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三)语文(新课标)

 海中第一人 2014-12-19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三)

语文(新课标)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基因,是内在成因,是根脉,是抗体。正如人长得像自己的父母是有遗传基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基因、从而形成不同于他国、他民族的人文性格和文化习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文化根脉在哪里?

    在传统文化里,千百年来,中华文化中凝聚、积淀、总结了许多优秀、精辟、独特的思想精华,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为一代代中华儿女所敬仰、认知、学习、传承。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文化是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则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精神是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要靠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传统是民族的本。时代精神强调时代的理性认同,而民族精神却立足于民族的情感认同。民族认同不是逻辑推理或理性构造的结果,而是民族传统中长期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产物。但毕竟,传统文化、传统道德过去没有、现在也不能把我们带进现代化。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张扬,民族精神就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

    中华“文化传统”能薪火相传,就因为活在我们的基因里,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重视安身立命,就是我们一个重要的文化基因。从这个基因,发展出三条定律:一是热爱生命,追求幸福;二是尊重生命,道德约束;三是敬畏生命,终极关切。改革开放尚未到位的转型期满足着安身立命的第一条定律,不断洗刷甚至消解第二、三条定律。于是,近利远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道德失范现象,反而在促进生活水平提高、人类进步的现代化浪潮中沉渣泛起。我们要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中,去找回和强化道德约束和慎终追远的定力,去增强我们民族在现代化浪潮中强身壮体的抗体,特别是增强在各种物质诱惑中的免疫机能。

    中国历史上,很多人主张“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就是主张思想教育手段要和法制处治手段并用。法是他律,德是自律。治理国家和社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规划。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古人这方面的治理思想与经验。以德治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之一,是中华民族应该认真继承,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用好的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朝气蓬勃,并不断发展壮大,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就因为有如此丰厚的精神家园,如此强大的精神支撑。这是一个伟大民族几千年传承着的集体记忆、集体呼唤,远比西方文化中“创世者”的一个“神召”来得强大。激活这些精神基因,有助于去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市场伦理”,把“资本”的冲动与“诚信”的建构成功结合,形成勤勉做事、平实做人,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2月17日)

1.下列各项中,其实质不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项是

  A.“见贤思齐”“见义勇为”“知行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之方,“百善孝为先”“孝悌忠顺”“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理政之道,“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致中和”“方致正,略达圆”的经世方略。

  C.“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倚”“趋利避害,畏死乐生”的处世哲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读书秘诀。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舍身取义”的爱国情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仁义礼智信”的基本价值。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传统文化是许多优秀、精辟、独特的思想精华的凝聚、积淀、总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B.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不能把我们带进现代化,因此我们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

  C.现在转型期的一些道德失范现象,促使我们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中找回和强化道德约束和慎终追远的定力。

  D.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古人“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与经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衰落或覆灭,常常和民族文化的复兴或颓废、民族精神的崛起或萎靡息息相关。精神是民族之魂。

  B.重视安身立命,是我们一个重要的文化基因。它包含三个方面:热爱生命,追求幸福;尊重生命,道德约束;敬畏生命,终极关切。

  C.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就是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民族精神,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D.今天我们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泌,字长源,魏八柱国弼六世孙,徙居京兆。七岁知为文。及长,博学,善治《易》,常游嵩、华、终南间,慕神仙不死术。天宝中,诣阙献《复明堂九鼎议》,玄宗忆其早惠,召讲《老子》,有法,得待诏翰林,仍供奉东宫,皇太子遇之厚。尝赋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国忠疾之,诏斥置蕲春郡。

    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始,军中谋帅,皆属建宁王,泌密白帝曰:“建宁王诚贤,然广平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吴太伯乎?”帝曰:“广平王为太子,何假元帅?”泌曰:“使元帅有功,陛下不以为储副,得耶?太子从曰抚军,守曰监国,今元帅乃抚军也。”帝从之。崔圆、李辅国以泌亲信,疾之。泌畏祸,愿隐衡山。

    代宗立,召至,舍蓬莱殿书阁,拜检校秘书少监。又为宰相常衮所忌,出为楚州刺史。

    德宗在奉天,召赴行在,授左散骑常侍。时李怀光叛,岁又蝗旱,议者欲赦怀光。帝博问群臣,泌破一桐叶附使以进,曰:“陛下与怀光,君臣之分不可复合,如此叶矣。”由是不赦。

