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较元代山水画与宋代山水画的风格

 江山携手 2014-12-24

两宋的山水画在风格上存在较大的差别。

五代宋初是一个山水画的高峰。后人把这一时期的画分为南北两派。

北方画风以荆浩、关同、李成、范宽为代表,多画北方石质山,雄伟俊厚,石质坚凝,风骨峭拔,长松巨木,飞泉流水,手法上多用线条勾出山石轮廓,然后用坚硬的“钉头”、“雨点”、“短条”皴之,形成斧劈皴、折带皴。

南方画风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多画江南土质山,平淡天真,轻烟淡峦,平沙浅渚,洲汀掩映,气象温润,手法上山骨隐现多用柔和线条润媚点子,形成披麻皴、荷叶皴。

北宋前期多沿袭这两种风格。这两种风格都主张师法自然,从山林中得到灵感。北宋中后期,院体花鸟画得到很大发展,山水画的发展相对停滞。其中的亮点是米氏父子开创的“米氏云山”,对后世的影响颇大。还有郭熙的《林泉高致集》是关于山水画理论的经典。

南宋的山水画得到意外的发展,其代表画家是李唐、马远、夏圭,总体风格上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刚而猛。(那个时代的画连我这样的外行都能辨认出。)手法上用刚性线条勾出山石的轮廓,再以大斧劈皴法横扫。这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

北方沦陷之后,痛失家国的宋人再也无法忍了,爱国的情绪汹涌而激烈。许多的诗人、画家不顾柔弱之躯奔赴前线。整个时代的内容是爱国,风格是豪纵义愤。在岳飞是“笑谈渴饮匈奴血”,在陆游是“孤剑床头铿有声”,在辛弃疾是“醉里挑灯看剑”,这些艺术正是南宋志士们内心急躁不安的情绪和刚强不折的精神的外化。

在那些刚而猛的作品以外,他们的笔下也有一些隐逸的题材,如《清溪渔隐图》、《寒江独钓图》等。这正是南宋爱国画家激烈情绪的另一面。当急切的爱不能实现时,便可能产生恨;极端的热情遭到挫损时,便可能产生冷漠。

从艺术上讲,马、夏把李唐开创的刚劲、简练、局部取景的画风发展到了更高的巅峰。

到了元代初年,赵孟頫起来反对近世,抵制南宋画风,提倡唐人的自信奔放。其实这种提倡只是一种追慕,唐人飞扬的神采再也没有真正回到过中国人的脸上。那时的文人已经落入了社会的底层,隐逸是社会性的。或混迹于勾栏瓦肆中,从事杂剧的创作;或游荡于山村水乡之间,恣情于山水画的写意。当外在的反抗和经邦济世前途渺茫或力不从心时,人们会转而追求内政的精神自由和人格完美以及性情的抒发。所以元画虽无外在的雄强之势,却有内在丰富的蕴藉。

在艺术手法上,元代的主流画家远承董巨,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代表人物有赵孟頫、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赵孟頫广泛的临摹古画,山水画面貌甚多。较早的画大都古意逼人,如《鹊华秋色图》、《秋郊饮马图》等。后来由古拙高简至潇洒、秀劲、温润再至简练、概括,以至清和、恬静。赵孟頫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绘画理论家,主要提出了借古创新和书画同源的理论。

黄公望的画如酒仙散圣,所谓“逸墨撇脱,士人家风”,他的意义在于遥续董巨画风,又萧散简化北宋山水,最终陶铸以江南山水之气息,性情豁达,天真烂漫,变画为写,峰峦浑厚,草木华滋。

吴镇的画如杜工部的诗,性孤旷简,磊落凝重,行笔沉静,藏峰掩芒,湿笔重墨,气象沉郁,不焦不躁,真正是甘于寂寞清贫守志的人。而且这么做并不是经过思想斗争之后而为之,很难得。元四家中我最喜欢吴镇。他从不故弄玄虚。

倪瓒的画如云林仙踪,轻而柔的笔淡而干的墨,简之不能再简的构图,极其清幽、洁净、静谧、恬淡,给人一种凄苦、悲凉、索寞的感觉。这种画风的形成主要是他自己的精神状态和修养决定的。他孤苦,茫然,空虚,无欲,不卑不亢,爱洁成癖,画亦因之,堪称画史上高洁脱俗的典范。

王蒙的画如才子骚人,苍茫郁勃满腔之才似有不吐不快之意,重峦复岭,千岩万壑,繁复苍郁,令人惊叹他的耐心与苦功。

从四家的生平画风来看,如果说黄公望作品中的清奇俊发体现的是方外之人对于人事的觇破与超脱,吴镇作品中的沉郁浑穆昭示的是甘于寂寞绝不用世的人生操守,倪瓒作品中的冷峻疏简流露的是对现实的无奈与远离的话,那么王蒙作品中的繁密精丽反映出来的则是一个怀有入世情怀的文人内心深处对人世间的眷念与渴求。

除了这些不同外,在整个绘画的立足点上,宋代也与明代有明显的不同。

宋代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形成审美规范、构建其独特的 符号体系一一艺术语言时期,北宋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在其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也包含着绘画主体对客观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从全面看来,北宋的山水画主要还是以客观描写自然景物为主,或写齐鲁一带的寒林,或写川陇一带雄山大川,或写江南一带的烟雨云山,绘画表现出很强的地域特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创造一定的意境,即“物境”. 北宋的山水画的艺术特征主要为天人合一,忠实于自然,并师法于自然。

南宋的山水画往往充满了个人激烈的情绪,而缺乏怡人的景观,强烈的剑拔弩张的逼人气势令观者不安。那些险山俊石恐怕不是来自秀润的江南,而是来自画者胸中的丘壑吧。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在意境开创上的最高峰,元代画坛一个最典型的特征是,山水画家主要以文人为主,由于他们对新的艺术价值和完美理想的追求,于是创作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即由重客观、重再现转变到重 主观、重表现、重写意的美学倾向上来。 清初挥寿平也说:“元人幽亭秀木,自化工之外一种灵气。”所谓“灵气”,自然不是指客体自然景物,也不是指技巧法度的娴熟高妙,而是指主观的内在心绪与情感.这正是元代绘画不拘于客观物象似于真的渊源,故我们称元画所创意境为“心境” 。

元代绘画还有一点特别,就是特别强调脱俗。历代绘画都讲究脱俗,但皆没有元代的画家强调得这么厉害,亦是元代社会精神使然。元代士人的隐逸是社会性的。同时,社会发展了,对物质的要求也不一样,社会性的大退避不可能全部匿身山中。元四家是最雅的人了,但黄公望、吴镇到处奔波卖卜,倪元林做生意浮游与五湖间,王蒙当小官吏,无一不和俗打交道。正因为元隐逸者们和世俗混在一起,“八娼九儒十丐”的等级也刺激了这些文人,为了把自己和世俗分开,就须特别强调脱俗。脱俗的口号愈响,愈说明他们和俗离得很近。只有在他们的那些作品里,在精心构建世外桃源里,他们才能一如所仰慕的历史上的高人志士一样,在悠闲的赏月,观瀑,抚松,听涛,对弈,垂钓,读经,访友……如此清闲如此恬适,完全听不到世俗的风雨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