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霈霈奋斗着的2013”一个交代

 sanmin 2014-12-21

 今天打开博客,上一次写博文已经是去年夏天了,今年的夏天已经悄悄来了,转眼一年了。2013年对我来说是极具意义的一年,之所以这么特殊,是因为这一年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从2013年三月十二日开始,这一年当中的每一天我都是在奋斗中度过的。

 

回头看看我每一天写的学习记录都会为自己感动。每一天我都会带着计时器,准确记下一天当中我学习了多久,周末去上双学位,一天学习两个小时,平时差不多都可以有四五个小时,这四五个小时不是那种坐在那里的四五个小时,而是真真正正学习的时间,因为即使站起来去接一杯水我也会把计时器停掉。最高记录好像是9小时50分钟。

 

从三月到五月底是专心致志地复习考研,以英语和专业课课本为主。五月底开始加入一点点司法考试的内容,到六月底彻底停掉考研专业课,只复习英语和司法考试。到八月连英语都停掉,日日苦读司法考试的书,每天带着耳机听司法考试的上课音频。刑法、民法、刑诉、民诉、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商法与经济法、行政与行政诉讼法、法理、宪法、中国法制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厚摞的资料,一大堆的习题,每天都淹没着我的生活。

 

早上六点半起床,坐着妈妈上班的车去一个大学,那里已经放假,教室里面已经几乎没什么人来,对看门的大叔强颜欢笑才能够勉强混进去自习。中午就近去姨妈家吃个饭,休息一下,下午两点钟继续看书听课做题,晚上去姨妈家吃个饭,返回自习室接着复习到晚上十点钟,自习室要锁门了我才回家——这就是我的暑假。

 

有的时候,弟弟会跟着我一起去自习,有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闺蜜也放假了,想叫我出去玩,我没有时间,只好叫她来陪我自习一下,权当作是相聚了。也许这样说好像显得我很惨似的,但也不是,身在其中就不会有什么感觉,我有一个目标在前面指引着我,我只管拼尽全力向它冲过去。我想拥抱它!拥抱它就是拥抱我的生活!

 

八月底,逼不得已回到学校——因为双学位要上课。因为学校太远,所以住在姐姐的宿舍里,早上六点钟起床,坐四十分钟公交车去上课的地方,上课。午休时间看司法考试的书,下午下课之后又不能呆在自习室里,因为太远,没办法坐车回去。下了课,回到姐姐的寝室,没办法学习,所以只好跑到旁边的医院里面席地而坐,看书——那里有空调,下班之后也很安静。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九月十四号考试那一天。

 

为了保持良好的复习状态和充足的体力,我每天都会抽一点时间运动。也许是由于学习太过苦闷,我竟然变得非常热爱跑步这个枯燥的运动,简单机械的重复动作能够帮助我的大脑休息。有的时候甚至一下子跑一个小时不停,也不觉得累,这对我来说是一种休息,是一种享受。这样一点小小的身体的疲惫能够冲淡我精神的疲倦。姐姐说,有次她路过阳台,看见我正在她楼下的篮球场跑步,她突然觉得,我是一个有能力获得幸福的人……

 

司法考试当天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我被分在了我上双学位的学校,学校的环境比较熟悉,而且手持着学校的饭卡,又能找到休息的地方,可以说都不算遭罪了。考场上,我坐三号座位,我旁边座位是一个1962年出生的人,再旁边是一个1975年出生的人,只可惜,他们都没来考试,只留下一排空空荡荡的座位和独自面对着大门的我。整个考场,差不多有将近一半的人没来考试,或者有一些是考了一场或者两场就没有再来的。相比于他们,这个考场中——不管考上没考上——的考生都算是胜利了。能够坚持到最后一分钟都没有产生过一丝一毫的放弃的念头的人,不管眼前的事情是不是成功,大约人生都是赢家吧。至少,我的2013可以用上面这句话来总结。

 

考试中的题,有的会,有的不会,有的不知道算是会还算是不会,一半蒙,一半做吧。司法考试是这样子的,几乎没有人——或者说没有人——能够做到全会,能做到会个七成八成已经是大神级别的了,会五成六成就可以通过了,会的在五成以下的话就有点悬了。所以说考场上遇到了不会的题也基本上没有怎么慌张。

 

考完之后的感想:累觉不爱——我摸着良心说,这绝对不是一句玩笑话。


考完卷四,从考场出来,等公交车,坐公交车回姐姐那里吃饭,感觉像做梦一样。这么久的复习、备战、背诵、学习,精神与肉体受尽了双重的折磨——就这么轻而易举地结束了吗?是的。它结束得太过于平淡,以至于不觉得它真的像人们传说的那样遥不可及,那么艰难。当然了,我心里面,已做好了失败的准备——这个心理准备是我给自己最后一点福利,因为如果失败,我知道这意味着三个月的汗水将会付诸东流,不仅耽误了我考研复习的时间,更要命的是明年还要从头来过。但我不能因为失败悲痛——这是我给自己的底线,一旦人被情绪所控制,很多事情都会败掉,不管结果怎么样,我只问自己是不是尽了自己最大努力的,这样就够了。我明白,事情最后是成是败,其实一半是人为,一半是天命。这样的心态伴随了我整个2013——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考试之后必然有一个放松的时期,我父母来了,陪着他们去了趟宜昌,看了看三峡,他们走了,我继续复习。但是我却没办法平静下来,心里总是盘旋着一种让人窒息的念头——害怕失败。


