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把过敏遗传给宝宝

 长沙7喜 2014-12-19

导语:到户外转一圈,没有感冒,却喷嚏连天;暖风一吹,晒晒太阳,身上就长了一团团红疹;吃个鸡蛋喝杯牛奶,气就喘不上来了;芒果刚入口,嘴唇一圈又红又痒……相信有如此过敏经历的准爸准妈们,绝对不愿意看到自己宝宝在生活中也遭遇这样的无奈与尴尬,今年7月8日是第九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让我们再次将视线聚焦婴幼儿过敏,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未来。

调查显示,全球有22%的人口曾患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世界患病总人数排名第六的常见病。在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人口数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婴幼儿过敏情况尤其让人担忧。据统计,中国五分之一的宝宝正在遭受过敏性疾病的困扰。如此之高的患病比例与过敏性疾病的可遗传性密不可分。研究数据表明,如果父母有一方曾患过敏性疾病,孩子发生过敏的风险会升高20%-40%,而如果父母都患有过敏性疾病,孩子发生过敏的风险高达60%-80%。
既然过敏性疾病的遗传性如此之高,准爸准妈们一定会问:我们如何做,才能让宝宝不过敏呢?目前,并没有一种方法能百分之百让宝宝远离过敏。但在与过敏对抗的路上,如果准爸准妈们能恪守以下三大原则,便可能降低宝宝的过敏风险,减少过敏给宝宝带来的痛苦和不快。
第一原则:提前预判宝宝的过敏风险
过敏性疾病具有高遗传性,但由于长期以来对过敏性疾病的忽视和片面认识,不少中国的准爸准妈们并不知道自身曾出现过过敏症状。那么,究竟什么是过敏? 
过敏是一种变态反应,是人体对正常物质(过敏原)的一种不正常的反应。也可以说,过敏是人体将正常物质判断为有害物质而发出的错误报警。对大多数准爸准妈们来说,最易将“过敏”二字与食物联系起来。但随着近年空气质量的恶化,过敏性鼻炎已成为常被关注的又一典型成人过敏性疾病。如果准爸准妈们每天出现数次阵发性喷嚏,每次不少于3个;或者经常有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会不自觉从鼻孔滴下;再抑或经常出现间歇性或持续,单侧或双侧,轻重程度不一的鼻塞,这都说明你可能患有过敏性鼻炎。而无论是轻度的食物过敏,还是长期伴随的过敏性鼻炎,这都是自身患有过敏性疾病的表现。
除遗传外,增加宝宝过敏风险的因素还包括:①剖宫产;②环境过于干净——家中经常使用含有消毒剂的产品;③生活环境存在二手烟污染或严重的环境污染。
孕期预知宝宝的过敏风险对预防过敏十分关键。一旦发现宝宝存在高过敏风险,出生后如何选择哺乳方式便变得尤为重要。
第二原则:正确哺乳 母乳是首选 
母乳是宝宝出生后一道坚实的防过敏屏障。全球许多国际权威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过敏组织、欧洲儿科肠胃病、肝病营养委员会等均建议,纯母乳喂养4-6个月是预防宝宝过敏的首选方法,喂养时间越长越好。
母乳营养丰富、全面,而且母乳中的蛋白质被宝宝的免疫系统识别为同种蛋白,都是人类的蛋白质,致敏性低;母乳还含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可帮助宝宝建立健康肠道菌群,训练宝宝免疫系统,从而降低过敏的风险。
因此宝宝出生后,妈妈应当尽可能让孩子尝到的第一口食物为母乳,并坚持哺乳到半岁以上。需要提醒的是,绝大多数妈妈生完宝宝后可能并不能立刻分泌母乳,但宝宝刚出生也不需要立即喂养。只要生后婴儿体重下降没超过出生时体重的7%,就可坚持纯母乳喂养。
当母乳不足时,多个权威机构,如欧洲儿科肠胃病、肝病营养委员会、欧洲过敏和临床免疫学学会建议,可选择经过临床研究验证的、效果明确的水解配方预防过敏。
宝宝之所以过敏,是因为免疫调节功能还不完善,一旦受到牛奶、鸡蛋等大分子异体食物蛋白的刺激就容易出现过激反应。而适度水解蛋白配方是把高致敏性的普通牛奶蛋白变成低致敏性的小分子蛋白质,并保留了一些过敏原片段,在降低宝宝过敏风险的同时对免疫系统施以温和锻炼,让宝宝逐步适应外来食物中的蛋白质。
如果准爸准妈们严格遵守以上两个原则,宝宝仍然出现了过敏反应,应该尽早寻求过敏专科医生的诊治,将这些过敏反应与普通疾病区分开来,对症治疗,缩短病程。
第三原则:第一时间揭穿过敏反应的伪装
婴幼儿过敏在皮肤上的表现主要为湿疹和荨麻疹。并且,宝宝年龄越小,湿疹与过敏的关系越密切。除皮肤反应外,婴幼儿常见的腹泻和咳嗽也均可能是由过敏引发。区别过敏性腹泻和感染性腹泻的标准是,当宝宝的腹泻经过普通胃肠疾病治疗仍不见效时,妈妈们就应该考虑可能与过敏有关,特别是具有高过敏风险的宝宝,在就诊时,妈妈们应详细说明宝宝近期的饮食情况,以帮助医生得出正确诊断。此外,对宝宝在婴幼儿时期出现的反复咳嗽,如在医务专业人员指导下找不到感染的证据,爸爸妈妈们也应该考虑是否为“过敏”所致。
当我们严格遵守了以上三个原则时,过敏已正在远离我们的宝宝。而无论何时,当宝宝遭受疾病困扰时,爸爸妈妈们都要保持好心态。宝宝能感受到父母的喜怒哀乐。好心态能减轻宝宝的痛苦,对疾病的治疗大有脾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