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爱好和平,就越要了解战争 在地球上,战争比和平更早出现。从人类开始出现,为争夺食物、栖息地,而发展出战争。战争从未曾长久停歇过,它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存在过。中国各个朝代的灭亡与崛起,军事战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该书通过描述古代的战争史,展现这种文化的独特性,让人了解战争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从而更好地指引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韦孝宽是一个书香四溢的儒雅之人,他饱读诗书,博古通今;他又是一个深谙谋略、懂得战术的西魏大将。 公元538年,西魏边境发生骚乱,原因是,东魏大将段琛派牛道恒在边境煽动西魏人造反。韦孝宽受命去解决问题。他到了边境之后,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对付牛道恒,只好约束部队,原地驻守待命,等待时机。双方军队在边境对峙,谁也没有主动发起进攻。 有一天,韦孝宽的部下收集到牛道恒书写的一些公文。韦孝宽看了看,突然想出一个计谋来。他让部下去寻找擅长临摹字迹的人,然后,让此人模仿牛道恒的字。 一个人被连夜找来了,很快便照着牛道恒的文书临摹了一份样本。韦孝宽一看,惊喜异常,字迹与牛道恒的一模一样。他又把原件和复件调换让部下看,结果,没有一个人能辨别真假。 韦孝宽于是叫这个人模仿牛道恒的笔迹写了一封书信,大意是:愿意归顺韦孝宽,具体归降事宜再作商议。 假信写好后,韦孝宽拿在手里,突然对着蜡烛伸过来,信的一角燃了起来。部下忙去扑火,但信已被烧得残缺不全。 韦孝宽笑着告诉部下,他是故意烧的,这样看起来才更真实可信。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韦孝宽是想用这封假信来离间段琛和牛道恒的关系;烧信是为了让段琛以为,牛道恒在写完信后害怕走漏消息,想烧毁信件,但信件却意外地遗留了下来。 第二天,韦孝宽派人带着假信去宜阳,趁着天黑的时候,偷偷把信放在段琛营房走廊的地上。巡夜的军士毫无悬念地发现了信,捡起来一看,大吃一惊,忙交给段琛。 段琛半信半疑,叫人拿来牛道恒的亲笔公文,两相对比后,他不禁愤怒起来。从此以后,段琛开始疏远牛道恒。以前,段琛在军事上经常采纳牛道恒的建议,这之后便一律否决,他还暗地里派人盯着牛道恒。 牛道恒很奇怪,后来他想,这是段琛在嫉妒他,于是对段琛有了芥蒂。两个人的积怨越来越深。到后来,竟然发展到互不往来的地步。 韦孝宽知道后,对部下说:“段琛和牛道恒已经成了死对头,如果我们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发起攻击,他们肯定不会相互救援。” 部下都觉得韦孝宽的分析有道理。于是,韦孝宽下令立刻起兵。 事实正如韦孝宽所料,段琛和牛道恒见韦孝宽来攻,都采取了隔山观虎斗的架势。结果可想而知,段琛和牛道恒大败,双双被韦孝宽俘虏。 韦孝宽利用伪造信件的方式使用反间计,这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创举,这其实也是一种信息战。它以信息作为主要武器,达到打击对方的目的,一方常常利用虚假的信息,使另一方做出错误的决策。韦孝宽的战术,就契合了这种模式。 不过,中国人善于实践,却不善于总结提高,我们的古人没有并发明出“信息战”这个词。对于信息战这个概念,公认是美国军方1991年后提出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