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稀见地方志提要46

 文化龙乡 2022-11-27 发布于河南
清王业衢纂。业衢事迹未详。是编业衢搜罗海陵轶事,考之于艺文,访遗闻于父老,纪凡数百余条。辞询精详,且注明见之于某书,皆有本可稽,颇合志例。书分为建置、职官、官署、疆域、水利、祠祀、寺观、古迹、人物、列女、艺文、碑记、撰述十三门,卷首有天文图一、四境图二、舆地图四、景图十六,为徐怀玉所绘。图则信而有征,可与书中纪载,同相符立。按海陵即海安县,在如臯、泰州之间,此志名盖用古称,此书未见有刻本,又未见著录于藏家书目。

  徐州志十二卷明嘉靖间修。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何莘修,梅守德、任子龙纂。莘广西桂林人,举人,嘉靖二十六年任徐州知州。守德字纯甫,号宛溪,宣城人,官地官主事。子龙字跃之,号雨川,象山县人。徐州在明为直隶州,辖萧、沛、砀、丰四县。州志创修于成化时,早佚,传者有正统《彭城志》(见《学部方志目》是为写本),是时尚未立彭城县,彭城为徐州古名。弘治七年马暾又修州志十卷,亦有传本,诸志皆修于嘉靖以前。按是编为守德、子龙二人执笔,采集者有朱金、徐暠、宋琚、毕集、周中立、庄重诸人。其编例:州总图一、州境图一、州治图一、县境图四、县治图四,二、沿革表、职官表、选举表,三、天文志、地理志、人事志,分子目凡十二,四、封建传、宦迹传、人物传。按其志例排列大纲,先图表,而后志,而后传,此种编例虽符史法,然均须断限尽善,区分显明,方符体要。若用之不善,反足为全体之累。按是编则地理与沿革不能相应,人事志主以叙事,但与宦迹、人物二传有淆混。沿革表不宜与地理志分,既表志分立大纲,则沿革可不要表。人事志叙述政略,不宜与治绩混。按是编所列子目,有繁错淆混,区分断限,未足明确,故有错置全书体例也。

  丰县志二卷明隆庆三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尹梓修,崔勋纂。梓南宫人,举人,隆庆二年任丰县知县。勋丰县人,贡生,仕襄阳府典宝。丰在秦时为沛县地,汉高祖以邑人起为帝皇,乃置丰县;自隋、唐以来,均属徐州。明正德中,知县裴爵始创志稿,隆庆初梓仕丰时,得其存稿,遂延勋及邑士刘存义、曹可教、刘光久诸人,研精旁搜,增辑而成。其书前有梓及彭城御史万宗德二序。书中纪载简略,人物列高祖祖先,及萧何、周勃等从高祖并起乡里诸臣;占全书文字居多,余篇则寥寥数页矣。此志为丰县刻本志书之始,今存者仅此孤本耳。

  邳州志十卷清乾隆十五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邬承显修,吴从信纂。承显奉天铁岭人,监生,乾隆十四年任邳州知州。从信河南人,贡生。邳于汉、晋之际为国治所,领属邑多则十余城,少则七八城。自六朝迄唐、宋、金、元之时,多兵事,受河患,遂成凋敝之区,考其古今名称,更变迭多,曰安州,曰东徐、曰良城、曰开远、曰艾山、曰武原、曰下邳,皆其别号也。永嘉南渡后,又侨置江南,有南沛、南下邳、南徐、南兖,皆邳州侨置邑名。明清为邳州,属淮安府,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领宿迁、雎宁二县。考其州志创自明嘉靖中者,曰《陈志》,为知州陈宠所修。修于清康熙十二年者,曰《蒋志》,为知州蒋瓆所修。修于康熙三十三年者,曰《孙志》,为知州孙居湜所修。按是编踵修于《孙志》后,其编例首列天章,以下分分野、疆域、建置、沿革、城池、山、河渠、官署、学校、民事、坛庙、职官、兵制、驿递、选举、名宦、人物、列女、古迹、封建、兵事、艺文、别录二十三门,体裁臻备。建置分叙旧城、新城,盖旧城毁于康熙七年之大水,新城则成于康熙二十八年。而仍叙旧城,后世俾有可考,此不泯古迹之意。而独立河渠一门,以运道、河防、水利附,主重于河防,以御水患,用意亦佳。又民事、兵事二门,取编年记事,中多缺漏,有详古而略今。其他诸门,详则记其始终,略则檃括大义,无划一之例,此志体例,未臻尽善。其后咸丰间鲁一同继纂州志,仍依是编体例,约之为十二类,悉改其旧文,又系以褒贬之辞,时号名志。一同善古文辞者,专润饰辞采,实非修志良法。

