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舅爹寻根记

 江山携手 2014-12-26
舅爹莫壮仪,生于印尼苏岛北干合鲁。年近花甲才回来寻根。祖居在琼海一个叫深沟岭的小村庄。
  
  深沟岭,位于万泉河畔。只有三、四十户人家。东边,是一溜儿坡岗。下边是低谷,一川稻田逶迤而去。小村子也许由此得名。它又分三块。左排田最大,搭上槟榔园、下头园两小块。农舍大都依田圻而建。在老式瓦房中,突出有幢西式小楼。舅爹的祖居,就在左排田。上世纪七十年代,这儿曾刮过一次大风暴。它就是那次天灾被夷为平地的。那次风暴,从博鳌出海。它是万泉河口的一个小镇。深沟岭离那儿不远了。走莫村过李村,老汀洲过油潭,接着就是博鳌。在祖居迹地上,舅爹烧了三炷香,放了一个大炮车,默立良久,以表纪念。
  
  深沟岭莫氏,是个大家族。在历史上,曾显赫一时。它有过一个九品乡官,也出过一名增贡生。其实这算不了什么。它之神奇,是两次五代同堂,而被世人誉为稀世之家。头次是从先祖南丰到炳泽,接着就是履松到拔萃。这盛事传遍乡里,连省城州府的高官达人也晓得了。今有匾两块,尚完整保存着。一块题日:“升平人瑞,五代同堂”。系两广总督部堂谭钟麟等所赐。那是清光绪二十四年的事。已有一百余年了。另一块出自吴铁诚之手。此公时任广东省民政厅长。他的题字是:“积善有征”,“为乐会县增贡生:莫履松寿逾杖朝,重逢五代坊表升匾”。这次回去,还有在穗教书的拔萃。五代同堂,如同接力赛跑一样,一棒也不能丢。此公是二次盛事最后一棒的冲线英雄,功不可没!但他也有过。三十多岁才成亲,太祖因忍耐不住离去,而今三次盛事功败垂成。他因此被众人斥为叛逆。这么一说,惹得舅爹也大笑起来。
  
  “什么是‘上屋下门’?”
  
  仿佛舅爹专带这词回来考究似的。他说,母亲在世时,常说我们家啊,与谁家是“上屋下门”。就是不明其义。屋宅相连,门首相对。泛含邻舍亲近之意。这句乡下俗语,流传到印尼去了。其实它一点也不俗。
  
  乡村的早晨,一切都笼罩在乳白色的淡雾里。舅爹要去拜坊,早早就起来了。沿着山道,走上坡岗。拜了履松祖,又拜泰楷公。旁系公婆伯叔也不漏落。三炷香,三叩首,也挺虔诚的。
  
  外婆的肚子,一辈子也没得闲过。长女一出世,就盼生个男婴。听说,每次怀孕,她都躲在房里,悄悄腌两个蛋。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了!唉,不是!她锲而不舍,急又怀上。而腌!老二老三老四,阿五阿六阿七。全不带“蛋”啊!老天不负有心人,老八哇哇叫,像叱一声:“我来了!”惊醒了累坏的外婆,往腿钳看,嘿!正是两个——“咸蛋”!真有点滑稽呢。
  
  这老八,是个小调皮。但也很聪颖。高中毕业,就出来闯世界。趁老爹治眼疾之机,关闭了他的咖啡店。那是利薄的营生,改做贸易来了。他审时度势,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生意。卖米、卖鱼、卖杂货。也开过露天电影场。买车,搞运输。但大头,还是木业。木料在山里,交易在海边。好远哟!但有河,可以放排。这样,又买了三条船。一条前边拖,一条后面推。另一条,运载工人。一路浩浩荡荡,一昼夜的功夫,才拖出大山。舅爹一自立,父母也老了。膝下,有四个崽儿。上有老,下有小,也够辛苦的。妗母玲巧贤慧,开间制衣店,领制高级衣衫。雇十多名工人,生意也红火。辅助丈夫一臂之力。父母高寿啊,跨过两个世纪,吃了九十多个生日饭。四个儿女,都读了大学。长男祥萃,今掌管生意。大女婷婷,来北京研修中文。哦,对了。舅爹和妗母,这次是到北京接婷婷,玩了苏州,又游上海,从那儿回海南的。小弟升萃,末女裕茹,到澳洲留学去了。舅爹心里,早埋藏回乡寻根的愿望。奈因父母年迈,一直不敢出远门。直到今日,送终了老人,把儿女携带成人,他才放心回来。
  
  临别了,众人道:老八,回去发大财!像赶集一样,随心所欲,爱回来就回来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