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肉会致癌?掐断肿瘤的“口粮”

 清风123abc 2014-12-21

在《我是大医生》栏目播出一年之际,为感谢广大观众对于栏目的支持,《我是大医生》播出时间将由原每周一期增至每周两期,播出时间为每周一、二晚上22:00,请小伙伴们奔走相告,准时锁定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

众所周知,蛋白质是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但在营养摄入丰富的今天,过量摄入高蛋白却可能成为肿瘤的“口粮”。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如果长期坚持高蛋白饮食,罹患癌症的几率会比其他人高出四倍,而且,高蛋白往往与高脂肪并存,研究已证明肥胖是和癌症明确相关的。 年龄在50-65岁之间的人群,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比年轻人更低,因为这个年龄段本身机体代谢、消耗少,因此需要摄入的蛋白质也更少。一般来说蛋白质的摄入标准是每公斤体重每日摄入蛋白质1-1.5克,体内蛋白质含量以80克/升为最高上限,超过这个摄入标准的蛋白质就会转化为脂肪囤积在体内,增加罹患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那么,吃什么,怎么吃能够既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又不会使之过量呢?

1. 控制肉的摄入量。肉类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猪肉的蛋白含量为18%-20%,鸡肉则为22%-23%,以猪肉为例,应该控制在每日二两。有一道菜既可以满足“肉食动物们”对肉的食欲,又使蛋白质的摄入得到控制的菜肴,就是猪蹄炖黄豆。这是因为黄豆中所含的丰富的植酸能够有效抵消机体对于蛋白质的吸收。

2. 少吃高蛋白食物。有两种食物比较典型,一是海参,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0%,比猪肉高出2-3倍,外科手术后吃,对组织的愈合和修复很有利,但在日常饮食中,很容易使健康人的蛋白质摄入超标。二是虾米,其蛋白质含量是猪肉的三倍,也不宜多吃。

3. 每周一日吃素。这一天,停止肉类蛋白的摄入,给身体充足的时间调整和代谢。推荐黄豆作为植物蛋白摄入的最佳来源,因为黄豆蛋白质含量31.6%,高过肉类蛋白质含量,且不含促发癌症的酪蛋白,是安全的蛋白质来源。

4. 消除对牛奶是高蛋白食物的误解。牛奶中蛋白质仅占3%-5%,因此日常喝牛奶不会导致蛋白质摄入过量。

5. 蛋白质黄金宝典(一日):主食7-8两,豆制品3-4两,肉类2-3两。在主食中,两份大米,一份黄豆,两份玉米混合食用,能够有效增加蛋白质的吸收率。

最后,大医生特别为大家提出一个在吃肉时的安全问题。在用微波炉给保鲜膜覆盖的肉类加热时,要特别注意保鲜膜的材质。应该选择标识为PVDC的保鲜膜,否则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剧毒物质二恶英,其毒性是砒霜的900倍,比我们熟知的亚硝酸盐、黄曲霉素致癌性更强,在体内的潜伏时间可达11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