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战争中,攻城无疑是最为惨烈的,《孙子兵法》就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但是有一些至关重要的城池关隘,又是不得不攻打占领的。比如南宋时期的襄阳城,它的得失关乎南宋的存亡,宋蒙两国为此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襄阳之战,最终襄阳城被蒙古攻占,南宋很快就灭亡了。 而南北朝时期发生的玉壁之战,同样是一场异常惨烈的攻城战,其规模之大、战术之杂、伤亡之多,也是历史上非常罕见的。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被权臣高欢所控制,而西魏则被权臣宇文泰所控制。两国势同水火,时常爆发战争,其中大部分战争都是由东魏发起。东魏权臣高欢雄才大略,立志要灭掉西魏,进而统一天下。 为了抵御东魏的军事进攻,公元538年,西魏河东行台王思政向宇文泰建议,在地势险要的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筑城,以阻挡东魏西进。玉壁城小而坚固,易守难攻, “城周八里,四面并临深谷”,进可长驱突击,退可守险无虞。玉璧城的建成,不仅可以抵御东魏的进攻,而且还对东魏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公元542年,高欢第一次率领东魏军队攻打玉璧,西魏方面的主将就是建议修筑玉璧城的王思政。“东魏来寇,思政守御有备,敌人昼夜攻围,卒不能克,乃收军还”,结果高欢久攻不克,伤亡惨重,只好无奈撤军。 公元546年,高欢在经过长期准备之后,信心满满,志在必得,第二次率领倾国之兵攻打玉璧。这一次,西魏方面的主将是大都督韦孝宽,他的兵力仅有数千人,与高欢相比,可谓众寡悬殊。 即便如此,高欢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不再冒然攻城,而是下令在城南筑起比玉璧城墙更高的土山,一夕而成,准备居高临下掩护攻城。玉璧城上原本有两座高楼,韦孝宽命令士兵用木头将高楼连接起来,顿时增高数丈。如果高欢增加土山的高度,韦孝宽就增加木楼的高度,东魏士兵辛苦筑起的土山便失去了作用。 高欢见此计不成,于是又想出一个计策,他打算挖掘地道,让士兵偷偷潜入玉璧城中。这样的战法要出其不意,才能保证成功。但不知怎么回事,或许是太过愤怒,高欢命令士兵向城中大骂“纵尔缚楼至天,我会穿城取尔”。大意是说,即使你让城楼高到天上,我还是会凿穿城池来攻克你。 韦孝宽听见东魏士兵的叫骂声,当即就明白高欢要挖掘地道攻入城中。知道了高欢的攻城计策后,韦孝宽立刻命令士兵在城内挖出长长的大沟,以阻截高欢挖的地道。东魏士兵只要穿过地道来到大沟,便会被埋伏在这里的西魏士兵杀掉。韦孝宽还下令在地道里点火生烟,东魏士兵被烧得焦头烂额。 这个计策失败后,高欢又用了许多方法,韦孝宽总是能见招拆招。高欢断绝了玉壁城的水源,韦孝宽便挖井取水;高欢制造了坚固的攻城车,韦孝宽便制造布缦来阻挡攻城车;高欢挖壕沟用火烧塌城墙,韦孝宽就立刻竖起栅栏。直到高欢攻城的方法已经用尽,韦孝宽抵御的方法还绰绰有余。 就这样,高欢在玉壁城苦苦攻打五十天,战死及病死的士兵多达七万人,“顿军五旬,城不拔,死者七万人”。高欢无计可施,又气又急,因此身患重病,只能乘夜撤退,不久后就病重而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