  宿迁县志八卷明万历五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喻文伟修,何仪纂。文伟字同宇,江西南昌人,举人,万历二年任宿迁知县,官至北道监察御史。仪字吉斋,四川西充县人,贡生,于万历四年任宿迁县教谕。宿迁为春秋时宿地,庄公十年宋人迁宿,故曰宿迁。秦汉为下相县,晋曰宿豫,唐宝应元年始改名宿迁县。是编为县志创始,仪及训导刘算,邑人何九洲、罗允贵、吴希孟等编次之,刻成于万历五年。书凡八类,日舆地志、曰建置志、曰田赋志、曰典礼志、曰秩官志、曰人物志、曰词翰志、曰杂志。观其体例,颇率略,风俗物产概不载。惟记万历四年建城于马陵山,迁县治于此。并记旧治在新沟,北临黄河为洪涛啮决之事,为使不致湮没无传。按此志同治间李德溥修《宿迁县志》时谓已散佚,而不知范氏天一阁藏有此本。

  宿迁县志十二卷据清康熙三十九年《学量堂私志》本抄(上海图书馆藏)

  清张尚元纂。尚元字渫庵,邑人。此志为尚元手纂私志,叙事至康熙三十九年,后其门人王道为之参校,又经邑人蔡日劲编次。分地舆志、建置志、学校志、典礼志、田赋志、河防志、兵戎志、秩官志、人物志、选举志、女德志、艺文志、丛纪志,志类凡十三。丛纪志按年以纪杂事焉,日劲为补,增至康熙四十五年。

  太仓州志十卷明弘治十三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李端修,桑悦纂。端字表正,湖广枣阳县人,弘治十年以御史出知太仓知州,任职五年升广南府知府去。悦字民怿,常熟县人,成化举人,官柳州府通判,著有《桑子庸言》《思玄集》等书。按此志原刻今仅存此书,《铁琴铜剑楼书目》著录有写本,光绪壬寅东仓书库据之重刻,此志之版本流传如此焉。其书体例分为十卷,卷一沿革、分野、里至、疆域、形胜、风俗、山川、土产、市镇,卷二城池、坊巷、乡都、桥梁、牌坊、官廨、衙院、仓场、铺舍、坛壝、军卫,卷三学校、户口、田亩、税粮、课程、赋役,卷四寺观、祠庙、宅墓、古迹。卷五科贡,卷六名宦、仕宦、儒林,卷七隐逸、艺文、孝友、义行,卷八列女、杂传、艺术,卷九封赠、游寓、释道、杂志、考证,卷十诗文,共四十七门。论其体裁,尚为严整,以官师题名,附于官廨、学校,殊欠体例。而风俗、土产二门,则纪载极详,在明修方志中,所见极少也。

  太仓州志十五卷明祟祯十五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钱肃乐修,张采纂。肃乐字文卿,一字虞孙,鄞县人,崇祯十年进士,授任太仓知州。采字受先,号南郭,太仓人,崇祯元年进士,官临川县知县,福王时为礼部员外郎,《明史·文苑传》见附张溥传。与溥创立复社,以《六经》《史》《汉》之文倡率天下,声望大振于一时。按本志沿革,春秋时吴王即其地置仓,名太仓,后因之置太仓县。建州在明弘治十年割昆山、常熟地而置,领崇明县隶苏州府。宋淳祐十一年凌万顷撰《玉峰志》三卷,成淳八年边实又为《续志》一卷。明弘治十三年桑悦纂州志十卷,嘉靖二十七年周士佐重纂州志十卷,此太仓之官修志书也。又有炼仲《太仓事迹》,陆容《太仓志稿》,龚持宪《太仓考》,刘士斗《太仓新志》,是为太仓私修之志书也。按是编分封域、营建、官师、学校、风土、选举、水利、赋役、海运、兵防、海事、名宦、人物、艺文、琐缀十五门。为出于张采手笔,仅见文采典雅,而体裁踈略。嘉庆《太仓州志》凡例谓:“受先志颇多草率,故宋孔传有《辨诬》之作。人物未详考各书,致撰明代人物小传时,无国史;故多取之家传行述,择不精而语不详。”此评《张志》之失也。但《张志》之博采旁求,取明代杂史野乘家传行述颇富,如海事、琐缀二门,所纪太仓元、明之海运,与倭警之事特详,人物所记,太仓文人雅士之生行事迹,皆可资今世稽考也。

  镇洋县志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乾隆十二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金鸿纂修。鸿字介岩,浙江山阴县人,雍正八年进士,乾隆四年任镇洋知县。太仓初隶苏州府,清雍正三年始升为直隶州,又析地置镇洋县,因镇洋山得名也。与嘉定、宝山、崇明并隶于州,而镇洋与州治同城,往事久载于州乘,此志为设县后首修之志。其书大旨,以纪分疆立县为本,总分为十四类,曰封域类、曰营建类、曰水利类、曰赋役类、曰学校类、曰兵防海防类、曰漕司类、曰旧迹类、曰职官类、曰宦绩类、曰选举类、曰人物类、曰艺文类、曰杂缀类,子目八十有五。各类皆具小序,每目之后又备以数语,言每事之始末,文后注金鸿识三字。其门类编次,不分繁简,以一类为一卷,而水利、艺文,则各分上下二卷,人物分上中下三卷。封域类立细目甚冗,按小序言:“以沿革始,风俗随疆土而异,物产为地域所宜,皆列入焉。”其繁冗可见。又以市镇纳入营建,小序谓:“盖起《周礼》匠人营国,前朝后市之意耳。”甚至以乡都圩田之属,则列入赋役,尤欠体例。按其书编定体例,是为私臆,全无史法。卷末为《补编》,为知县李鳞所续辑,只补封域,旧迹、宦绩、人物、杂缀五类。

