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家的压力

 谢楚军 2014-12-19

关注经济的朋友可能认为经济学家是很风光的,不仅经常在媒体上露脸,还被政府或公司请去当顾问或高参,还能在学术讲坛上口若悬河,出场费、顾问费、讲座费等大把大把的捞。


其实在风光的表象背后,真正的经济学家是背负很大的压力的,除非他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而是打着经济学幌子的江湖骗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真正的经济学家不会半吊子在外面卖弄,以免授人以柄而贻笑大方,这是有历史教训的。例子很多,我们还是以大家熟悉的划时代的经济学家的尴尬来说明经济学家的压力。


首先当然是亚当·斯密,他是“看不见的手”的提出者,主张自由放任,政府没有必要干预经济,因为看不见的手会自动使经济和谐。可是,亚当·斯密1793年去世了,如果他的寿命长些,活到1825年,当他看见英国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后,会是什么感觉呢?或者他的寿命更长,还多活几十年,亲眼看到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周期性的发生,还信不信奉他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呢?


二战以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用凯恩斯的主张,在经济上一路凯歌。可是凯恩斯1946年去世了,如果还多活20年,看到资本主义经济一片繁荣,或许会认为自己是国家干预主义教主的。且慢,别高兴太早,假如凯恩斯多活30年,亲眼看到资本主义世界经过约20年的繁荣后陷入滞胀的怪圈或痼疾后,不知道他是不是还相信国家干预是灵丹妙药,也不知他如何回应过去论战的老对手哈耶克。


年青的萨缪尔森才华横溢,他的《经济学》风靡全球,在早期的版本中,他对前苏联做出了很乐观的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无情地证明他的预测是错的。到了上世纪80年代,尴尬之极的他悄悄地从新版本中删除了那段预测,不得不吸收一些其他的经济学流派的理论观点,这样才保住了它的集经济学之大成的地位。


以上并不是损那些杰出的经济学家,毕竟杰出的经济学家不是上帝,出错在所难免。我要说明的是,既然杰出的经济学家都有尴尬的时候,一般的不入流的经济学家对复杂的经济更没有妙手回春的本领。那些喜欢在媒体上或讲坛上高谈阔论而没有丝毫压力的经济学家,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确实是牛人,经济学水平比世界上杰出的经济学家还牛;而是过分自信的人,自信他的观点放之四海而皆准;第三种情况不必说了,地地道道的江湖骗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