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文化,得有智慧

 观审美2 2014-12-18

文/赵元波

时下流行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其实也不尽然。

曾国藩手下有一名勇将,名叫鲍超,出身贫寒,大字不识一个,是个典型的没文化的粗人,这鲍超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却天生是个当将军的料,由一个普通的水兵,在同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历经磨砺,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成为清军中屈指可数的名将。

鲍超不识字,却很有智慧。不识字,没关系呀,上级的文件可以让手下的师爷读给自己听,自己动动嘴,师爷按那个意思处理一下就行了。别人的军旗上都是把主将的姓氏给绣上去,鲍超可不管,他认不得字呀,都免了算了,就在军旗上画三个黑丸,好认,有特色,通俗易懂,就像现在的商品上的“注册商标”一样,见到三个黑丸的军旗,不用说那就是鲍超报大将军的军队,太平天国西征各军都记得这面旗子,称之为“鲍膏旗”。金鼓声中,太平军每见“鲍膏旗”舞动,辄“惊骇涣散”,于是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只要远远望见这面旗帜,便无心接战,逡巡退避。于是,清军中某些将领投机取巧,偷偷仿制“鲍膏旗”,以备危急。即如大名鼎鼎的左宗棠,在江西樟树镇被太平军狂攻,濒临崩溃,最后也顾不上“今亮”(左氏常自诩为当代诸葛亮)的声誉,祭出“鲍膏旗”,方得以吓退太平军。

1856年秋,曾国藩认为已是副将的鲍超已可统领大军,让他到长沙招兵,组“霆字营”一万五千人。一次,鲍超曾被太平军包围在九江一带,请求曾国藩急派援兵救助却苦于识字不多,况且军情紧急,多写了没时间,也毫无意义,只会写自己名字的鲍超,情急之下让人拿来一块白布,在上面写一“鲍”字,再用毛笔在“鲍”字上画了个一圆圈,派人火速送给曾国藩,曾国藩接信后明白了鲍超的意思,笑着说:“鲍超需要我们去救他呢!”迅速派出援兵,鲍超于是得救。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像鲍超这样没什么文化的人,脑瓜子却灵活得很,经常会有惊人之举。没文化,其实并不一定可怕,关键是要有智慧,智慧和文化并不是一回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