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家旧书店的坚守与突围

 百城主人 2014-12-21
在蛇口经营旧书店达15年之久,从四家店面到如今仅剩下一家,刘金龙坚守着他的“外来之家”旧书店。

深圳商报见习记者 苏兵 文/图

他年过四十,个头不高,穿着简朴,略长的头发中夹杂着些许白发,貌不惊人。他虽是一个普通人,却做了一件不简单的事:在蛇口经营旧书店达15年之久,他就是刘金龙。

15年的坚持,加上深圳多家报纸的报道,让刘金龙成为了旧书店这个行业的名人。辉煌的时候,在两平方公里范围内,有他的四家旧书店,在其中的一家店里,一天内同一时间会有50人看书购书,人满为患。而今,这样的景象只能在记忆中重温,四家店面仅剩下一家。昨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刘金龙。面对市场的不景气、网上书店的冲击、店租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刘金龙备感压力,但他仍然不想放弃,渴望突围,将自己的旧书店事业“做大做强”。他的构想和这份坚守,能走多远?他自称抱有信心。

曾同时拥有四家旧书店

1998年,来自湖南邵阳农村的刘金龙结束了在深圳4年的打工生涯后,在蛇口摆起了旧书书摊,并开了个“深圳外来之家”旧书店。开旧书店源于两点:一是刘金龙本人喜欢读书,而书店的新书价格较贵,像他这样的打工阶层,一般消费不起;二是周边工厂多,打工者也多,有市场需求,于是他萌发了开一家“深圳外来之家”旧书店服务广大打工者的想法。

刘金龙说,最辉煌的时候是2006年,他开了四家旧书店,周末在最大的一家店里,同一时间会有50人看书购书,一天的销售额有五六百元。而现在,四家店仅剩下蛇口公园南路的这一家了,一天只有200元左右的销售额。刘金龙叹息道,“现在能有10人同时光临书店都非常少见了。”

在记者两个小时的采访中,这家店的二楼只出现了两名读者,且都是中学生,在挑选英文版旧书。据刘金龙介绍,这家“外来之家”分为两层,共有100平方米,2万多册旧书。月租金是4200元,因为生意不景气,他把一楼门口的8平方米以月租金1200元的价格租给了别人做彩票销售点,以减轻成本压力。

除此之外,刘金龙在蛇口东角头地铁口附近有一间仓库,约100平方米,月租金2100元,在坂田还有一间60平方米的仓库,月租金2000元,这两间仓库共库存了3万多册旧书。刘金龙说,书店的生意不景气,店租和仓库的租金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为此他的心里有很大的压力。

网店带来新希望

实体书店市场的不景气,网上书城的兴旺,许多书店纷纷倒闭,面对如此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旧书店更是生存困难。刘金龙是个头脑灵活的人,他积极求变,近几年他开始利用网络平台销售,同时在孔夫子旧书网、淘宝网等5家网站卖旧书,一天能有六七百元的收入,而且读者的范围扩大了,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这让他感到欣慰。

在“外来之家”的一楼,记者也看到有多个快递包裹和大信封待寄发。不但网上卖旧书,刘金龙也提供代购服务,一些读者需要的旧书,刘金龙会从孔夫子旧书网帮他们订购,每年从这个网站购书额可达到1-2万元。

刘金龙介绍,受网上书城的冲击,实体书店很多都倒闭了,原来在他旧书店的周边,有四五家书店,而现在难得一见。旧书店的生存更是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据他了解,以前跟他一样经营旧书店的同行,目前只有10家在开旧书店兼网店,而有近20家只有网店,已经没有了实体店。店租、员工工资等成本的上涨和支出,大多旧书店都举步维艰,已关门转行,甚至已有同行都将库存的旧书转让给了他。

首创“论斤卖书”初见成效

库存旧书多、店租和仓库租金及员工工资等诸多成本的压力,让刘金龙在今年读书月首创了“论斤卖书”的经营策略。在“外来之家”一楼的显眼处,有一幅高约两米宽约一米的 “论斤卖书自嘲感言”海报。

