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胶东高氏是春秋高柴后人 明清时期曾出进士14名|青岛|半岛网

 一水易人 2014-12-18



  



  胶东高氏亦称胶州大行高氏,或胶州三里河高氏。元朝末年始祖高伯通自利津迁徙胶州大行行上店村,所以称“胶州大行高氏”。自二世二支股迁居胶州南三里河村始,族人不断迁入,后世又陆续迁往各地,“胶州三里河高氏”因此闻名。明清以来高氏名人辈出 ,曾出了14名进士 ,50名举人,80名贡生。在明崇祯年间还出了一对父子进士。在官场上至尚书、下至县丞、游击,做官的一共有190多人。

  胶东高氏现已发展到二十八世

  据《胶东高氏族谱》记载,胶东高氏的始祖是高伯通,于元朝末年从利津迁到胶州。高伯通有三个儿子,高复礼、高复明和高复陈。始祖高伯通为一世,三个儿子为二世,二世长支即高复礼的后人称一股,二世二支即高复明的后人称二股,二世三支即高复陈的三个儿子分别称为三支一 、三支二、三支三。胶东高氏分这五大支股繁衍 。

  据正在修缮家谱的胶东高氏二十世孙高祀起介绍,胶东高氏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中云街道北卧龙庄、南关街道的南三里河村 、北三里河村 、东店子村 、高家台子村、庄里头村 、楼子底村 、丁家庄、法家茔;北关街道北关小区、西松园;胶东镇小姜戈庄、大麻湾西村 、高家庄;胶西镇大行村 、祝村 、小刘家疃、北杜村 、南杜村高家河崖等;九龙街道的高家洼、同心村 、高家艾泊等地。

  “胶东高氏人口分布比较广泛,除了胶州本地还有即墨、平度、莱阳,还有迁去昌邑的。”高祀起告诉记者,“另外我们人口发展比较迅速,根据我现在掌握的资料,胶东高氏下面的支派,最快的发展到二十八世了。”

  明崇祯年间曾出父子进士

  据介绍,自明清以来,胶东高氏发展迅速,人丁兴旺,名人辈出。明清期间共出了14名进士、50名举人、80多名贡生。其中,明崇祯年间,曾有一对父子先后中了进士。

  据《胶州百家姓》记录,高云兹是明末的名臣。崇祯七年考中进士(第三甲第183名),任北直隶完县知县,因守城有功被提拔为河南道监察御史。因丧亲归里,明亡后不复出,清顺治年间海时行兵变时被杀害。高云慈的儿子高简,是明末清初的地方官。明崇祯十六年间中进士(第三甲第102名)。入清朝后授福建建宁府推官,做官清正廉洁。

  据了解,胶东高氏名人辈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高弘图是著名的政治家 、文学家和书法家 。从小受良好教育加天资聪颖,27岁时中进士,官场几任沉浮,职位最高时任户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明灭亡后,面对清政府的招降,拒不服从。后来流离失所,在会稽野寺中,绝食九天而亡,以身殉国,享年62岁。

  十一世高凤翰被归于“扬州八怪”

  高凤翰是胶州城南三里河人,是胶东高氏二股的第十一世,是有名的书法家 、画家 、诗人。他的书法、诗作 、绘画、篆刻都受后人敬仰。

  高凤翰出身于官宦世家 ,父亲高曰恭曾中举人,叔父高曰聪为进士。他从小就从家里收藏的书籍中学到不少东西,19岁的时候中秀才。曾做过安徽歙县县丞 ,但在官场上太过刚正不阿,在派系斗争中受诬下狱,经历了一番磨难。后来虽然沉冤得雪,但从此失掉了做官的兴趣。去官后,高凤翰居住在扬州,寄宿佛门僧舍。他右手病残,改用左手练习书法,号称“后尙左生”。据介绍,高凤翰的右手书法严谨流畅,左手书法上溯魏晋风格,气韵流动,明清两朝数百年间以左手擅长书法的,无人可与高凤翰相媲美。高凤翰的画中,山水花卉,同时具有宋人的雄浑之气和元人静逸之气,艺术造诣非常精湛。高凤翰的画风不拘一格,因此被归于“扬州八怪”。

  胶东高氏源于孔子弟子高柴

  《胶东高氏族谱》介绍,胶东高氏的始祖是高伯通,是高至公的第二个儿子 。于元朝末年从利津迁往胶州。但高至公祖上是谁?源于哪个高氏?这些疑问曾困扰胶东高氏后人,而如今,他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就是春秋时期的高柴,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 。

  据胶东高氏后人高祀起介绍,他从2008年起与胶东高氏的其他后人一起着手修缮家谱,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网络,联系到沾化县高氏后人,从他们那里得到高至公的消息,从而找到了胶东高氏祖上的始祖——高柴。

  “都是有史料记载的,沾化的高氏族谱比较详细,他们的五十四世就是高至公,里面记载了高至公的二儿子高伯通从利津迁到胶州,跟我们的族谱相吻合。”高祀起告诉记者。

  据了解,自胶东高氏后人寻找到始祖高伯通祖上的信息后,专程去沾化县寻找沾化高氏家谱确认,经过各种史料佐证,胶东高氏后人确是高柴后人,至此,胶东高氏先祖寻根夙愿得以实现。