    始,朱泚乱,德宗约吐蕃赴援,赂以安西、北庭。既而浑瑊与贼战咸阳,泚大败,吐蕃以师追北不甚力,因大掠武功而归。京师平,来请如约。帝业许,欲遂与之。泌曰:“安西北庭人性骁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势使不能并兵东侵奈何拱手与之。今与其地,则关中危矣。且吐蕃向持两端不战,又掠我武功,乃贼也,奈何与之?”遂止。

    贞元三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封邺县侯。四年八月,月蚀东壁,泌曰:“东壁,图书府,大臣当有忧者。吾以宰相兼学士,当之矣。昔燕国公张说由是以亡,又可免乎?”明年果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傅。

    泌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谠议,能寤移人主。然常持黄老鬼神说,故为人所讥切。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赋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    讥诮:讥笑讽刺。

  B.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    物色:访求寻找。

  C.安西、北庭人性骁悍    骁悍:骁勇剽悍。

  D.好纵横大言,时时谠议    纵横:肆意横行。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西/北庭人/性骁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势/使不能并兵/东侵奈何/拱手与之

  B.安西/北庭/人性骁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势/使不能并兵/东侵奈何拱手与之

  C.安西/北庭人/性骁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势/使不能并兵东侵/奈何拱手与之

  D.安西/北庭/人性骁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势/使不能并兵东侵/奈何拱手与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泌历仕四朝,深得皇帝信任。外出的时候,陪着肃宗一起坐车,大家都知道车上坐着那位穿黄袍的是皇帝,旁边那位穿白衣的是李泌。

  B.李泌仗义执言,替皇帝排难解纷。李泌秘密建议肃宗让太子做元帅,把军政大权托付给他,大家也都认为太子该做元帅,肃宗接受了他的意见。

  C.李泌多谋善断,能有长远眼光。李泌帮助德宗以坚决而果断的措施,处理了李怀光的叛变;他建言德宗不能答应吐蕃给安西、北庭两地。

  D.李泌喜欢修炼,爱黄老鬼神之说。他年轻时经常漫游于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思慕长生之术。后隐居衡山学道,年老了更加相信黄老鬼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5分)

  (2)且吐蕃向持两端不战,又掠我武功,乃贼也,奈何与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夏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注释:①夏竦:字子乔,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②瑶卮:精美的酒杯。

8.有人认为词中“愁见”不如“愁看”,你认为呢?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结尾两句构思巧妙,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绪?请简要阐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韩愈在《师说》中说的“            ”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意接近。

(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的一句是“             ”。

(3)李煜《虞美人》词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             ”。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秦大少

相裕亭

    秦大少,叫全了本该是:秦家大少爷。只因为秦家昔日辉煌已去,这秦家大少爷就变成了——秦大少。其中的一个“爷”字没了,可见其身价也就没了。好在祖上留下的两条南洋船还在他手上玩着。

    盐区人说的南洋,并不是地图上标的南沙、西沙、海南岛,而是指远离盐区南面的海洋,大概是指上海吴淞口,或舟山群岛那一带。那里的水温,相对苏北盐区来说,稍高一点。每年春、冬两季,鱼虾来得早,去得迟。

    早年,盐区的许多大渔船在本地海域捕不到鱼虾时,就三三两两地组成船队,到南洋一带海域去捕鱼。

    盐区,能到南洋捕鱼的三帆船,数得着的就是秦大少手中的两艘大船。

    秦家鼎盛时,日进斗金!大小船只几十艘,盐区下南洋,跑北海的船队,每回都少不了秦家的大船。可到了秦大少这一辈,黄鼠狼下小耗子——一代不如一代了。

    那个看似白白胖胖,长得富富态态的秦大少,别的能耐没有,典当起家产来,一个赛俩、顶仨!老祖宗给他留下的那点家底子,没等他小白脸上吃出胡须来,就已经差不多水干见底了。后期,那小子迷上了花街柳巷,家道算是彻底败落。好在,祖上留下来的两艘保命的南洋船,秦大少始终留在手上,小日子照样过得有滋有味。

