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象思维与艺术变形

 水共山华 2014-12-18
65#
发表于 2005-8-31 13:17:00 | 只看该作者

智深兄台鉴:

好久不来,没有想到你有这样深刻的见解,先表祝贺!

看完贴子,既有对智兄虔诚和谦虚的感怀;也有对耐寂青鸟等几位先生保持冷静的同感。自觉得有话非说不可:

这个话题若写成《幻象思维和古诗的“通感”》,我想不仅你的意思完全可以表达,也可算为中国传统诗词的理论添了一块砖。但是,显然,在你的虔诚的追求中,缺少了一点东西!

你的分析和“发现”都是很有价值的,但是,这只是古诗创作的一个小技巧,而且还真是一把“双刃剑”。没有不行,多了害事。这种诗,如果可以用庆霖的诗来说话,在他的诗中,有十分之一就足够了;多了,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它在“玩诗”,不是在写诗。你知道我的意思吗?

成功地再现生活,是诗歌最本质的要求。最美的中国诗,还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句话,如果你是想强调“幻象”(意象)在中国古诗中的特殊价值,是有益处的;如果你是想把它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论范畴,在我看来,是错误的!

一孔之见,不见得正确,可以再谈!

愚友:张祖新

66#
 楼主| 发表于 2005-8-31 17:1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贵州愚老夫子在2005-8-31 13:17:00的发言:

智深兄台鉴:

好久不来,没有想到你有这样深刻的见解,先表祝贺!

看完贴子,既有对智兄虔诚和谦虚的感怀;也有对耐寂青鸟等几位先生保持冷静的同感。自觉得有话非说不可:

这个话题若写成《幻象思维和古诗的“通感”》,我想不仅你的意思完全可以表达,也可算为中国传统诗词的理论添了一块砖。但是,显然,在你的虔诚的追求中,缺少了一点东西!

你的分析和“发现”都是很有价值的,但是,这只是古诗创作的一个小技巧,而且还真是一把“双刃剑”。没有不行,多了害事。这种诗,如果可以用庆霖的诗来说话,在他的诗中,有十分之一就足够了;多了,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它在“玩诗”,不是在写诗。你知道我的意思吗?

成功地再现生活,是诗歌最本质的要求。最美的中国诗,还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句话,如果你是想强调“幻象”(意象)在中国古诗中的特殊价值,是有益处的;如果你是想把它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论范畴,在我看来,是错误的!

一孔之见,不见得正确,可以再谈!

愚友:张祖新

74#
 楼主| 发表于 2006-1-4 22:11:00 | 只看该作者


夫子兄好!我们的观点虽然不同,但不妨碍我对您的真诚表示由衷的敬意!

拿数学而言,一个非常小的甚至现在还看不出有什么用处的命题,就有许多人用毕生精力去证明、研究它。何也?只要是门学问,就有如此之必要。这是学术界的共识。您既承认幻象思维只是古诗创作的一个小技巧,又是一个“没有不行”的技巧,那就应该允许人家发表文章去研究啊!如果庆霖兄以毕生精力专攻此技,专写他的旧体新诗,假如他在数学界则会得到尊重!而在诗词界却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全国能诗者人山人海,就我俩人“玩诗”,太微小了,能“害事”到哪儿呢?毕加索后期都在作变形画,能说他是在“玩画”么?要知道,“红杏枝头春意闹”就是幻象思维!如果我说要写出千千万万个像“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样的诗句,大概就无人我说我玩诗了。至于幻象思维这个技巧能否泛滥或消亡,这不是哪个人谁能左右得了的,当顺其自然。

应该承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美的,但您能说“谁把杜鹃声,系成蝴蝶结”就不美么?谁又有勇气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不是正路是另类?我觉得这是两种不同的美。缺了哪一种,中华诗词都是不完美的,气量狭小的。

夫子兄,如果您不允许把幻象思维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论范畴,那么唯一合理的途径就是您必须证明幻象思维其论点论据都是错误的,是伪学问,否则就不是个一作学问人应有的科学态度。

也是一管私见,可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