距离考试还有三个多月,但我却心里面一直打鼓,总觉得自己复习的不好,还有很多东西没有看,没学会,看书的时候经常被一种狂躁的情绪所控制,有太多东西不会,有太多东西学过又忘了,这让我非常自责,非常担心自己究竟能不能够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复习好。这种担心又会衍生出一系列对于失败的幻想。如果没考上,那些早就知道我要考研的人能不笑话我吗?我甚至都能够很有画面感地描绘出他们内心的独白“还考研呢,就凭你!”“我早就知道你不行,别以为你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就牛逼了,考不上就是卢瑟儿”“卢瑟儿!卢瑟儿!卢瑟儿!”。我当年能够考上重点大学可以说是全家人的骄傲,因为可以这样说,我是我家学习成绩最好的孩子,甚至可以说是家里唯一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虽然也有考上一本的哥哥姐姐,但是他们当年的成绩和水平跟我是没办法比的。这种被奉上神坛的悲喜,非亲身经历者不能体会。

 

在家复习司法考试的时候,因为每天去姨妈家吃饭,姨妈就会跟我弟弟说“看你姐如何如何……”,搞得我和我弟都不胜其烦。这不仅仅是加重了弟弟的压力,更是把我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放在了下不来的高度上面,因为姨妈说了我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一旦我是败了,之前她所说的就会成为笑柄——至少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

 

这种狂躁不安的情绪一直伴随我到九月底,直到有一天,姐姐快有结束学习回家乡去了,走之前我叫她出来吃饭,不是为她践行,而是我实在是太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btw,对我最有效的缓解压力的办法就是倾诉和运动,这个时候运动已经不管用了,必须拿出杀手锏。


那天我叫姐姐出来吃饭,她似乎还在忙只打包行李,听到我有气无力的声音,马上停下了手里面的事情跑来见我——这就是亲人啊,只有亲人能如此。这一顿饭吃的什么我浑然不知,我只知道我一直在向她诉说着我心里面的苦闷。姐姐听着,也说几句。到最后,我自己嘴巴都说累了,嗓子也干,喉咙也痛,聊了个畅快淋漓。当然最让我舒心的并不是一吐为快的快感,而是姐姐跟我说的话,真正解开了我的心结,也成为了我未来三个月不断向前的动力。

 

我说,我害怕失败,失败了会被人笑话。姐姐说,不管你多么优秀,多么完美,也总会有人嫌你不好的。

我说,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总担心自己没办法按时完成复习。姐姐说,只看重今天,每一天制定一个计划,完成它,别的什么都不要想,想得再多也没有用,能够我在你手里的只有今天。

 

就是这样最朴实的道理,最简单的语言,竟然解开了我的心结。心结,有的时候就像是走进一个死胡同,如果不知道退出来的话,真的就哪里都去不了了,一旦走出来,天大地大,任你驰骋。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面,我每天给自己定一个小计划,看几页专业书,做英语阅读,背英文范文,看几页政治。九门专业课(两个大综合,专业综合一是三门课,专业综合二是六门课)加上英语政治,虽然内容很多,压力很大,但是我再没有为成败纠结过。因为我明白,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究竟是一个成功者还是一个失败者,并不是这一次考试能够决定的。这对我来说只是一次考试,一次需要认真准备的重要考试,但也仅仅是我人生旅途之中短短的一站,它不能决定我的生死,也不足以作为评判我的全部依据。

 

人的生活太多元,以至于其实没有什么标准来评判一个人。权钱名利不足以做标准,学识水平不足以做标准,甚至你的幸福感都不足以做标准,生活太复杂,它所包含的元素之多是我们这些久居象牙塔的人不能体会的。当我真正自己去面对压力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们以为学习就是一切,学习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学习差的孩子大家难免会摇头。但这样理解太肤浅了。之所以会有以上这种判断,并不是学习成绩本身有多么重要,而是学习成绩这个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这个人——你有没有对责任感,你有没有自律性,你有没有学习能力,有没有逻辑思维能力,会不会举一反三,你有没有求知欲等等,重要的是你这个人,不是你的成绩,成绩只是表面的,是一个数据,是一个参考值,而不是你这个人本身,它不能代表你,却可以反映你。其他标准亦如是

 

当然了,在这一段时间我并不是顺风顺水的。如果总结一下我的复习状态的话,那就是:间歇性神经病!