    秦大少虽然有船,但他本人不玩船。

    秦大少把他的船雇别人到南洋去捕鱼,他在盐区坐享其成。

    每年春季,大多是春节刚过,各地来盐区混穷的汉子,三三两两地夹着铺盖卷儿,在盐河码头上晃荡,等着有钱人家来找他们挖沟,修船,或是到码头上扛大包。秦大少就是在那样的人群中,物色到年纪轻、身板硬、力气大的汉子,领到家中,先问问人家会不会玩船,得到的回答是会,或是还可以,秦大少就酒饭招待。

    秦大少会吃,也会做,他把肥膻膻的猪头肉,切成小方块,拌上翠绿的大葱片,浇上姜汁、香醋,撒上盐末,放在一个黑红的瓷盆里,上下一搅拌,喊一声:“爷们,把我床底下的‘大麦烧’搬出来!”

    已经在码头上饿了几天的穷汉子们,一见到秦大少的猪头肉、大麦烧酒,外加香喷喷的麻底饼,一个个甩开腮帮子,大吃大喝一通。

    秦大少来回斟酒,递烧饼,笑呵呵,乐颠颠,时不时地也弄一块猪耳干在嘴里“嘎嘣嘎嘣”嚼着。

    回头,大伙儿酒足饭饱了,秦大少丢上一副黑乎乎地小纸牌,神仙一般,优哉游哉地让大伙陪他摸两把。

    那纸牌,秦大少不知摸过多少回了,窄窄长长的,猛一看,黑乎乎的一片,仔细辨认,好多牌都有了残角卷边,有的,还在背面掐了指印子。

    那些,都是秦大少爷摸牌的“彩头”。

    秦大少哄着那些初来乍到的异乡汉子:“来吧来吧,摸两把,输赢都没有关系。”等大伙儿真的跟他坐上牌桌,秦大少就会从茶桌底下,拿出他早就准备好的纸和笔,晃动着一双白胖胖的大手,指指点点地说:“记账,记账,待你们南洋归来,统一算清。”

    那样的时刻,能坚持跟秦大少玩牌的人,大都酒劲上来了,晕晕乎乎地只想打瞌睡,顾及不到秦大少在牌上做了手脚,一个个迷迷糊糊地全都输给了秦大少。

    秦大少呢,一边摸牌,一边安慰输牌的汉子:“没得关系,没得关系的,到了南洋,你们好好捉鱼网虾,几天就捞回来了。”

    说这话的时候,秦大少往往是食指蘸着口水,玩得正起劲儿。可陪他玩牌的人,谁也没有料到,这是秦大少用人的一个计谋。

    你想想,牌桌上输了钱的汉子,跟船到了南洋之后,回想起自己在秦大少家吃的那顿肉菜酒饭,牌桌上迷迷糊糊输掉的冤枉钱,哪个不咬紧牙根,拼命地下网捉鱼虾,好把输掉的钱捞回来?这正好是秦大少抽取“油头”时所盼望的;而少数赢钱的汉子,大都是船上的掌舵人,想到秦大少还欠着他们的银子,无论大船开到天涯海角,也要想着返回盐区,找秦大少讨回银子呀。这又是秦大少放船给人家的一个抓手。

    所以,每年秦大少雇用船工时,必须先领到家中吃一顿丰盛的肉菜,喝一场醉生梦死的老酒,玩几把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纸牌。

    那样,一旦大船从南洋归来,秦大少搬出账本,三下五去二地扣掉船工们输给他的响银,舒舒坦坦地过一段好日子。待下一次大船下南洋时,他再变本加厉,重蹈旧辙。

    直到有一年,秦大少那两艘下南洋的大船一去不复返了,秦大少这才恍然大悟:纸牌玩大了——那帮王八蛋串通一气,驾船跑了。

    他奶奶的!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采用顺叙叙述方式,在交代故事背景、风俗人情等后才开始讲故事,讲故事当中,又穿插运用插叙和补叙,使故事更加丰富,人物更加丰满。

  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秦大少的性格特点,就是在他雇用船工时吃肉、喝酒、玩纸牌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

