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好多好多国家,不同的语言里,所有的...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清韵芝影 2014-12-22

mama在语言学上是一个很著名的“伪同源词”(false cognate)的例子。

俄罗斯语言学家Roman Jakobson写过一篇文章很详细的解释了这个问题。[1]

哺乳期的婴儿由于要吮吸乳房或奶瓶,婴儿在开始发音的阶段,发出的通常是“辅音+元音”这样的简单音节,而且辅音以爆破音[p], [b], [t], [d]之类,以及鼻音[n],[m]为主。元音则主要是单元音。按照Murdock G. P.的统计,各种语言口语中父母的发音,爆破音+鼻音占据了大约85%的辅音成分。[2]

可以自己试验一下,吮吸的时候,发出ma或者mu的这种声音是很自然的。尤其是婴儿在嘴巴脱离乳房或奶瓶后,仍然要砸吧嘴。

所以,"ma","pa"这种简单音节,通常是婴儿最初发出的声音。而在哺乳期的双亲,则会将这两种声音与父母称谓做对应的理解。

汉语中,母字的发音也是如此,并不例外。汉语中的妈妈有可能是外来语。但是妈一字有可能不是。

《康熙字典》

《廣韻》莫補切《集韻》滿補切,並音姥。《博雅》母也。

《博雅》即《广雅》,也就是说至迟到隋朝时,妈字就有母亲的意思。有可能因为这个含义是口语,所以没有被之前的字书收录。

有趣的是,日本人不是这样理解的。古代日本人将婴儿发出的“mama”的音解释为饿了,要吃饭。

《大辞林》中mama和mamma的词条如下:

まま【飯】

めし。ごはん。まんま。

まんま【飯】

〔幼児語〕
御飯。めし。まま。おまんま。

也有很多语言中,妈妈的发音并非是ma,要前加一个引领元音。

同样举古日语的例子,妈妈是amo

あも【母】

〔上代語〕
はは。おも。

土耳其语是anne。

满语中是eniye(汉语翻译为额娘),蒙古语则是eejni。显然这两种语言中,口语的妈妈是同源的。

而南亚达罗毗荼语系,这种现象非常之普遍,很多语言中,口语的妈妈都是 am+元音形式。

另外提一下,口语的妈妈是典型的false cognate。但是印欧语系中,各种语言的母亲一词是有相同的来源的,都是从原始印欧语的*méh?tēr派生而来。

如英语的mother,希腊语的μητ?ρα (mitéra),德语的mutter,意大利语的matre,俄语的мать,梵语的???? (māt?),印地语的???? (mātā),等等等等。

-------------------------------------

[1] Jakobson, R. (1962) "Why 'mama' and 'papa'?" Selected Writings, Vol. I: Phonological Studies, pp. 538–545.

[2] Murdock G. P. (1957) "World Ethnographic Sample",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59:664-68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