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朝清供 | 岁朝清供:解寄无边春

 真友书屋 2014-12-25

 

清供源于佛前供花,有"清雅的供品"之义。其完整体系产生于汉唐,至唐宋兴盛,在这期间,清供渐渐发展为以插花为主,配以盆景、奇石古玩、时令水果等日常之物组合摆放的形式。以案头之物言说主人的精神意趣,颇具克莱夫·贝尔笔下"有意味的形式"之意味,上至宫廷官府,下至街头坊间都对其十分喜爱。每逢节日或重要节气,人们常精心布置清供以表达美好的祝愿,因而产生了岁朝清供、端午清供、中秋清供等,其中,以岁朝清供最为隆重,也因此成为画家们青睐的主题。吴昌硕有大量《岁朝清供图》存世,他在其中一幅作品中自题"岁朝清供。岁朝写案头花,采古人所作岁时之物之迁流也,兹拟其意",概述了岁朝清供图的由来。"己丑除夕,闭门守岁,呵冻作画自娱"(吴昌硕《缶庐别存》),在一岁之朝绘制一幅《岁朝清供图》自娱或馈赠亲友,成为了画界的风俗雅事,在明清格外流行。相传清人郑板桥居扬州时,偶见元代李萌的《岁朝图》,虽已破乱不堪,却爱不释手,购后重裱,喜而赋诗:"一瓶一瓶又一瓶,岁朝图画笔如生。莫将片纸嫌残缺,三百年来爱古情",足见其挚爱之情。


吴昌硕《岁朝清供》


在画中呈现物品的选择上,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常借代表某种特定的精神品格的花材抒发心声。姚伯声《花三十客》、程棨的《花五十客》均是将常见花卉的品格进行汇总评价,明人张谦德仿蜀汉张翊《九品九命》的方法,将花卉从一品九命到九品一命分为九等,评定标准除传统的花德外,还加之以对花卉在插花中的实用性的考量,古人以花言志的情怀可见一斑。岁朝清供多从每年冬至前后开始布置,这个季节的花种中,水仙之雅洁、梅花之傲骨、山茶之冷艳,均为文人雅士所青睐。除了花材,作者亦善以文房用品与茶具、香具彰显自己的审美意趣与生活态度。


岁朝清供喜好选用"含有善颂善祷之意"的物品,尤其钟爱有吉祥谐音之物,这恰与清朝插花艺术中出现的"谐音造型花"的潮流相得益彰。例如,在清代画家黄山寿所作的《岁朝清供图》中,花瓶有"平安"之意,柿子与如意构成"事事如意"的祝语,佛手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花卉瓜果和气一团,充满新春的生意。此外常见的意象还有以百合、柿子与如意所构成的"百事如意",水仙簇拥寿石组成"群仙拱寿",铜钱、拂尘、万年青、李子构成"前程万里"等等,均使得清供图无论用于自家悬挂抑或馈赠亲友,都包含着对来年生活雅致诚挚的美好祝愿。


黄山寿 《岁朝清供图》


宋明理学普遍将天理视作天地万物的生生之理,因而事物身上的"生意"便被理学家们视作是天理的体现而格外看重。这也影响到了人们对于书画的审美品评标准,先唐注重的"神、韵"慢慢演变为两宋以后画坛对呈现生气、生机的重视。明代以降,讲究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心学对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理论重良知、近道释,是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化实现,颇具山林田野之气,进一步拉近了知识分子与自然的关系。清供取顺应时节的自然与日常之物进行组合,以祈愿言志,这是古人敬天惜福、热爱生活的体现,而清供图中亦承托着时代的思想气质,画面之上无处不显自然之活意,以小写意为主的笔墨之间又寄托着作者自然淡泊的心境,成为了文人画的经典题材。在清代的几幅岁朝清供图中,插花盆景之间更是出现了正在吃松子的松鼠,这是画家摹标本或布偶所作,令人莞尔。在清供的造型形式上也处处体现着作者对理学精神的观照。根据《江南志书·嘉定县》的记载,"插冬青、柏枝、芝蔴萁于苍头,谓之节节高",将芝蔴萁端正地插于作品正中,高度与花器相同,正是应合了理学所谓"天心"。岁朝清供的插花多为理念花,注重"清"的精神和"疏"的架构。因而,其花材的用量随着发展而减少,花形愈发疏简清雅。为避免花材拥挤又保持整件清供的寓意,人们干脆将其余必要的花材与水果等一起摆在桌上,使其富有随性自然之感。而花器周围零散的落花,更是令整幅画面别具动态与趣致。


岁朝清供图在中国书画史上虽不属主流题材,但仍因其雅俗共赏的内容、吉祥和美的寓意与细腻灵动的生活情趣而堪称一抹亮色,其对于插花和日常用器的描绘亦为今人研究插花与器物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周瘦鹃曾记录"(除夕)这一晚,万人空巷,都要一游花市,直到次晨一时才散,他们不吝解囊,买些心爱的花草回去,作为岁朝清供",足见时人精心布置清供迎接新岁的兴致。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从岁朝清供图为我们记录下的点点春色之中,我们似可略窥古人对自然的感激敬爱与对生活知足珍视的态度,令人无限艳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