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时期苏州的木兰与玉兰

 苏迷 2014-12-23

  唐宋时期苏州的木兰与玉兰

 

      木兰   苏州在唐朝时,郡治后,有木兰堂。唐?李跃撰《岚斋录》云:“唐?张搏自湖州剌史移苏州,於堂前大植木兰花,当盛开时,宴郡中诗客,即席赋之。陆龟蒙(?-881年)后至,张联酌浮之,龟蒙径醉,强执笔题两句云:‘洞庭波浪渺无津,日日征帆送远人’,颓然醉倒。搏命他客续之,皆莫详其意。既而龟蒙稍醒,援毫卒其章曰:‘几度木兰船上望,不知原是此花身’。逐为一时绝唱”。张搏种植的这些木兰,一直保留了300余年。南宋时范成大(1126-1193年)在《吴郡志》中谓:木兰堂“旧堂基在今观德堂后,古木犹森列。郡守数有欲兴废者,而卒未就”。

       有关陆龟蒙的这首《木兰花诗》,旧有异说,另一说作者为李商隐(义山)在游长安时所赋之诗,《全唐诗》二存其说。但根据“洞庭波浪”,“木兰船上望”的情景,诗所述地点应为苏州。又按陆龟蒙与张搏的史料,这首诗也应为陆龟蒙所作。唐咸通十三年(872年)皮日休入京,“陆龟蒙入幕于湖州,为张搏从事”,张搏调苏州剌史,宴客请陆龟蒙入席与史实相符。唐时苏州木兰的记述还见于崔融(653-706年)的《吴中好风景》,诗曰:“夕烟杨柳岸,春水木兰桡”。白居易的《吴中好风景》,诗曰:“水荇叶仍香,木莲花未歇”。皮日休与陆龟蒙分别有《宿木兰院》与《和袭美木兰院次韵》的诗篇。

       木兰(Magnolia liliftora)按现代植物学分类,别名辛夷、木筆、紫玉兰。为木兰科木兰属的落叶灌木,高3米,从生,花紫红色,花期4-5月。但从陆龟蒙诗“几度木兰船上望,不知原是此花身”的词意分析,木兰能用于打船,本身应为乔木。古时木兰、辛夷的名称常混用,至宋时的《全芳备祖》列为二种不同植物。到清代陈淏子的《花镜》(1688年)谓:“玉兰古名木兰”,明確指出古之木兰即玉兰。玉兰的名称出现在明代,最早记载见于苏州著名书画家沈周(1427-1509年)的《题玉兰》诗,诗曰:“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王世懋的《学圃杂疏》(1587年)与王象晋的《群芳谱》(1621年)两本花卉专著,都有玉兰的记载。

       玉兰(Magnolia denudate)为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高达20米,胸径可达60厘米,花白色,花期2-3月,未叶先花,盛花时,莹洁清丽,宛如玉树。浙江天目山为玉兰原产地之一,天目山在浙江湖州辖区范围内,所以张搏来苏州种木兰,应在情理之中。古代所称之木兰,可能还包含木兰属的其它几种相似的花木,如花粉红色的天目木兰(Magnolia amoena)、玉兰与紫玉兰的自然杂种,花外紫内白的二乔玉兰(Magnolia sonlangeana)等多种木兰科植物。白居易的木兰花诗,曾描述过木兰“紫房日照燕脂坼,素艳风吹腻粉开”,“腻如玉脂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均是木兰科相似花木。古时亦称木莲为木兰,白居易《吴中好风景》中的木莲,可能也是此类花木。

       宋代苏州的木兰花从范仲淹(989-1052年)与杨备的诗词中能看到唐代剌史张搏种的木兰花生长仍然十分繁茂。范仲淹吴县(今苏州)人,北宋名臣,其《木兰堂》诗曰:“堂上列歌钟,多渐不如古。却羡木兰花,曾见霓裳舞(范成大注:白居易为苏州剌史时曾教霓裳舞)”。杨备在庆历(1041-1048年)中,任掌管苑囿、草木的虞部员外郎,分司南京,著有《姑苏百题》,其《题木兰堂》诗曰:“木兰枝密树仍高,堂下花光照节旄。列鼎重茵歌舞地,金章同色使君袍”。苏明清史料始见玉兰的名称,清?顾振涛《吴门表隐》(1834年)记载了当时宋代与明代留下的几株古玉兰。其一在虎丘后山玉兰房,本大而高,为宋代朱勔(1075-1126年)手植。其二在娄门,明蒋忠烈公若来宅的玉兰堂,庭植有古玉兰五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