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教学】教师主导的五大功能(李富林)√

 梦想教育 2014-12-2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对于主导的内涵,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洋思中学原校长蔡林森先生认为,教师是“统帅”,是“指挥”。他说:“学生读不好,讨论不好,回答不好,都是老师指挥不到位”。李秉德先生认为,教师是调整其它要素与学生学习活动的中介,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调整、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教学达到最优化。我以为,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主导可理解为“主持”和“指导”两件事。作为主持者,教师的任务有三:发动、组织、调控。作为指导者,教师的任务有二:指示教导和指点引导。指示教导指的是对学生的点拨讲解,指点引导指的是对学生学习的引领——可看作狭义的指导。发动、组织、指导、调控、点拨,这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5项基本任务。这5项任务,就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看,也是教师的5大功能。

5大功能,同传统的教师功能观有着根本的区别,同时又有一定的联系。传统的教师功能观是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这六个字可作两种解释:一是把它看做教学行为、教学事件,一是把它看作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前者重在“传”字、“授”字、“解”字,说的是教师的作用;后者重在“道”字、“业”字、“惑”字,强调的是教育的目的。前一种解释,把传道、授业、解惑看作教师的唯一职能,所以教师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讲”,而学生只有“听从”和“接受”的份儿。这种观点现在看来是必须改变的。后一种解释,把传道、授业、解惑看作教学任务,是说老师是专门来完成这一任务的。从这个角度看,又是无可置疑的。因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既要育“道”,又要育“业”。这一思想即使在今天也是难以颠覆的。但从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方式看,今天的要求和过去的做法又有明显的不同:过去只要老师讲,学生听,而今天则不仅需要老师讲,更需要老师导。而且是老师导在前,学生学在后;学生学在前,老师讲在后。当然,就5大功能的具体内涵讲,新的教学功能观并不排除“传道、授业、解惑”:“发动”、“指导”就包括“传道”的因素;“点拨”也包括“授业”和“解惑”的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