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出生在北周大象三年,死的时候已经是唐朝永淳元年,所以说他活到了大约102岁。 孙思邈幼年体弱多病,所以他从18岁起就立志要学习医术,20岁的时候就能够为乡邻治病。他对故典医学研究深刻,非常重视对民间偏方的验证,他一生都致力于医学的临床研究,对医学各科都有研究,例如内、外、妇、儿、五官、针灸等,他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开创了大约二十四项成果,特别他论述的医德思想,并且倡导重视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思想都是前人没有提出过的理论。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对药物研究发现上,他曾经到过峨眉山、终南山、下江州等地,并且一度隐居太白山,致力于一边行医救人,一边进行中药的采集,并且进行临床试验。 孙思邈是一个医德高尚的人。他始终认为,作为一个医生的第一职责就是解除病人的痛苦,对于其他的自己则可以没有过多的欲望。在对待病人方面则主张应该一视同仁,不能有贫贱富贵和等级的区别,不应该把病人分为三六九等。对于这些思想,他一般会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从来不慕名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毕生的精力为后世人做出了崇高医德的榜样,同时也成为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因此西方国家的医学家们尊敬地称他为“医学论之父”,并且把他列为与希波克拉底齐名的世界三大医德名人之一,为中国古代的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 孙思邈一生都不追名逐利,他厌倦世俗的名利之争,周宣帝在位时,曾经下诏封他为国子博士,唐太宗也曾经想要授予他官位,到了唐高宗的时候,又请他进宫做谏议大夫,但是,他都固执地婉言拒绝了,将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医学之上。孙思邈的一生不仅致力于治病救人,他还勤于著书,将自己对医学的研究记录下来,供后世的人学习。 他晚年隐居在京兆华原的五台山,俗称药王山,在那里他专心立著,一直到了白首之年的时候,他都没有放弃过。他一生写了八十多种书,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医学巨著共有60卷,其中收录药方6500剂。今天大家所熟知的《千金方》就是《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的合称,它主要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药学成就,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临床医学经验的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孙思邈作为中国古代的医学大家,是继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系统研究中国医药学的先驱,在世界医学的发展史上他就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熠熠生辉,为中外医学史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千余年来因为他不朽的医学功绩受到后世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这样赞孙思邈,说他是“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合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宋徽宗也曾经称赞他为“妙应真人”,后世人鉴于他的医学成就,也都尊称他为“药王”。直到现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还存在古时用来纪念孙思邈的祠堂。 ![]() 孙思邈以他的精神感动着后世子孙,他不仅为今天的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也为今天的医学工作者做出了榜样。是的,生命是不分等级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他存在的价值,而且也有他存在的意义。当他们面临痛苦的时候,不应该对任何人产生歧视,救死扶伤本身就是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 可是这样的理论在孙思邈所处的那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年代,已经是非常超前的意识了。但是孙思邈做到了,他不仅留下了众多的医学巨著,而且以其高尚的医德和身体力行的奉献精神为后世的医学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