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安夜不相信苹果

 飞天保龄 2014-12-26

平安夜不相信苹果

    有学生在群里,发了一则关于苹果的消息。感觉有趣: 
    突然觉得苹果才是水果界真正的老大。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害了白雪公主,一个成为手机品牌,一个主宰了广场舞,一个霸占了平安夜…… 
    祝愿大家圣诞节快乐,一生平平安安! 
    今天一大早,就有网上好记性的人,发着关于苹果的信息;一整天,几乎所有群落间,都充斥着苹果的踪影,有成堆的,有论个的;有通红的,有被写了字的;有微笑的,还有说着话的…… 
    这些苹果,无一例外地,都被归为“平安”的行列,收到苹果,便是收到圣诞前夜(平安夜)祝福平安的心意了。 
    平安夜,跟圣诞节有关。传统上是摆设圣诞树的日子,但随着圣诞节的庆祝活动提早开始进行,不少圣诞树早在圣诞节前数星期(如美国在感恩节后)就已摆放完毕。发展至今,平安夜不仅指12月24日晚,而泛指圣诞前夕的很多夜晚。 
    而圣诞节前的最后一天(12月24日)的晚上,类似于华夏节日里的除夕,各种纪念活动比较集中,更加隆重,就显得更加重要。 
    也难怪这一天的祝福最多。但平安夜与苹果到底有何干系? 
    “平安夜”吃“苹果”,是中国人的发明。在原发地,平安夜(Silent Night)与苹果(Apple)在读音上,风牛马不相及;而唯独在中国文里,都是“平”的读音,故取“平安”之意,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苹果,就莫名其妙地被推上了西方宗教节日——平安夜的舞台,并摇身一变,成了“平安果”。 这是中国人最善于奇思妙想的又一佐证。 
    西方人的平安夜,与祈求“平安”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只是聚会。 
    家人团聚在一起,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或邀请好友亲朋,办一个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节的即将到来。平安夜是幸福、祥和、狂欢的夜晚,也团圆夜、狂欢夜。人们的欢乐的气氛中,渐渐因疲惫睡去。 
    第二天,醒来的孩子们会在床头、长筒袜里发现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于是,睡意全没,欢乐顿显。伴随着欢乐,迎来圣诞节。 
    而总是善于杜撰的中国人,从谐音里觅到的神秘,何止平安夜里吃苹果,古时就有要下花轿的新娘,先吃婆家送来的大枣、梨和栗子。寓意也便是来自这几样吃食的谐音:“早立子”,或“立子早”。 
    而大年夜吃芋头、栗子,则又是为了过日子有余裕(“芋头”谐音“余头”),年后的日子一帆风顺,大吉大利(取“栗”的谐音“利”)。 
    这种为了美好的祝愿而吃下有谐音的吃食,哪怕没有真凭实据,但吃无妨;但也有谐音派生出来的臆想,就令人啼笑皆非了。 
    去年春节长假,因排除了除夕而从初一到初七,不少人心存不满,追问缘由,竟然将“夕”与“习”联系在一起。说是有当权者为避国家领导人的讳,才有那样的安排。若果由此联系,与不放假又有何联系呢?干脆将除夕节的名字改了算了——简直无稽之谈。中国人的某些奇思妙想,用到点子上,可以燃气创新的火花,但如果用到别处,那便是危言耸听得可怕。这样的情况,由来已久。 
    有一年圣诞前,我一学生送给同学一个明码标价20元的礼物。打开看时,精美的塑料纸里面,只包了一个并不好看的当时市价不到一元钱的苹果。 
    与其说是为了祈求平安而吃苹果,倒不如是大众受了狡猾的商家的蛊惑,民众们自愿上当,为苹果的畅销铺了一条金光大道。因为商人们很清楚,为了祝福,为了讨一个吉利,中国人是最舍得花钱的。 
    末了,想提醒那些喜欢过节的人们,你们热衷的平安夜,准确地说并不是在今晚——东西半球,是有很长时差的。

    作者:晓妍凤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