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尾造船厂:历百年风雨载强国之梦

 广闻博识书斋 2014-12-27

  它的前身——福建船政,是晚清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中国舰船、飞机制造的历史与它的名字有着紧密联系:1869年,这里造出了我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1871年,我国第一台蒸汽机在这里诞生;

  1882年,这里制造了我国当时最大吨位的铁肋木壳兵船;1889年,制造出我国第一艘钢壳钢甲军舰;1919年,成功制造出我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马尾造船厂的名号,能够一下把人带向百余年来仁人志士百转千回追寻强国之梦的悲壮历史。

  苍苍鼓山,泱泱闽水。

  到福州,不能不去马尾;到马尾,就不能不去近来因船政文化的发掘而广受关注的马尾造船厂。

  高大的现代化厂房,冰冷的工业机器,紧张有序的施工场景,船台上一艘艘未完工的新造船……马尾船厂(即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似乎与一般的中型船厂无异,很难将其与被誉为远东规模最大的造船基地的过去联系起来。

  原来,历经100多年的风风雨雨,老船厂的大部分建筑或被战乱炮火所摧毁,或因风侵雨蚀而坍塌,只有部分厂房设施保存到现在。如今,当年的船政绘事院已成为马尾造船厂厂史陈列馆,几百幅图片资料和大量的珍贵文物,浓缩了马尾造船厂100多年来的兴衰,也折射出近代史以来,仁人志士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艰难历程。

  曾为远东最大造船基地

  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入侵的战争中,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朝野上下纷纷讲求造炮制船“师夷长技”。为了抵御外侮,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再三呼吁:“欲治海盗以固海防,尤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1866年6月,清政府在马尾设置“总理船政事务衙门”,任命曾为江西巡抚的沈葆桢为首任船政大臣。

  福建船政选址在福州罗星塔马尾山后, 是因为“此地距海口约50里,数百米宽的沿江两岸形势险要,易于设防;水清上实,深达12丈,可停泊巨舰;福建省之木材,台湾基隆等处之煤,都近而易得;此处设有海关,经费亦易于筹措。”

  当时的中国,工业基础几乎是空白,福建船政采用了从欧洲引进技术、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建厂方式,高薪聘请法国人日意格为船政正监督,到1874年建成了一座以造船为中心的大型机器工厂。工厂规模宏大,设备十分齐全。保存至今的当年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生产船用蒸汽机的轮机厂车间。

  记者看到的轮机厂车间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法式风格的小楼。车间里铸铁的柱子上还保留着当时吊车行走的轨道。船厂的工作人员介绍,轮机厂车间顶部的花梨木框架据说都来自东南亚,相当牢固。轮机车间在中国工业史上有着光辉的记录:中国第一台蒸汽机、中国第一艘钢甲军舰的发动机都诞生在这里,这里生产出的发动机,武装了中国第一个新水师舰队。如今,这个车间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轮机厂房门前安坐着一对威武的石狮子,1866年船政创立时打造了它们。而今,船政衙门早已化为一片废墟,但这对石狮至今依然神威凛凛、完好无损。

  福建船政从1869年制造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起,直到1889年由船政学堂毕业生魏瀚、陈兆翱等设计制造出第一艘钢甲巡洋舰‘龙威(平远)’号,仅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便由生产木壳兵船、铁胁木壳船到钢甲军舰,连续跨越了造船技术三大步。至1907年,福建船政共造舰船40艘,占当时国内自造舰总量的70%。

  第一所培养造船和

  航海高级人才的专科学校

  福建船政创办初期,左宗棠、沈葆桢二人在大力引进外国人才的同时,清楚认识到培养中国自己的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并提出“船政根本在于学”的主张。1867年,他们创设了培育造船和驾船人才的船政学堂,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造船和航海高级人才的专科学校,也是第一个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教学制度的新式学堂,还是我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

  同年,为了培养工程绘图人才,前学堂内又附设了绘事院。如今马尾船厂轮机厂房的楼上,就是当年的船政绘事院。绘事院面积600平方米,空间宽敞,光线十分充足,可以看出是图纸设计和绘制的理想场所。100多年前,一幅幅船舶设计图纸在这里绘制而成,这里还走出了中国第一代船舶技术人才。

  1871年,船政学堂组织学生远航实习,曾到过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口岸,成了中国海军最早的一次远航。这里培养出了严复、詹天佑、邓世昌、萨镇冰等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

  抗战时期被日军洗劫

  在参观马尾造船厂时,记者看到几尊船政时期遗留下来的古炮。据介绍,这些是当年为保护船政而从英法德等西方国家购得,有装备在军舰上的舰炮,还有两门是1873年从英国伦敦购买的岸炮。然而,这些看起来威风凛凛的大炮,并没能保护船政事业,更没有给当时的马尾带来太平与安宁。1884年8月23日,法国远东舰队在马江发动突然袭击,重炮轰击船厂,船厂损失惨重。事后,船政员工竭力修复,一个月后才恢复正常生产。

  辛亥革命后,福建船政改称福州船政局。据文献记载,1918年2月,经当时政府批准,船政局创设飞机制造工程处,开办了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的巴玉藻、王助、曾诒经等中国年轻的航空工程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一年多努力,于1919年8月造出了我国第一架飞机,取名“甲型一号”。该机为双翼水上飞机,最高时速120公里。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作为当年中国军事工业基地,福州船政局多次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轮机厂外墙上残留的累累弹痕是日军暴行留下的铁证。日军还两次占领工厂,大肆洗劫破坏,使这座曾赫赫有名的大造船厂变成一片废墟。

  新世纪百年船厂焕新颜

  新中国成立后,福州船政局改称马尾造船厂并从此获得新生。1954年,工厂恢复修造船生产。

  4年前,马尾造船厂已成功改制为由多元化投资主体组成的股份制企业——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拥有100吨高架吊车,200吨龙门吊车,偌大的3.5万吨级船台,15万吨级船坞……船厂具有设计、建造3.5万吨级以下各类船舶产品的生产能力。这个诞生于民族危亡之时、秉承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富国强邦的愿望、与近代中国发展有着深厚渊源的百年老企业,迎来了它新的发展时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