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如何克服小学生数学危惧心理

 tuzididie 2014-12-21

“畏惧心理”是后进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发展下去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抛弃陈旧的教育观念与策略,相信“天下没有后进生,只有有差距的后进生”的观点,积极投入到“用爱转化后进生”的行动中去。有部分小学生对数学课会产生畏惧心理。在课堂上,他们提心吊胆,怕老师提问,更怕到黑板上板书。被老师提问时,或面红舌结或答非所问。在课外,对作业无从下手,只能瞎编乱造或一抄了事,有的干脆不做。在考试时,满脑子的“不会做,不会……”,连平时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出来了。畏惧心理,使他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产生了厌学或逃学情绪。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帮助这部分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我的做法是:

一、多鼓励克服畏惧心理

教学中,常听到学生说:“我怕老师提问时点到我的名字,讲错了多难为情,同学会看不起自己。”产生这种想法容易让学生作答产生差错。为了消除学生的这种畏惧心理,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讲,差错是学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是不可避免的,古人言:“人非圣贤,书能无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因为产生了差错,才会去分析差错原因,去避免差错,如有一次问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1-0.999等于多少?他回答是0.111,显然这个答案是错的,但我没有批评他,反而和气的启发他,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如0.001、0.01等,他可能马上醒悟过来,就会回答0.001,接下来在我的启发下,他很快就知道了这么计算这道题,从此这位学生在数学课上能积极发言,消除了畏惧心理。反之,如果后进生被冷落,甚至谴责,那么他们的个性、潜能就会受到压抑,自尊心、自信心也会逐渐泯灭。自然会导致学生的怕学数学,也必然就产生怕数学老师的连锁反应。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注意创设愉悦的氛围,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经常鼓励后进生回答问题,尽量提供上台板演的机会;鼓励后进生提出问题,并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二、调整节奏和方法消除畏惧情绪

小学毕业班的数学内容涉及到的方面很广,比较难的是百分数的应用,无从下笔,很难理解,遇到这样的题目时往往会产生畏惧的心理。这时我会从实际出发,铺设台阶,降低难度,调整教学节奏,采用各种办法,比如多媒体课件,看名师光盘,想办法让学生听得明白,听得懂,我会一一列举可能会出现的题型或学生比较容易错误理解的题目,进行一一讲解。这样我就会很快突破难点,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结合教材讲数学史和古代数学问题,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伟大成就,使学生感到自豪;介绍我国学生在国际数学竞赛中的成绩,激起学生羡慕和模仿,决定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组织开展抢答赛、小组赛、数学知识应用设计比赛等活动,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失去了对数学的畏惧感。

三、明确目标树立信心

小学生往往没有具体的目标,因此教师要从多方面向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如教师要按照课时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掌握什么知识、技能、解决哪类问题,并及时检查和校正。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业上要分别提出不同的期望,对后进生辅导,也先要规定短期目标,例如测验合格时,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学生刚学圆柱、圆锥体积时,教师要使用具体的教具来让学生明白体积与面积的不同,让学生亲自用手去摸一摸,感受一下体积与面积的不同。刚开始时他们会出现畏惧的心理,教师会告诉学生开始时的确是如此,感觉很难。但只要不存在畏惧心理,钻下去,就会理解,并会觉得比百分数的应用简单多了。这样使学生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四、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学生解题时遇到挫折,主观愿望得不到实现是常有的事情。如果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够,就会产生焦躁颓丧的情绪。教育中,抗挫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波利亚说:“学生解题时意志的教育”。抗挫教育就是意志教育的好方法。抗挫教育就是学生在受挫后,并不是一蹶不振,而是要冷静的分析受挫的原因,在困境中奋起,调整解题策略,努力将“山重水覆”转化为“柳暗花明”。如解方程往往思路较多,但往往只有一、二条路行得通,教师做讲解时,不应只讲行得通的方法,而先生是讲最常规的、最一般的方法,一条思路不行就换一条,较难的题目,学生如果速手无策,先尝尝失败的滋味,然后再通过分析等手段解决,最后得出心得。

五、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

创造愉悦情境并非一味迁就学生,只要老师诚心诚意去呵护学生、帮助学生,无论老师亲切的教诲还是严肃的批评教育,学生都会乐意接受。心理学表明:“任何知识活动都是在情感动力影响下进行的,凡是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使学生相信老师,喜欢老师的做法,就能产生加倍的影响。”因此,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治”,消除后进生的“畏惧心理”关键还在于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环境影响着学习的数量和质量,而学习的数量和质量又决定着学生是否愿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觉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利用这种觉察去创设、去发展能引起学生关心和探索的情境,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说话风趣,使人兴奋的气氛,会使学生产生悬念,积极开动脑筋。而紧张的令人害怕的课堂情境,会使学生提心吊胆,无法思索。如探求较难的百分数的应用中,碰壁几次之后终于找到了解法,但证明还很复杂,教师一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讲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教师举例吃骨头。既形象又生动,加深了影响,使学生受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六、消除考试时的畏惧心理

考试前老师要教育学生:对自己的水平要有清醒的认识,平时的目标可以定的高一些,但对本次考试的目标要低一点,要低于平时成绩;如果考试比较难,要想到觉得难度不只是你一人,大家都一样,这样,心理就会放松些;遇到难题,应跳过去做其他题目,不要盯住不放,否则会影响其他题目的解题时间,造成紧张的情绪。

实践证明,学生畏惧心理的存在,对思维和逻辑发展,对良好心理和性格的形成,都是极为有害的。学生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努力消除畏惧心理,才能健康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