 

也许是女生生理期作祟,反正我的状态就是一段时间好,一段时间坏的。差不多以十五天为一个周期吧。因为每天一起床就奔赴图书馆,除了中间吃饭上厕所之外基本都在看书学习。晚上图书馆十点钟关门,我十点钟出来,回了寝室,洗洗涮涮,也就睡了。最多就是躺在床上刷刷微博。但是白天太累,有时候连刷微博的兴致都没有,直接就睡了。所以每天如此的话,真的非常辛苦。

 

基本上十二三天这样中间毫不休息的阶段之后就会出现不想学习,或者更多的是,明明非常想学习,但是坐在那里就是看不进去书。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我坐在图书馆的书架中间,那里没有人,我就那么呆呆坐着,盯着对面的过道,一动不动。脑子里面好像也被清空了似的。就那样纹丝不动地坐了半个多钟头,什么都不想干。我觉得自己当时的样子应该很像个神经病吧……


因为是文科,所有内容都是文字的,看书时间过长的话,有时候眼睛都会出现没办法聚焦的状况,就是看着看着就会串行。这种状况出现之后,我就尽量稳定自己情绪,因为有学习记录,也了解自己,我知道这是过于疲惫的表现,不是自己懒怠,所以也不会陷入自责的情绪中,或者即使陷入自责,我也会想尽办法把自己拽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妈妈打电话,拼命骂自己,妈妈就会说我各种好,然后我就觉得“嗯,我还挺好的。”当然心理调节之外,最重要的是休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怎么个休息法呢?第一,睡觉。每天六点钟起床十二点左右睡觉,时间长了不休息真的受不了,所以就睡一次懒觉。但是由于之前是每天固定节奏的,其实这个懒觉也不是真的懒觉,基本上到七点左右就会自然醒了。第二,不看书。让大脑休息。第三,找件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换换脑子。看看电影也好,出去逛逛也好(但我一般不出去逛,因为逛街什么的太分散注意力,收心难),锻炼一下脖子以下的部位,跑步,是我至爱,出一身汗,脑子里面什么都不用想真的是一种幸福。当然,上面我也说过了,我最喜欢的是聊天。我非常幸运,在司法考试那个阶段有我姐姐开导我,姐姐走了之后,有一个和我一起跑步的同学,和我非常投机,我经常给她吐槽,乱七八糟,天南海北什么都聊。乱聊一通之后我的心情真的可以马上阴转晴,很神奇吧。我觉得应该没个人都能找到一种解开自己心结的办法吧,有些人喜欢唱歌,有些人喜欢购物,或者什么七七八八的,甭管什么招儿,只要有效就可以了。

 

到了复习后期的时候,人真的会陷入绝望,当然只是有的时候。发生任何一点小小的波动都承受不起。因为那个时候你潜意识里压力是非常大的。拿我来举例,在考试前一个还是两个星期的时候,党办跟我说要补写几份思想汇报,对我这种写文章从来不发愁的人来说,可以说是手到擒来,但是我竟然为这个事情大哭了一场。当然最后还是乖乖写了。我在这个阶段,几乎每天都要跟我妈通一次电话。哪怕什么都没说,就那么三五分钟我也要打一次,特别是心里面有什么不畅快的时候,更是必须及时发泄,让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心无旁骛,能够不被情绪所打扰。我很不科学地推测了一下,这有可能是因为女孩子比较感性吧,在复习的时候情感上的无助、彷徨之类的会影响到复习本身。如果是特别冷静、理智的人也许就能够更好地面对压力吧。虽然我不是特别具有处理压力的天赋,但是还好,我及实地了解了自己,找到了“对付”自己的办法。我想,用一句最烂俗的话来说,我这叫做“战胜自己”。

 

考试的时候,我订了宾馆住在考场附近,从外部条件上给自己制造一切便利,让自己内在的东西不被打扰,能够专心于考试本身。我真的幸运,有两个陪我一起考的同学,给了我帮助和关怀。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能独立却比较喜欢依靠。

 

说说考试时候的事情吧。考场里面气氛还可以,因为我当时状态调整的比较好,也不紧张。当时跟我一起考试的同学紧张得要死,不知道为什么,她越紧张我越不紧张,我都要安慰她别紧张。题我觉得也不是很难,当时答得很顺手的,因为复习的还是比较到位的,基本上百分之八十的题我都会——当然最后的成绩有点意外,这件事情也只能说“岂能尽如人意”了吧。当然这是后话,我当时的感觉是我肯定考上了。

 

哦,还想起一件事情。在我去宾馆之前,我和我的室友(她也在准备考研)告别,说了几句,两个人突然悲从中来,觉得这是告别了,离永别不远了似的,两个人在自习室里面抱头痛哭的景象应该不多见吧……反正我们做到了。是啊,其实,对于我们这些考研党来说,研究生考试就是我们的毕业典礼。是我们给自己大学生活的一个交代。这已经到了离别的时候了。

 

得了,啰嗦了这么一大堆,都已经九点多了,我还在单位码字呢——btw,我找到工作了,是很多人羡慕的那种工作吧。可以说我是非常幸运地,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这个工作,也许是我在复习的时候攒的人品用在找工作上了吧。谁知道呢。人生本来就会有很多种安排的啊。我要回寝室休息了。不管你是谁,我只想告诉你,不要在意你的机遇与成就,多想想你的品格与奋斗!晚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