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牛市论

 我的梦想登名山 2014-12-19

2014.12.19《谈谈对行情的看法》补充


 

最近看了二篇文章,一是国泰君安首席分析师任泽平的《改革牛之五》,二是海通宏观研究姜超(今年新财富第一名)的2015投资策略会上的演讲《金融泡沫大时代》,下面谈谈感想。

 

任泽平把牛市提出转型时钟和周期时钟的观点,认为经济扩张阶段当然会出现牛市,那是经济周期牛市,但经济下行阶段也会出现牛市,便是现在的转型改革牛市。同时归纳出具体的分析框架,他指出“转型宏观”的大类资产配置逻辑是:“旧增长模式拒绝出清,加杠杆负债循环,货币政策因担心加杠杆而不能全面放松,经济增速往下走但无风险利率往上走,股债双熊(对应2010年末到2013年)。改革破旧立新,或危机倒逼出清去杠杆,经济增速往下走,无风险利率下沉,股债双牛。“转型牛”的演进规律是改革底、无风险利率顶→市场底→经济底”(对应2014年起)。同时,他还从环球视野看了台湾日本韩国美国在不同的时代出现类似的“改革转型牛”进行了比较,放在中国历史里也有个参照,即1996年~2000年也是“改革转型牛”。

 

我对任总的逻辑分析表示部分欣赏,但对他牛市论尤其是时间框架完全不能苟同。

 

在目前的时间点,做一个后视镜的解释并不是很重要,投资者需要解决的永远是明后年会怎样怎么做。所以任总的这篇文章就有一个大缺陷,本轮行情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现在到了什么阶段?接下来会怎样?——他在此有明显的误导。他认为牛市2014年八月份启动的,可能结束于2017年,也就是现在牛市才刚刚起步。按这个逻辑,最近的交易天量可以视为底部放量了。

 

其实这一轮行情在2012年12月4号就开始了。创业板指数在当天床下历史最低点(585.44)后反转到现在的1600点,中小板指数在同一天创下近五年低点(3557)反转到最近的5800点,一直到现在都仍然在不断创出新高。上海深圳主板的股票也一样,沪深300指数在同一天同样反转,只是演绎了几个月行情后,权重股们被多种因素拉了回来,但其它的非权重股同样一直好戏不断。无非是这批最后的也是最权重的被遗忘冷落股被场外增量资金相中后,从而在指数表现为高歌猛进。

 

现在市场的确火爆,但仍然是结构市。现在A股整体有3000个股票,沪深300指数仅有300个,占比10%。不能说沪深300指数大涨就说牛市来了,而之前的行情则都不算。实际上其他2700个股票只从2012年12月4号以来一直在活跃。

 

最近一个月金融股的上涨,以及“一路一带”股,其实和之前二年里出现的军工股、自贸区股、土地流转股、国企改革股、体育概念股、电动车概念、国家安全、文化传媒股、网络游戏、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雾霾治理、机器人……等没有差别,都是任总所说的“转型改革牛”预期导致的。包括过去一年什么概念也没有的股票也在上涨,因为它们参与了近二年资本市场的一个“大流行”:通过“上市公司+PE”模式增发收购资产标的。大家看到每天有那么多公司在停牌,有木有?

 

难道券商的上涨才是真金白银牛市的表现?现在大部分券商的收入一半来自于经纪手续费,另一半来自于融资融券的利息收入。如果这个领域开放给马云,那么大家可以想象结局会怎样?它们的上涨质量甚至不一定比得上其它形形色色的概念股,对照一下美国券商的情况就知道了。中国的券商股银行股仅仅是所谓的“蓝筹”罢了。

 

难道券商的上涨是一种牛市预期而出现的先行信号?这看法更加离谱了。所谓先行信号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思,但大家都看看现在除了正上涨的权重股之外的90%股票已经在过去二年上涨到什么模样了?你还能从中轻松找到低风险大空间的个股吗?反正我是很难找出来。

 

为什么场外资金现在会相中这一批股票呢,大逻辑这里不展开,最通俗的讲无非是一个:大类资产配置偏好转变后(其实是财富效应啦),踏空者(包括机构)看到只有它们没有上涨,而且“券商牛市受益论”这个简单粗暴的理由容易被大妈们接受,加上目标庞大和价格便宜,本身当然也是受益于“转型改革牛”预期,所以就被“行为金融”了一把。等过几个月看,它们的结果下场也不会比其它如上所说的概念热点股票退潮后会更好。昨天中信证券一个股票的交易量是390亿,等于以往全部上海市场一天的交易量,也是中信证券以前最高日成交量的10倍,这种信息是信号还是噪音呢?

 

现在大家反正皆大欢喜,都上涨了,每个人可以高高兴兴过个年。市场红火,和改革转型的情绪预期信念有帮助,政府也极为需要,还能暂时改善点内需。但是……当真正的改革转型开始后,大家还是要面对痛苦而漫长的现实,记住:这些行情仅仅是“转型改革牛”。至少,任总也提到了1996年~2000年的参照,那么大家想想2000年后又是什么呢?

 

其实如果真的要说“转型改革牛”,那么这个“萌芽”其实从2011年就开始了,当时有一批主要是消费类医药类电子类的股票在那几年很牛,是2011/2012年间的有限风景。如果非要追溯本轮行情的起点,我同意从2011年开始算。而2012年12月4号已经是整体暴动,到现在则大概率已经是末尾,明后年将以大震荡为主。

 

关于姜超的演讲,其洞察有一点值得肯定,即中国高层的意图很可能是大力发展权益类金融体系,这也是日本(债权类)和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大差异。金融泡沫是个问题,但也可能不是大问题。代价是必须付出的,只要以后能壮大资本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就有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