  C.小说擅长幽默轻松的调侃式叙述,例如对秦大少由来、秦大少败家等叙述。表明作者对人物嘲讽、否定等情感态度。轻松的文字背后,是作者的思考和审美判断。

  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写的是过去苏北盐区的风土人情。尤其是“没得关系,没得关系的”等口语的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例如“好多牌都有了残角卷边,有的,还在背面掐了指印子”,表明秦大少虽是一个打牌的高手,但有着精明的商人意识。

(2)小说一开始并没有进入故事,而是先介绍秦大少的由来、所谓的南洋、秦大少的船等闲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秦大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6分)

(4)作品为什么以秦大少下南洋的两艘大船一去不复返了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梁思成:一念执着

    1925年,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

    在宾大完成学业后,梁思成踏上了欧洲的土地,观摩各地建筑。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都写出了本国的建筑史,唯独中国这个东方古国没有,梁思成被深深刺痛了。他说:“作为一个中国建筑师,我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匆匆回国,梁思成和林徽因一道投入建筑事业中。1932年,梁思成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古建筑调查。跳蚤、臭虫、蝙蝠是调查路上的“亲密伙伴”。但对于执着于所爱事业的人而言,苦难有时也会伴随快乐。梁思成甘之如饴:“被(臭虫)咬得很厉害,但我追猎遗构多年,以此时此刻最感快慰。”

    “当年先生和营造学社的同仁们一起,共测绘了2738座古建筑!那是什么年代?战乱!他们真的是拿命在做啊。”他的学生杨鸿勋唏嘘不已。

    1942年,梁思成开始编写《中国建筑史》。在这时,妻子患了严重肺病,长年卧床不起,自己也得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行动不便,全家贫病交加,他依然伏案写作。

    1944年,《中国建筑史》一书完稿。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引起了国际建筑界的震惊,但没有人能想象得出,这样一本著作,诞生于李庄(四川省南溪县李庄镇上坝村,1940年初冬,梁思成、林徽因所在的中国营造学社迁徙到这里)那样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杨鸿勋说。

    不仅是《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成就几乎都是在战乱中完成的。

    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在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时,另外加上了两个不属于中国的城市——日本的京都和奈良。他和林徽因一起,把这两个城市的古迹详尽地标注出来,并以自己的专业精神说服美军司令,对日本的那些古迹也要保留。而此前,梁思成一家已有两名亲属牺牲在抗日前线。

    “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目

睹古建筑被毁,无论是哪个民族的,都是人间悲剧,梁思成无法不心如刀绞。

    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与热爱,才有这样震撼心灵的以德报怨。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生执念,当上世纪50年代,北京城陷入大拆大建的热潮中时,梁思成一次次仗义执言,秉笔直书。

    1950年,梁思成与城市规划专家陈占祥共同撰写了《关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一文,这就是著名的《梁陈方案》。在这份长达数十页的方案中,梁思成与陈占祥详尽地阐明了他们对于北京未来规划的方案:北京应该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而不是工业中心;不应该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在北京古城的基础上建设首都行政中心,而应该在北京西郊开辟一个新的行政中心。

    然而,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放弃老城重建新城几乎没有可能。

    梁思成激烈地与人争论、大声地呼吁。如杨鸿勋所言,他确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在当时一边倒的社会热潮中,他没有人云亦云。“我敢于争论,一个人没有主见是不行的。”然而,轰隆隆的铲车声、一下下沉闷的大锤声还是淹没了梁思成的呼喊,古迹一点点消失,迎接他的是默默的悲苦:“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

    “1956年之后,由于政治运动不断,加上繁重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活动任务,梁先生很难再潜心学术研究。”那时伴在梁思成左右的杨鸿勋心里非常清楚:“他其实很想开展民居研究。”但只有一次,梁思成带着杨鸿勋和其他几个学生去了趟东交民巷,后来再也没有了第二次。因为,对梁思成的批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时,为爱妻林徽因设计墓碑是梁思成唯一能作的设计。

    的确,虽然在梁思成生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脊椎病恶化,直不起腰来;但无论什么时候,他的人格都没有弯,他在精神上站得笔直。