  穿山志初稿二卷民国三十七年修。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近人狄辰纂。辰字弘微,江苏太仓县人。穿山之有志,据本志凡例云:“创自明万历、天启间,为常熟陆钺所纂,原稿藏双凤顾氏,后竟失传。清道光间邑人邵廷烈,别辑《穿山小识》二卷,周煌复成《补遗》一卷,畀之合而付之梓人,版旋毁,流传者钞本居多。”此志为辰在沙溪得原刻本,病其简略,详加搜采复纂,成于民国三十七年。其书凡十门,曰山考、附市集,曰溪桥、附义井、又电讯、公路,曰园居,曰祠墓、附坊表、庙宇,曰选举,曰学校,曰人物、附列女、流寓、民族、合为上卷。曰艺文、附诗征,曰杂记,曰旧序,合为下卷。穿山一名灵洞山,又曰颿山、降帆岩,而穿山之名,始见元卢镇《琴川志》载之。陆钺《穿山志》序谓:“追溯四五十年之前,逸人陈原锡父子与豪士刘以则暨其族、后先鼎峙其下,桑思玄亦曾僦居与山为邻。其间亭台之富丽,居第之繁华,人物之魁杰,名于四方。”按此志虽以山名,然志境涉及市集乡里,是为乡镇志书之体例焉。据山考篇谓:“穿山旧隶常熟县双凤乡三十四都集贤里,明弘治十年割双凤乡入太仓州,迄清宣统二年自治成立,以西乡王秀桥土地狭小,遂割穿山、冯家桥以益之,为王秀乡。至民国区治成立,山仍属王秀,而隶于璜泾区,其后重行划乡,以山下村落自成一乡。胜利后议归并,近山人士与王秀桥人颇持异议,旋改王秀为颿秀乡,合并此山地。”沿革之大概也。市集篇载:“穿山市在山下,引曹炜《沙头里志》云:穿山元时有镇,今为野矣。”山下今二十余户,有花行、油坊、染作、药肆、杂货铺凡数家,此外茶寮酒店一二处。又引黄廷鉴《琴川三志补记》云:“元贞二年置盐场于穿山之时,酤榷鱼盐为邑东一聚落也。”冯家桥市在山北半里,穿山市衰渐移于此。刘家市在山北三里,今废,为明初刘智创建。

  海州志十卷明隆庆六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张峰纂修。峰福建惠安县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历任四川按察司佥事,嘉靖四十三年谪任海州同知权知州事,后升任绍兴府通判。海州为郯子国,世传孔子问官于郯子,因观海焉,即在海州,今州境有孔望山,为孔子观海处。海州在汉属东海郡,魏以后置州,明时属淮安府。嘉靖元年知州廖世昭始修州志,是编为峰官州同知时所作,成于嘉靖四十四年,其后赣榆人裴天祐又为增订,至隆庆六年知州郑复享始为刊行。其书分舆图、山川、户赋、治典、教典、名宦、人物、杂志、恩典、词翰十门。卷八以上多仍张氏旧本,以下二卷,则为裴氏增订。各门小序因事著论,切中核要,体例亦精严有法,时称史笔。人物志以张筠另立外传,后之修州志者因之,并议其颇具史法。按张筠为海州人,世为商贾,游于外。尝仕于梁,后唐官至左骁卫上将军。弟篯为牙内指挥使,兄弟赀皆巨万。筠居洛阳拥其赀以声伎自娱,人谓之地仙。峰因其正史有传,故立外传·外传内传之别,始见韦昭《国语解》序云:“《国语》曰外传,《左氏春秋》曰内传。”后来史家以为史法,明代志书实不拘此例,峰始为创例也。

  通州志六卷明嘉靖九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钟汪修,林颖纂。汪南海县人,举人,嘉靖七年以山阳县教谕擢升通州知州。颖莆田人,贡生。按沿革通州为唐时静海郡地,五代周显德五年,得此地置通州,欲以通吴、越之路,故名曰通州。州于明时属维扬府,领海门、崇明二县。郡志按本志艺文志州乘条载:《淮南通州志》十卷,宋孙昭先撰。《楚州图经》二卷,教授霅川吴莘(商卿)撰。《吴陵志》三十五卷不著撰人,淳熙壬寅修。永乐戊戌《通州志》一卷,知州严敦大修。景泰甲戌《通州志》一卷,知州孙微修。弘治辛亥《通州志》二卷,儒学训导施纪修。是编纂成于嘉靖庚寅,以郡人顾盘所编《州志稿》,重加增订而成焉。于明修诸志,体例以此志最臻齐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