刘金龙说,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些旧书库存久、存量多,且又占地方,各项成本都高,库存久了,还要倒贴钱。从11月8日到2013年元旦期间,以6.5元一斤的价格销售,比平时论本卖的价格又便宜了30%。

刘金龙告诉记者,这也是他对市场销售的一种试探,此举目前已微见成效,“每天能多个几十元的收入。”

在刘金龙看来,旧书店自有它的存在价值,一些读者有“淘书”的爱好,来这里淘书成了他们的乐趣。有时淘得一本心仪许久的好书,是很惊喜的。一些绝版、珍藏版的图书,在书店、网上书城都难寻到,但或许在旧书店里,读者会发现它。

“外来之家”旧书店,也有自己“忠实粉丝”。金龙说,有两个读者会定期来这里选书,一个主要选购中文译本的世界名著,一个主要选购英文原版书,他们每人每年在这里的购书额都是5000-8000元。

构想“送旧书进工厂”

在刘金龙旧书店的周边,原来有很多的工厂,工厂打工者的收入微薄,而新书书价偏高,去书店买几本书是一件奢侈的事,而来“外来之家”买书是比较“靠谱”的选择。但随着近几年城市环境升级改造,工厂纷纷搬迁,如今的“外来之家”是门庭冷落的惨淡景象。

遭此困境,刘金龙想到了突围,并琢磨着将“外来之家”旧书事业扩大。首先,他尝试着与咖啡馆合作。在他看来,咖啡馆这样有文化休闲氛围的场所,购买新书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对旧书是有需求的,而且也有场地。

于是,他与两家咖啡馆合作,为咖啡馆提供旧书,可阅读可销售,顾客阅读是免费的,如果有顾客买书,刘金龙与咖啡馆按不同的比例来分成。两个多月来,刘金龙累计已为这两家咖啡馆供书6000多册。目前两家咖啡馆卖书收入每月给到他的分成加起来只有1000多元,他认为这不是最理想的状况,但他对此合作抱以乐观态度。

不仅如此,刘金龙还构想着“送旧书进工厂”,他说,深圳有着众多的工业区,工厂打工者的收入一般都在2000-3000元,买新书是不太现实的消费,他想与工厂老板合作。由他提供旧书在工厂设立图书馆,工人们看书免费,只需工厂一年支付几千元的借阅费就可以了。刘金龙说,他规划着让“外来之家”做大做强,毕竟已经坚持了15年,他自称这已经成了他“生命中的一个事业一个部分”,不想放弃。而他的家人认为他“做大做强”的扩张想法是不现实且冒险的,他们希望不要再进书了,只要做好网上销售,处理掉库存,能维持现有生活就知足了。

面对“外来之家”的未来之路和发展,刘金龙一直在积极地做着思索、尝试和探索,他也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团队,将这个旧书店 “规模化”,毕竟对于他而言,经过15年的坚持,这已经成了自己的一个事业,有着割舍不下的感情。但整个图书市场的萎缩,旧书店行业的生存困境,让他备感“压力与孤独”。他虽在积极寻求着突破困境,且抱有信心,但最终结果如何,只有市场说了算。

记者

手记

市场最有发言权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时空的距离拉近,信息快捷,服务便利。受冲击的不只是图书行业,像家电、服装等都概莫能外,互联网之“手”几乎无处不及,无所不能。据央广新闻报道,李宁等知名体育品牌,已开始削减实体店,转向网店销售。

就像曾经辉煌的柯达胶卷,如今已成为人们美好的回忆,科技的日新月异发展和变化,改变着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点点滴滴,市场才是真正的检验者,最具发言权。

刘金龙的“深圳外来之家”旧书店,有过辉煌,造福过许多读者,他本人15年的坚持和不放弃,也令我们备受感动。但在网上书城兴旺、手机阅读方兴未艾的当下,是否能如他所愿“做大做强”和“规模化”,谁也不得而知,只有市场说了算。(深圳商报见习记者 苏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