗澡出来穿衣服时发现衣服还在,但证件与现金已丢失。报警后,公安机关立案侦察案件一直未破。 后李某主张,因为自己的身份证件丢失而延误了当日的航班,导致一场重要的商务任务没有完成,给商业相对方王某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李某提起诉讼,请求休闲中心赔偿4000元的现金损失;之后,王某也提起诉讼请求李某和休闲中心赔偿商业损失五万元。 双方协商不成,因而成讼。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到被告处消费,双方形成合同关系,被告作为休闲中心,应当为原告提供安全的储物条件,以使原告财物得到妥善保管。现原告现金被盗,被告做为保管者,应当对原告所受损失进行适当赔偿。鉴于原告未有将现金交由柜台保管,而是随衣物一起锁入柜中,导致现金被盗,自己亦存在过错,故可适当减轻被告的责任。 另案法院认为,王某向休闲中心主张的五万元商业损失应为纯粹经济损失,与被告休闲中心的过错没有必然联系,不予支持。至于李某的延误行为导致王某损失案件中李某须承担的赔偿责任问题,暂不在此赘述。 概念解释——不作为侵权 上述案例是典型的经营者未尽安全保障义务而致消费者财产遭受损害引起的纠纷。随着消费者消费意识的增强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餐饮休闲娱乐业日益发达,因就餐、洗浴、休闲等引起的纠纷也越来越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可见,安保义务人承担责任的前提都是“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在我国法律实践中,很多的安保义务人“未尽安保义务”的形式都是一种不作为。这种不作为行为已经构成了“不作为侵权”。不作为侵权是指违反对他人负有的作为义务,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该义务而致人损害的侵权,例如,依据《民法通则》第125条,如果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那么施工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不作为侵权,有两点需要我们注意: 其一、在不作为的侵权行为中,加害人什么都没有做,所以单纯从行为本身很难认定加害人具有过失,因此认定加害人具有过错的前提是其负有作为义务,从义务的违反本身直接推定加害人具有过错。 其二、因果关系的判断方法与作为侵权大有不同。 在英美侵权行为法中,“But for”规则是英美侵权行为法中用来判定事实因果关系的标准。该标准通过提出一个假设的问题来判定被告的侵权行为是否属于造成损害的必要条件,就作为的侵权行为而言,该问题的表述是:“如果没有(but for)被告的侵权行为,原告的损害是否会发生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被告的侵权行为就属于造成损害的必要条件。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不是。而在不作为的侵权行为中,该问题必须要反过来表述:“如果积极履行了作为的义务,损害是否仍会发生?”如果回答“是”,则不作为并非损害的必要条件;反之,则属于必要条件。 概念解释——纯粹经济损失 上述案例中,原告主张的五万元商业机会损失被认定为纯粹经济损失,而未被法院支持。 纯粹经济损失问题被称为民法学上的戈尔迪之结[ “戈尔迪之结”此语出自于瑞士侵权行为法修正委员会。戈尔迪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小亚细亚弗里基亚的国王,他在自己以以前用过的一辆牛车上打了个分辨不出头尾的复杂结子,并把它放在宙斯的神庙里。神示说能解开此结的人将能统治亚洲。后来亚历山大大帝以利剑将其斩开。戈尔迪之结经常被喻作缠绕不已,难以理清的问题。],是现代侵权法领域中一个前沿性问题,也被视为侵权法体系中的真正的难点。 所谓“纯经济损失”是指行为人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人身伤害和有形财产损害之外的经济损失。由于这种损失与行为人之间的因果联系并不是直接的,所以,纯经济损失又成为间接损失。由于这种损失大多表现为对第三人的损害,因此,在学理上也称为对第三人的损害。由于纯经济损失常常表现为一种费用的损失,所以,纯经济损失也被认为是因对原告的人身和有形财产造成的实质损害而产生的费用损失。 例如:某人开车肇事,撞坏机器设备,导致工厂不能开工,工人失业;某人开车撞坏电线杆,导致大面积停电而引发的各种损失等。 上述事例中,除机器设备被损以外,其他损失无法归入具体的财产权利,也不能与人身权及所有权同等对待,但受害人又确实遭受了某种经济利益的减损。纯经济损失被认为是侵权法的一个新的和重要的领域,并被视为侵权法体系中的真正的难点。 “对于纯经济损失是否应当补偿,很大程度上要界定因果关系问题。纯经济损失所提出的问题仅仅是‘遥远性’,即原告的哪些附随经济损失可以归结为被告的行为,只有在纯经济损失案件中法院才会面对复杂的局面。”对因果关系的判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如果行为人具有故意,而纯经济损失和行为人所实施的故意行为之间有因果联系,可以直接认定行为人的行为与该行为的结果之间有因果联系存在。 对于过失行为的判断,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从而确定是否符合因果关系的要求。 其一、相当因果关系说,也就是说,需要由法官根据一般的社会经验就纯经济损失与行为人的行为之间是否具有相当性来考虑应否赔偿。 其二、可预见性理论,即要确定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对其所造成的纯经济损失的结果是否具有可预见性。 王利明教授认为,对纯经济损失可以考虑采用上述双重标准予以判断。例如,被告的桥梁倒塌致原告的船舶不能通过,造成原告的经济损失,对此,桥梁的所有人或管理者是否应承担责任:如果认为原告所受损害与被告的行为之间不构成相当因果关系,可以因此否定被告的赔偿责任;如果认为此时被告对此损害不能遇见,因而没有过错,亦可因此否定被告的赔偿责任。 