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看“南孚电池”被美国吉列收购案

 灰头像 2014-12-26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记忆中,南孚电池仍然是我国最可信赖的电池品牌,而事实上,在经历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股权变更后,站 在业绩背后微笑的已不是中国的股东们而是美国宝洁公司。

  中国第一


  1988年,南平电池厂与福建兴业银行、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资组建福建 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其中,百孚公司当时持有南孚电池25%股份,基地福建公司持股20%,南平电池厂以280万元左右的固定资产投入,占40%股份, 而兴业银行则投了90万元人民币,占15%股份。南孚电池的成立被称为当时电池行业第一家合资企业。然而太过分散的股权为日后南孚对股权的失控埋下了隐 患。


  1990年7月15日,南孚以6000多万元代价引进的第一条日本富士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并正式投产。1993年南孚再次引进了国内第 一条碱性高能锌锰电池生产线,此后,南孚电池进入高速发展期。到1998年,南孚电池固定资产已经达到4亿元,到了2003年,南孚电池以近8亿元人民币 的销售收入占据中国电池市场半壁江山,位列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而南孚的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面对南孚的强劲竞争,进入中国10年,始终无法在中国 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及南孚的10%。


  当年,足球名将孙雯那句铿锵有力的“民族力量”曾让“南孚”这个响亮的品牌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南孚已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再看“南孚电池”被美国吉列收购案


  引入国外战略机构

  1999年,我国开始出现大规模引进外资热潮。当年,正值南孚的黄金时期,在福建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资的要求下,南孚引入摩根斯坦利等国外战略机构。


  1999年9月8日,在中国厦门举办的第三届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南平市政府找来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此后,中金公司与南孚签约,南 孚原来的数家股东以企业存量资产评估后的69%出资,与摩根斯坦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建控股公司——中国电池有限公司,总股本 1万股,其股东结构为中方各股东占51%、外方投资机构占49%。由于中国电池拥有南孚的绝对控制权,外方股东如果增加2%股份,就可通过中国电池间接控 股南孚电池。事实正是如此,中方逐渐失去对南孚股权的控制,最终未能避免被竞争对手收购的悲剧。


  股权控制旁落


  股份公司的成立从此改变了南孚电池的命运。


  2000年,百孚公司在香港炒金亏损了几千万美元,为了偿还债务,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20%的股份转让给基地总公司的另外一个子公司,并将余下的股份卖给摩根斯坦利,这8.25%的股份出让,意味着中方已经失去中国电池的控股权。


  2001年,基地总公司的子公司将其持有的20%中国电池股份,以78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富邦控股集团,之后,摩根斯坦利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从富邦控股手中买回了这些股份。
  据了解,本来摩根斯坦利希望中国电池有限公司能够在海外上市,从而给它带来巨额的股票收益,但是由于股权变动频繁,中国电池没有取得在香港上市的资格。上市搁浅后,南平地方政府也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股权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外资股东。再看“南孚电池”被美国吉列收购案


  2003年8月,生产剃须刀和金霸王电池等消费产品的美国吉列(Gillette)公司,从摩根斯坦利、鼎晖投资、新加坡政府投资等公 司手中买走了香港(中国)电池公司的全部股权,进而控股南孚电池。经过数次的转让,中国电池的股份已经完全转移到了外资股东手中。中国电池公司大约拥有南 孚72%的股份。另外28%的股份分别由南平国投、中国出口商品基地总公司、大丰电器公司持有。


  2005年,宝洁公司以570亿美元的价格并购吉列,南孚又成了宝洁公司的子公司。


  南孚电池的启示


  吉列入主南孚在当时引起业界哗然。南孚这一民族品牌即将消失、南孚将成为金霸王(吉列的电池品牌)的加工基地等传言充斥坊间。


  吉列公司下属的美国金霸王电池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而南孚则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电池生产商。在中国内陆,金霸王和南孚一直是竞争对手。


  短短几年时间,南孚由中国电池生产业的巨头变成了其竞争对手的子公司,而且这个竞争对手曾是它的手下败将。而现在,最大的竞争对手消失了,而且还得到了一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半个中国市场。再看“南孚电池”被美国吉列收购案


  据了解,本来南孚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可是为了避免和母公司旗下的金霸王电池在海外市场正面冲突,只好放弃海外发展战略和母 公司争夺市场份额。现在南孚有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南孚正渐渐地失去活力。南孚被并购,不仅对其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其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 击。南孚被收购后不久,原总经理陈来茂便黯然辞职。他用十几年的辛勤奋斗换来的知名品牌——“南孚”,已经是别人的了。南孚的员工们心里都感到了极大的失 落——南孚已经不属于他们了、南孚已经不是中国的了。


  有专家曾撰文指出,由于目前国家对出售国有资产缺乏统一标准和完善的机制,地方各级政府为了各自的利益,往往是从“小局”出发而不是从 大局出发,为了获得短期回报,把一些经营得比较好的合资企业或国内企业出售给外商,拱手让出国内市场和未来的收益,造成国有资产变相流失。南孚走上的也许 就是这条不归路。我们无法谴责摩根斯坦利的投机买卖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流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获利也是市场行为的惟一目的。通过出售南孚股权, 摩根斯坦利等中国电池有限公司的外国股东将4200万美元的资产迅速翻了一番,然后抽身而退。我们也不能把矛头指向吉列公司,摆平最大竞争对手的同时还可 以获得一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外带大半个中国市场,这种买卖换了谁都会趋之若鹜。


  新华信副总经理闫冬认为,在1999年的股权转让中,南孚电池没有能够很好地规避风险,对资本运作的风险严重估计不足,地方政府和当时 的国有企业缺乏资本运作的经验。事实上,我们看到摩根斯坦利仅持有中国电池股权3年多时间,之后就受让给吉列一家企业。事后有学者提出,如果当时在股权设 置上设定一些风险控制的条款,比如股权转让的期限、受让方的限制、优先回购权甚至一票否决权等,南孚也许会把握住企业的控制权。


  也有专家指出,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是一个趋势。国退后是民进、管理层进还是洋进都可以,关键的一点是制度安排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如何 控制风险。这里有个定价机制的问题,也就是“国退”一步值多少钱的问题。南孚电池在股权转让中是否被低估,还要将南孚电池以后的收益情况与初始转让的溢价 作比较,目前距离并购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不足以给出这一问题的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