  文/图  

  ■人物故事

  潜心修谱近6年,守得云开见月明

  在续谱人高祀起的努力下,胶州高氏族谱逐渐完善

  家谱,是以记载一姓或族、一房世系为中心内容的表册文书,是珍贵的文史资料。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不计钱财、不辞辛苦,修订家谱,为后人留下宝贵史料。他们平时都在寻找资料,四处奔波,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今天我们就找到这样一名续订家谱的人,看看他都经历了哪些故事。

  修完支谱想修总谱

  高祀起是胶州高氏修谱工作理事会的理事长,曾是胶州市宏达锻压机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2012年正式退休,但修谱工作从2008年就开始了。也是因为他和另外一些胶东高氏后人的努力,终于找到胶东高氏的根系渊源。

  “发起修谱,是因为我个人比较爱好收集这些老家谱,手头资料也不少,我们现有的《胶东高氏家谱》是嘉庆九年的印刷本,我们想把后世的资料补上,所以就召集人开始做这一块。”高祀起告诉记者,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收集这些老家谱资料。曾在1986年根据从一个旁支亲属那里拿到的家谱资料,修订了《胶东高氏三股二支谱》。

  从2008年开始高祀起就召集人着手开始续修胶东高氏族谱,寻找各个支派的后人,将他们的联系地址、支股名称、所在地等都记录下来。目前已收集近160支股的胶东高氏后人信息。除了续上嘉庆九年以后的胶东高氏后人的信息,还着力寻找胶东高氏始祖高伯通的父亲高至公的身世资料以及根系渊源。“胶东高氏源于哪个高氏?根系渊源是什么?这个一直困扰着我们,我们的祖上高弘图、高曰恭等人也曾组织修谱寻找根系,但都没有结果”高祀起说。

  一个帖子引发转机

  高祀起修家谱修了两年多,利用各种联络手段,建网页,发信息,通电话,寄书信,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各地的高氏宗亲,帮忙排查,但都没有找到始祖高伯通的父亲高至公的身世信息。

  高祀起开始修家谱的第三年,2010年12月,有一次他发短信跟安丘岔河子口高氏后人高树武交流寻根情况时,对方提起来网上有个帖子,是沾化县高至诚后人发的,寻找利津籍高至公后人。后来高祀起就在网上找这个帖子,找到了发帖人的电话,当晚就联系到发帖人高延林。从高延林那里得知有个沾化县有个《五十四世谱》记载了胶东高氏始祖高伯通与始祖之父,且记载清楚明确。胶东高氏根源且一下寻到二千五百三十多年前,高祀起激动不已。之后半年,沾化人高延林为高祀起提供了誊写的《五世谱》与《五十世谱》,还寄来沾化县高氏宗亲在《五世谱》和《五十世谱》基础上修的《五十四世谱》复印件。但为了见到原始资料,高祀起与两位胶东高氏后人一起开车到沾化县确认。

  沾化之行亲自确认

  2011年9月17日,高祀起与另外两位高氏后人高祀宝、高东义三人驱车前往沾化县黄升镇,见到了一直热心提供资料的小学教师高延林。

  在高延林的陪同下,到了藏有家谱的70岁老人高子斗家,在那里见到了1986年高子斗修谱时,去利津县北关蒋家庄抄来的《高氏族谱》,卷首为《五世谱》,还有1936年高春芳(高子斗之父)寻得的五世老谱。在《五世谱》中记载,“始祖为象符(五十世谱中五十世祖高安邦字象符)……五世祖至公公,行一配谢氏,生伯达,伯通,长居利津北关,次迁居胶州。”后又到另村一老中医家,“老人因病不能行动,不能口头交流,但神智清醒,只能用手式与偶尔含混不清单个字的表达,真是幸运,别人包括他老伴都听不懂,但我对他表达的意思都能理解。其老伴终于找出家藏无棣县高辅鹤1936年修谱:《五十世谱》一部,石印本原件,函套包装。另一部《高氏族谱》始祖是安国祖,四卷一部,函套包装,完好如初。”高祀起告诉记者,“那次寻根非常顺利,没想到能见到所有原始资料,我们都做好打算去无棣县、利津县找《五十世谱》结果就在沾化县就全都见到了。”

  据了解,沾化县《五十四世谱》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五十世谱》,一世祖是柴公,五十世祖是安邦、安国、安民、安泰、安居五叔兄弟。二是《五世谱》,一世祖是安邦公,五世祖是至公、至诚、至祥三兄弟。《五十世谱》的第五十世与《五世谱》的第一世重合。二谱合一,便成为始祖是至诚公沾化县高氏后裔之《五十四世谱》。同样也是胶州高氏始祖伯通公前《五十四世谱》。如此,胶东高氏自柴公到安邦公,再到伯通公,一直到现在传承有序,上下贯通,一脉相承,绵延二千五百三十五年,已传八十二世。 文/图 记者 刘静 本报通讯员 高祀起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