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思邈对命门穴说发展的贡献3

 johnney908 2014-12-21

作者:张敬文 鲁兆麟

 

3 重视肾命,开后世真阴真阳双补之先河

明代张景岳着重阐发命门的精义,对阴阳互根、精气相生有深刻的理解。所创制的左归饮(熟地、淮山药、茯苓、山茱萸、枸杞子、甘草)、右归饮(熟地、淮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肉桂、附子、炙甘草),具体体现了阴阳互根的宗旨。景岳云:“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源泉不绝;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这一学术主张与孙思邈至论述及组方实有密切关联。孙氏对肾命由非常深刻的认识,他在《千金要方·卷第十九》论述曰:“肾主精。肾者,生来精灵之本也,为后宫内官,则为女主。所以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精者,肾之藏也。”“左肾壬,右肾癸,循环玄宫,上出耳门,候闻四远,下回玉海,挟肾左右,与脐相当,经于上焦,荣于中焦,卫于下焦,外主骨,内主膀胱。”此处“玄宫”也叫“太玄宫”,属于道家“丹辞”术语,是命门、玄牝和丹田的同义语,从孙氏论述可以看出,其位于两肾的中间,并与肾气相通。孙氏认为肾命的功能是“主精”,为“生来精灵之本”,并为调节上、中、下三焦的枢纽。孙氏同时引用《内经》中的话强调了天人同气、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正是本于对道家性命双修养生功的实践,孙氏对于阴阳一体观、对于水火既济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具体体现在临床用药上,孙氏在仲景肾气丸的启发下,在《千金要方》中不仅收载崔氏八味丸(卷第十九),而且在众多补益之方中,以附桂温阳与滋阴填精之品同用。如鹿角丸、补益方、干地黄丸等,均治肾虚阳弱、五劳七伤,以附子、天雄、桂心等与地黄、山萸、山药、菟丝、杜仲、人参、黄芪、肉苁蓉、巴戟天等阴阳互求,即与后世张景岳右归丸、饮相差无几。在《千金要方》中,尚有许多填补精血之方,如在治妇人崩中久不止方(卷第四)以鹿茸、龟甲、阿胶、地黄等相配合。这些方剂的组成具有张景岳左归丸及大补元煎的方意,以益精填精为主[8],因此,可以认为,孙氏实开后世真阴真阳双补之先河。

综上所述,孙思邈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养生家。其对服石之风的抨击和对修道养生的推崇和躬身实践,客观上促进了道家内丹养生术在唐宋元实际的快速传播,并对后世众多医家援道入医有重要影响,从而对命门穴说的发展成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孙氏重视肾命,认为心肾阴阳一体,主张水火既济,其临床温补肾命方药中对阴阳互根的运用,对命门穴说在临床上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石麟主编.药王孙思邈[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6-78

[2]孙思邈撰.张作记,张瑞贤辑注.药王全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877

[3]孙思邈撰.朱邦贤,陈文国校注.千金翼方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3

[4]方春阳主编.中国气功大成[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57

[5]许静生,耿良。道教内丹理论对明清中医养生学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4):20

[6]孟乃昌.命门学说新考——在两千年的争衡中形成[J].山西中医,1988,4(5):14

[7]陆广莘.命门学说源流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3):3-7

[8]刘炳凡,孙思邈《千金方》对各家学说的影响,见:钱超尘,温长路主编,孙思邈研究集成[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127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