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年无新作莫言为何难产?(图)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4-12-24
5年无新作莫言为何难产?
莫言

  莫言终于出新作了?最近两篇所谓“莫言新作”在微信朋友圈和网上疯传,人们争相传阅,如获至宝。但据记者调查证实,此两篇作品实为托名之作,与莫言没有半点关系。

  “莫言新作”实为托名之作

  这两篇“莫言新作”一篇叫《你若懂我,该有多好》,是一首诗,一篇叫《把不喜欢的人忘掉》,是一篇议论文。不过记者注意到,《你若懂我,该有多好》是一首现代诗,透着一股浓郁的“心灵鸡汤”味。莫言虽写诗,但以打油诗居多,大多蕴含朴实的生活哲理。

  而《把不喜欢的人忘掉》,据记者查实,原名应为《把那些不喜欢的人忘掉》,是一位冯姓作者在很多年前就写下了的。所以,所谓“莫言新作”又让人空欢喜一场,是网络上大规模“名家名言再造运动”的继续。但其中还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为什么两篇平庸之作,打上“莫言新作”的标签,就立刻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

  对此,文学评论人郭庆红在分析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莫言新作”的被关注,再明确不过地表明,人们渴望看到“莫言新作”。“如果一个高产的作家出了新作,肯定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莫言确实让人等得太久了!”

  莫言新作难产源于“簇拥”?

  自2009年12月出版了长篇小说《蛙》之后,莫言的创作出版其实一直处于颇为尴尬的“空窗期”。

  除了进行一些“文学再加工”的工作外,莫言确实已经5年没有作品了。而之前《蛙》与上一部长篇《生死疲劳》出版只相隔3年。《生死疲劳》与再上一部长篇《四十一炮》也只相隔3年。莫言已经大大地超出了自己几十年写作的规律,进入到一种“非常态”的状态。读者关注着莫言的这段漫长的“空窗期”,这份关注在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就愈发焦灼。


  “他可能是想拿再出一部与‘诺奖得主’身份相配的重量级作品吧!”读者如此宽慰自己。不过读者只是看到莫言时常出现在一些活动的现场,谈论着出名的苦恼。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在即,莫言依然两手空空。郭庆红表示,莫言应该是无奈的,他曾寄希望于新的中国作家成为诺奖得主而让自己被遗忘,从而可以静心创作,但是两年过去了,他依然被喧嚣包围。“保护一个诺奖得主的方式,不是给予簇拥,而是还以一份清静,否则他真要陷于所谓‘诺奖怪圈’,走向沉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