    1972年,梁思成走了。但他所开拓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还在延续着。

    21世纪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在呈现现代性的同时也要珍视传统,在面向未来的同时也要回首往  昔,这时,人们也想必会频繁地回想起,许多年前,一位建筑师和他的一生执念。

    (摘编自顾学文《梁思成:一念执着》)

相关链接:

    ①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之子,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是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在清华大学创建建筑系,以严谨、勤奋的学风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

②“近年来,中国生活在剧烈的变化中趋向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普遍摧残……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毁者同样令人伤心,国人多熟视无睹。盖这种破坏,三十余年来已成为习惯也。”(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1952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期间和欧洲考察建筑期间,看到各国都有自己写的建筑史而中国没有,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决心写一部中国自己的建筑史。

    B.回国后梁思成和林徽因一道开始了古建筑调查,当时的中国民生凋敝,他们的野外调查也异常艰苦,但和亲密伙伴在一起工作,他甘之如饴。

    C.战乱时期,梁思成在艰苦的环境里,强忍身体的病痛,克服困难,坚持写作,著成了《中国建筑史》,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成就。

    D.《中国建筑史》一书完稿,填补了中国人自己编写建筑史领域的空白,也实现了梁思成早年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

    E.在抗战即将胜利之时,梁思成向美军建议需要保护日本的京都和奈良,是出于对日本人民的人道主义同情,虽然他恨日本侵略者。

  (2)梁思成说“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段话的含意和背景。(6分)

  (3)梁思成的主要贡献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从梁思成身上,你感受到了哪些民族文化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些精神的理解和认识。(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通辽地区很多地方病患者得知医疗队的专家来自北京大医院,纷纷奔走相告,慕名而来的患者在凌晨就排起了长队。

  B.现在,有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有些铺张浪费、豪华奢侈的东西,我们不能安之若素、司空见惯、见怪不怪。

  C.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受到很多人的重视,远离城市的喧嚣,尽情体验瓜田李下的生活,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D.在本届比赛中,校园题材和主旋律作品令人耳目一新,表现出了青年一代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坚定的追梦决心。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美国谷歌公司通过其安卓移动操作系统对中国智能手机行业施加过多控制,一些国内企业遭到该公司不公平的商业待遇。

  B.日前,市卫计委已要求西非疫情国家人境人员作为重点人群加强管理,卫生、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也将就西非入境人员在京信息作密切沟通。

  C.一家国际性公司受委托调查美国记者被砍头的视频,经初步分析发现,视频使用了不少“镜头花招”,同时显现出娴熟的后期制作技巧。

  D.去年初环保部自从每月公布全国空气质量较差十个城市名单以来,榜单中总能找出七八个京津冀的城市,其中以河北省居多,均超过半数。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冰桶挑战”最近风靡全球,活动的主旨在于唤起人们对“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渐冻人症)的关注,并为对抗这一疾病捐款。目前,中国约有20万名渐冻人症患者,                                     。医药企业也由于渐冻人症的市场有限,不愿意加大科研力度,药物少而且贵,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①很多患者的家庭也像患者自身的力量一样  ②由于该病无法根治  ③治疗费用高昂

④且是罕见病                            ⑤逐渐消耗殆尽   ⑥没有纳入大病医保

    A.②③⑥④⑤①    B.②④⑥③①⑤    C.⑤①②⑥③④    D.⑤②③⑥④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       ,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3℃或更多。反之,       ,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       ,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17.右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海监”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中英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个字。(6分)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三)语文(新课标)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智利高山上有一种鹿,叫圆斑鹿,它每年都要翻越一个陡峭的山崖。在翻山的过程中,有的鹿因为脚下踩空掉下山崖摔死;有的虽然最终挣扎保命,却被山上的尖石划得遍体鳞伤;有的身上毫发无损安全顺利通过……

    翻山过后的鹿群还要迁徙向前,直到找到水草丰美的地方。可此刻的它们并不急于前行,而是要坚持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因为要在这里完成头领的更换。

    令人称奇的是,最后成为鹿群头领的,并不是毫发无损的鹿,往往是掉下山崖又重新爬上来或者是遍体鳞伤掉了队又最终赶上来的鹿。这,也正是它们在这里等待停留的原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三)语文(新课标)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三)语文(新课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