法条对比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该条款将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以法律条文的方式予以明确,因此,安全保障义务是经营者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二款:“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则规定了安保义务人责任的承担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不仅责任主体从列举的经营场管理人所扩大到群众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明确其责任范围和承担方式。” 综上比较可知,《侵权责任法》颁布以后,安保义务被明确法定化,并且安保义务人的范围增大,安保义务人的责任有加重的趋势。 引申分析——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类型 安全保障义务的两种主要责任类型,一是直接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二是间接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如果在精细划分一下,违反安保义务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分为三种:直接责任、替代责任和补充责任。 1、直接责任 直接责任,就是违法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行为所造成的他人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的后果由自己承担侵权责任的侵权责任形态。从经营者或者社会活动组织者的经营或者活动而言,违反安保义务造成受保护人的人身损害,自己承担责任,就是直接责任。在设施设备违反安保义务的侵权行为、服务管理违反安保义务和对儿童违反安保义务的侵权行为中,违反安保义务的行为人如果是单一的自然人主体,那么他就要承担直接责任。直接责任的特点是:第一,是违法行为人自己实施的行为;第二,是违法行为人自己实施的行为造成的损害;第三,是自己对自己实施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由自己承担责任。 2、替代责任 但是,如果经营者或者社会活动组织者是法人或者雇主,违反安保义务的具体行为人是经营者或者社会活动组织者的工作人员或者雇员,而且符合法人侵权或者雇主责任的法律要求,那么,在设施设备违反安保义务的侵权行为、服务管理违反安保义务和对儿童违反安保义务的侵权行为中,这种侵权责任形态实际上是替代责任,而不是直接责任。因此,无论是经营者或者社会活动组织者自己违反安保义务,还是其雇员或者工作人员违反安保义务,都是要由作为经营者或者社会活动组织者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雇主承担责任的。不过,如果经营者或者社会活动组织者的雇员或者成员违反安保义务造成损害的,经营者或者社会活动组织者在承担了赔偿责任之后,可以向有过错的雇员或者成员求偿。 3、补充责任 侵权法上的补充责任,是指两个以上的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对一个受害人实施加害行为,或者不同的行为人基于不同的行为而致使受害人的权利受到同一损害,各个行为人产生同一内容的侵权责任,受害人享有的数个请求权有顺序的区别,首先行使顺序在先的请求权,该请求权不能实现或者不能完全实现时,再行使另外的请求权的侵权责任形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第2款规定:“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保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保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保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按照这一规定,防范制止侵权行为违反安保义务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是指第三人侵权导致受害人损害的,安保义务人对此有过错,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所承担的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 我的账户:中国侵权网 我的账户:QinquanLaw 我的简介:中国侵权网始建于2007年,依托国内知名律师事务所和侵权法律实务的著名律师组建,由数十名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资深律师和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法律专家、学者以及顶尖技术人员组成团队为网站提供支持,意欲打造成国内在侵权法领域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法律实务网站。 建此网站的初衷,是从法律专业角度为现实生活中多发、常见或者错综复杂的侵权案件进行实务探讨,解决侵权业内律师实际操作中的难题,进而展开对侵权法理论的研究,以及侵权责任法后的律师实务的研究。 随着时代的进步,仅仅靠电脑网络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特此建立微信版“中国侵权网” ,敬请支持,谢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