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祯太仓州志》的文献价值

 苏迷 2014-12-19
《崇祯太仓州志》的文献价值
  陈其弟

  《崇祯太仓州志》十五卷,(明)钱肃乐修,张采纂。传世版本有: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刻本,藏国家图书馆。常熟图书馆所藏不全,仅存卷3至卷15;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补刻本,藏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国家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还有该志的胶卷; 抄本,藏南通图书馆。各种版本加起来,收藏单位也就十来家。
  钱肃乐(1606年-1648年),字希声,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明崇祯十年进士,来任太仓州知州。十五年,升刑部员外郎。张采(1596年-1645年),字受先,号南郭。州人,崇祯元年进士,曾任临川知县,在任摧强扶弱,有政声,南明福王时官礼部员外郎,有《知畏堂集》。与张溥以六经史汉倡天下,时称“娄东二张”。
  早在崇祯六年,当时的太仓知州刘士斗(字瞻父,号映薇,南海人,崇祯四年进士)聘张采纂修州志。志稿未成,而刘士斗罢去,张采又身患重病,修志遂告中断。崇祯六年初纂时,与张采一起编辑的,还有一位邑人吴仲超参与,多有贡献。后来,吴仲超客死他乡。崇祯十四年,钱肃乐再聘张采修志,张采于是重理旧录,立例成编,稿成后又由钱肃乐续之《赋役》篇并捐俸助梓。这就是崇祯十五年刻本,后世一般称为“《张采志》”或“《南郭志》”。
  至清康熙十七年,朝廷诏修通志。
  此时《张采志》的刻版已朽腐不全,文字又多漫漶不可辨认。在任知州朱世华又行将离任,不及纂修新志,故命刻工补其脱落,重新印行。书中所记,上限往往追溯事物的起始发端,下限断于崇祯十五年九月。这就是清康熙十七年的补刻本。
  该志编者采用纲目体结构方式,凡立15志,志各1卷。依次为:封域志(附图):沿革、星晷、里至、形胜、山、冈、墩;营建志:城池、公署、坊巷(牌坊附)、铺舍、铺、坛壝、市镇、桥梁(闸、关附);官师志:官制、胥徒、职名;学校志:学宫、祭器、学田、师儒、胥徒、题名;风土志:流习、节序、占候、方言、物产;选举志:前代科目、贡生、举人、进士、荐辟、恩典、恩荫、武举;水利志:水道、开浚、治水议(开河法附);赋役志:户口、田赋、税粮、乡都;海运志:原始、元岁运数、元脚价、海道、漕司、漕迹;兵防志:太仓道、镇海卫、刘河堡、兵备道;海事志:吴、三国、晋、唐、宋、元、国朝;名宦志:台司传、州正传、倅贰传、学官传;人物志:列传、孝友、节义、隐逸、耆行、文学、武功、列女、艺术、释道、杂传;艺文志:书籍、诗征、文征;琐缀志:名迹、园林、冢墓、寺观、灾祥、逸事、稗说。卷前有朱世华康熙十七年《序》和张采《太仓州志纪事》,目录后有祝允明、张溥等11篇旧《序》。
  太仓濒临东海,且与海运至关密切,是志因专设《海事志》《海运志》。《海事志》记禁海盗、御倭寇之事甚详。《海运志》 元岁运数逐年记载历年漕粮海运情况,海道则注重记述自上海至北直隶大沽口杨村码头间航线的变化。当时太仓佃户偏喜种棉,而米价腾贵,地主强责佃户种稻,又惜工本不愿开河,使佃户戽水灌田,而河道尽塞,无水可戽,编者遂于书中反复强调。如卷1《封域志》附图共9幅,其中水图就有7幅之多。
  在编纂态度上,此书也颇为严谨。如篇内引用古代资料,往往附以按语,以阐幽发微,辨证真伪,其中凡较为重要者,一概署名,以示文责自负。
  有鉴于该志流传不广,使用不便,太仓市史志办公室已于2014年7月,委托广陵书社线装影印出版《崇祯太仓州志》(两函16册)。苏州市方志馆有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