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2015:用颠覆式思维迎接新常态和浙商转型升级

 haosunzhe 2014-12-25


“马云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不小心实现了呢。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想想万一理想实现不了呢?明后两年,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重大、非常关键的时期,千万要加快改革和调整,企业一定要把问题和困难想得多一点,然后再看到机遇和信心。”近日,由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浙商》杂志主办的“2015经济形势分析——浙商智库闭门会”在杭州举行,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在会上如是说道。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此次浙商智库闭门会与会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的关注焦点。大家纷纷表示,新常态下,浙江的各个经济领域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一大批优质企业在困难中脱颖而出,一些行业面临重新洗牌,浙江民营经济将会在经历经济新常态的冲击下更加坚韧不拔。


经济形势依然处在探底的过程中


  2014年即将过去,对于当前的国际环境,与会专家、学者都认为可以用“谨慎乐观”来形容。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认为,世界经济总体仍然在缓慢增长,美国经济复苏强劲,欧元区和日本也都在缓慢复苏,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对于中国的影响也相当有限,油价下跌对于中国来说是利好因素,而且在世界非正式治理框架和体系中,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在上升。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指出,经济环境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将有所改善,在外贸出口领域呈现出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增长、服务贸易快于货物贸易、走出去快于引进来的特点,但是在国际贸易规则的重构方面,中国其实是在被边缘化,国际上在进行的三大贸易谈判,中国都未参与其中。


  目前,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将由过去的高速发展向中高速、中速发展过渡,今年全国经济增长速度预估在7.4%左右。浙江省统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杰认为这个增速相当不错。“跟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相比,跟相对疲软的内外需求相比,跟已经明显下降的潜在经济增长相比,跟比较谨慎的企业家意愿相比,这样的速度实际上是不低的。”王杰并不赞同现在经济学家依然在鼓吹经济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他认为这样的预期是错的。“实际上,经济的下行压力也是很大,经济形势依然处在探底的过程中。这是世界经济不景气或者增长相对低速跟国内转向中速增长的‘碰撞’,也是国内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明显下降和短期增长动能不足的‘碰撞’,更是总量问题和结构问题的‘碰撞’。”


  浙江经济目前呈现出几个新的特点:在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比较低的情况下,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有些新进展;增长减速的同时通胀压力没有完全显现;经济相对减速的同时就业形势反而平稳;同时,经济增速减缓下行压力的趋势不会改变。


  在房地产领域,浙江早在两年前就已经率先进入新常态,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将进入成熟产业和稳定发展的状态。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贾生华认为,未来房地产领域的投资规模需要相对稳定,但投资的收益必须降低,这样才能将资金流到实体经济里。不过,他也认为房地产市场应该存在一些救市的措施。


颠覆式的思维来迎接新常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对此,浙江省政府咨委会学术委副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亭表示,我们要对过往所走过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保持一种批判性思维,对即将进入的新常态要用一种颠覆式的思维来迎接,这是真懂、真信、真学、真干的过程,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依法行政,都是在探索新的发展方式。


  刘亭认为,应当积极发展信息经济,将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这些成熟的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进行广泛应用,同时在农村地区发展生态经济。


  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包纯田认为,在目前阶段,各地政府应当从原来的比拼政策向比拼环境、比拼开放自由度、比拼经济竞争力转变。


  “与过去相比,浙江省各级政府应当在回顾过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将资本和知识这两个要素的通道打通,‘资本+知识’是政府下一步最关键的战略型任务,让知识分子成为创业的主力;同时要创造最好的、最宽松的外部环境。”包纯田认为,政府日常工作中的核心任务应该是将高端的人才引进来。


  与会专家也都提到,政府应当对经济增长有相当的容忍度,“浙江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大,表现也最明显,但是这也说明浙江的开放程度非常高,这正是淘汰落后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好机会。”


  贾生华认为,政府可以在财税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人口政策等方面有所调整,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促进城乡统筹和激活新一轮投资、消费的切入点,在人口流动问题上施行开放政策。


一批浙江大企业将脱颖而出


  “春天肯定会来,这是形象的说法,先要问一问我们很多企业,真正冬天来的时候你还在吗?”王永昌表示,浙商企业要有风险意识、困难意识和机遇意识。


  在近两年的浙商企业发展过程中,资源要素越来越向优胜者集中,大企业、好企业、优质企业的优势更加明显。在企业治理上,家族企业的管理问题也在倒逼企业转型,很多草根浙商对于企业资产的运转和管理已经不能运筹帷幄了。企业国际化战略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代加工、产品出口,而是真正走向资本、品牌、渠道的国际扩张之路。


  包纯田认为,龙头企业应该尽可能将眼光放在有效资源、存量资源整合上,发挥管理和技术、品牌优势,非龙头企业要敢于被整合。最好的浙商企业已经进入技术实质性研发、独立研发的阶段,但同时也要懂得攀龙附凤,跟跨国企业、国企研究单位合作。


  与会者们认为,浙商最大的优势是市场观念、国际客商网络和浙商资本,这三大因素是浙江经济上台阶的关键。浙江企业应当由过去生产制造领域的输出趋向于附加值、品牌、研发、金融、旅游等扩张。


  浙江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浙商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潘毅刚提出,新常态下浙商健康发展应有十大思维,即改革、创新、开放、法治、互联网、资本、跨界、治理、生态、中国思维。新常态、新发展,是浙江上下共同的愿景;新战略、新思维,则是实现愿景的必要准备。



  █文/浙商杂志全媒体记者 胡俊翔,摄/宋亮



精彩内容

  “浙商杂志”官方微信号请您一起分享精彩文章(查阅历史消息,可看最近几期,若未关注zheshangmagazine,下面文章将无法看到,敬请关注“浙商杂志”官方微信:zheshangmagazine)

  回复编号001-020,提取相应热门文章。如回复001,可阅读《见多识广的华尔街为什么会被阿里IPO路演震撼了》。

回复 020:谁是这一年的红人、衰人、囧人?

回复 019 :浙商的大日子

回复 017 :浙商热议宋卫平回归:净化唯利是图的商人风气

回复 016 :农业,中国的下一个房地产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