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楚楚:夹在美俄之间的沙特,到底怎么想?

 秋天的海 2014-12-21

  油价暴跌、卢布崩盘,从一开始起,各种阴谋论、阳谋论就满天飞。沙特作为主要产油国,无疑是关键玩家之一,也是众多猜测的焦点。

本周,国际油价刷新五年低位之后,终于在周三、周四几度回升。沙特石油与资源部部长阿尔纳米周四称,油价的下跌是暂时的。此言一出,油价再次上涨。截至12月19日晚,布伦特原油涨幅3.56%,纽约原油期货涨幅4.45%。然而,鉴于美油产量居高不下——英国石油公司估计美国原油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13.0%,目前主要机构还是看空者居多,油价逆袭仍然只是“浮云”。

沙特石油与资源部部长阿尔纳米

油价暴跌的背后,到底谁是推手?

两个月前,普京曾痛斥沙特与美国合谋“做空”油价,旨在通过经济制裁与油市颓势的双重打击,倒逼莫斯科向西方“服软”,撤兵东乌克兰。

18日,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宣称,“油价持续下滑是政治阴谋”,“近期下跌不只是经济因素所致”。此前,不少舆论曾将俄罗斯在中东的传统盟友——什叶派伊朗视为沙特与美国“石油阴谋”的另一重点打击对象,并预测,由于伊朗外汇储备不足、承压能力弱(若要保持国内收支平衡,伊朗需要把油价维持在131美元/桶的水平,而沙特仅需104美元/桶),以“核妥协”换取资金源势必成为伊朗的唯一出路。

相比之下,欧美媒体的宣传主调是“撇清美国”,路透社、《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纷纷指出,沙特压低油价是一场“精打细算的豪赌”。明里沙特是与美国联手“搞垮”共同劲敌,但暗里又可挤压美国页岩油市场,纵然沙特作为头号石油输出国不免要承受自己制造的压力,但凭借9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基本可以“全身而退”。本月初,《华尔街日报》网站则发文称,欧佩克对抗美国页岩油“注定艰难”,暗示前者的“算盘”不会如意。

然而沙特方面却连声叫屈,近期《沙乌地日报》社论指出,沙特不肯减产是因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拒绝保价限产而做出的“无奈反击”。文章还称,由于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极低(11月,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即使油价降至42美元/桶,北达科他州主要页岩产区照样可以盈利),而且美国目前商品原油库存不减反增,油价滑坡态势难以扭转。

18日,沙特阿拉伯通讯社关于沙特石油与资源部部长阿尔纳米的采访实录则进一步明示,“将石油相关决定与政治意图联系起来的小道消息与分析是荒谬的”,甚至把责任推卸给国际油市的投机商,称他们的恶意炒作才是导致油价剧烈震荡的“罪魁祸首”。

如此看来,似乎这场油价“跳水”剧目的几位主角都是受害者。沙特很冤,美国也很冤,伊朗很冤,俄罗斯更冤。

油价危机究竟有没有阴谋?

笔者认为,就美国而言,这个时候发动“油价战”并不符合其现实利益。

不少分析称,美国经济以消费为主导,能源行业比重低(接近经济总量的10%),油价下跌带来的消费增长超过页岩油损失,因而美国是油价走低的最大赢家。但不应忘记,自19世纪末美国人发现石油以来,能源供应一直是美国的核心利益之一,也是二战至今确保其世界霸主地位的重要基础。

本世纪初,水力压裂提炼页岩油气技术助力美国从能源进口大国转变为供应大国,不仅增加了美国本土的能源安全系数,一雪70年代欧佩克禁运之耻,更重要的是,如若页岩油产量保持强劲涨势,全球能源市场格局的改变指日可待。而夺取全球资源主导权,进而巩固“摇摇欲坠”的超级大国地位,正是当前美国的一项关键性战略。

按照2012年11月国际能源署的报告,美国石油产量有望在2020年超过沙特,成为世界最大产油国。然而6月以来的油价低迷走势对页岩油产业无疑是一个不利的信号,弄不好还会推迟美国攻占全球资源市场的进程。尽管戴文能源公司、大陆资源等页岩油大亨相继表示不会减产,但融资能力较差的小型企业能支撑多久就很难说了。路透社月初数据显示,10月份美国发出的油井许可锐减15%,似乎是页岩油产业缩水的前兆。

至于沙特鸣冤,也未必全是“得便宜卖乖”。沙特的低开采成本与高额外汇储备确实可以助其“苦捱”一段时间,但是诚如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所言,“要想把非欧佩克产油国排挤出油市,需要数年光景,绝非几个月所能实现”。

近来,俄罗斯通过狂贬卢布、“向东突围”等手段做“垂死挣扎”,有消息称,俄方已经准备动用联邦储蓄基金应急,于是有了年度记者会上普京“油价跌到40美元也没事”的豪言。经济最脆弱的俄罗斯尚且不好对付,如果沙特压价的“醉翁之意”还包括压缩伊朗甚至美国石油份额,就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问题是,沙特真的愿意长期耗下去吗?恐怕不尽然。

沙特的内忧外患

事实上,自三年前“阿拉伯之春”席卷中东,沙特国内新兴中产阶级与城市居民“介入政治”的呼声高涨,与恋栈权位的沙特家族及瓦哈比教士阶层矛盾尖锐。为了坐稳江山,王室不得不增加石油红利支出以安抚民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估,倘若2015年油价回升无望,沙特或将面临财政赤字,当前的“维稳财政”恐怕难以为继,国内动荡暗流随时可能浮出水面。

外交方面,由于沙特的海湾盟友并非各个“财大气粗”,倘若沙特持续以欧佩克“大佬”身份压价,难保安曼、巴林等外汇储备较少的海湾产油国不会与“盟主”反目,而后院不保,沙特的“地区大国梦”也就只能成为空谈。

可见,沙特遏制对手的难度极高,同时还要担着国内动荡、盟友离心的风险,即便油价低迷真是沙特策划的“赌局”,那也是一场“高危赌局”。

一些学者认为,时下的油价危机很难归结于单一国家或某几个国家的单方面操纵,而是全球实体经济下滑、油气产能过剩背景下,能源供需失衡的产物。

无论沙特对最初的油价滑坡是否负有责任(英国《卫报》曾报道,美国国务卿据称今年9月与沙特国王阿卜杜拉达成协议,沙特的原油售价将低于市价),但是油价下跌幅度之大、周期之长(迄今未能得到有效疏导),它与其他产油国都难辞其咎。

委内瑞拉石油部长拉米雷斯接受阿格斯(观察者网注:全球最大的独立能源报价和分析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油价下跌对谁都没有好处”。然而大小产油玩家仍在主动或被动采取着“死磕到底”这一伤人伤己的策略,说到底,是信任缺失与“零和”思维在作怪。

日前,阿尔纳米声明“对于沙特或者欧佩克而言,采取任何减少自身市场份额、增加他国市场份额的措施都是很艰难、甚至不可能的事”,折射出几个产油大国的心声。其实,保价限产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谁也不敢冒单方面减产的危险,一旦本国减产而对手不减,那么非但油价不会回升,自身的市场份额反会被对手趁机吞噬。于是,不计代价地拆台式竞争进一步拉大了供需差距,油市回稳遥遥无期。

一言以蔽之,若欧佩克成员国之间、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之间、老牌石油大鳄与页岩油巨头之间不能尽快加强互信,达成保价协议,那么,各产油玩家都会成为这场危机的制造者和受害者,不仅仅是俄罗斯或美国页岩油气企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