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马尾船政文化游

 乐儿小筑 2020-09-17

百度百科里,是这样定义马尾船政文化的:虽因时代局限,福州马尾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但弹指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为此,我们将之称为“船政文化 ”。阳光正好,温度正好,人也正好,于是有了这一番船政文化游。

马尾

第一站

船政格致园

船政格致园选址在马尾造船厂对面,园区由船政总理衙门、前学堂、后学堂以及马限山时空隧道四部分组成,于2016年10月对外开放。

福建船政学堂由左宗棠奏请创办,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也是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教育的发源地。船政学堂一支为前学堂习造船、后学堂习航海;另一支为绘事院、艺圃,后改称图算所、学徒学堂、匠首学堂。

船政学堂走出的影响历史的人物:

前学堂: 魏翰。

后学堂: 刘步蟾;邓世昌;严复;叶富;罗丰禄;林永升;林泰曾;叶祖珪;萨镇冰;詹天佑;刘冠雄。

船政格致园

沈葆祯当年亲手植下的榕树,一百多年来已经长成了三株,分立但始终同根。有人以此来形容船政文化在海峡两岸的影响,七十年前一批船政学堂的精英去到了对岸,散播了船政文化精神。


马尾

第二站

马尾造船厂

马尾造船厂是19世纪中末远东第一大造船厂,迄今为止,已持续生产一百五十余年。船厂主体现已搬迁至连江粗芦岛,旧址将修建遗址博物馆。

马尾造船厂是在清政府的重臣李鸿章与左宗棠所带领的洋务运动下建设而成。1866年至1869年间,具有二三千人规模的马尾造船厂很快崛起在马江之畔,占地600亩,设备齐全,规模宏大,在远东地区首屈一指。此后的30多年里,为清王朝造出了40艘舰船,占当时国内总量70%,组建了第一支海军舰队——福建海军,并为北洋、南洋两支水师配备了大量舰船和将领。

走进船厂,部分车间还在生产,但整体还是相当安静。下图右上角是大名鼎鼎的轮机车间外景,右下角是轮机车间内景,左下角尽头的两层红砖小楼是当年的绘事院。它们见证了马尾造船厂的百余年时光,见证了历史。

马尾造船厂

走进轮机车间内,很难相信历经一百五十多年,在持续使用的过程中,厂房居然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可想而见,船厂的每一位员工都是合格的历史守护者。那落地窗,白色的钢梁,顶部白色的木板,更像是一处宴会场所,倒真与船舶的心脏轮机联想不到一块儿。


马尾

第三站

昭忠祠

昭忠祠是1884年中法战争马江战役196位烈士埋骨处,与马尾造船厂一山之隔。于1886年建成。1922年迁入甲午海战死难将士牌位,成为近代海军英烈纪念专祠。

1884年8月23日,法国侵华舰队突袭福建水师,挑起中法马江海战。由于清政府妥协求和,不敢抵抗,使福建水师仓促应战,11艘舰艇被击沉,796名官兵阵亡,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从开战到结束仅仅用了半个小时,法国人形容说才听见一声炮响,水面上一片火海,战争就结束了。法国人仅死亡30人,两艘鱼雷艇受重伤。

踏进昭忠祠,心情不由得沉重,特别是读到战争的完整经过,读到那些伤亡将士的名录,七百多人,那一天,福州得有多少人家失去了亲人呀!下图左上角是刀是洋屿村守军使用的,左下角是二坡炮台。

昭忠祠

落后就逃不过挨打,复兴,富强,对于今天来依然重要。愿今生永保和平。


马尾

第四站

租界区

鸦片战争结束后,福州马尾与仓山都有部分区域被割让为各国租界区。这块“船政官界”的石碑,在大势已去之下仍然屹立在马限山的租界区边缘,顽强的宣告着自己的存在。

马尾马限山顶的英国领事馆旧址。这一带与台湾高雄的打狗领事馆极为相似,都是面朝江海,都是被侵略被殖民的屈辱历史印记。

英国领事馆

英国贩运鸦片的船只停泊福州闽江罗星塔水域,英国人以抓捕海盗为名,滥抓无辜船民,勒索"护航费",并自设监狱,滥用刑罚,把一些所谓“不守规矩”的中国人(主要指对英国人粗暴行为表示严重不满的中国人)强行关押于此。

监狱分为普通牢房、地牢和地下的水牢。牢房主楼用大石砌盖,分内外两重,窗口四周用铁条箍紧,里面空气污浊,被关押的人很容易窒息而死(特别是地牢和水牢),因此很少有人能够成功逃离。

梅园监狱

圣教医院院长公寓。

基督教堂。

从昭忠祠上山从教堂处下山,等于翻了整座的马限山,下到山底,就看到了依山而建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马尾

第五站

船政文化博物馆

该馆为中国首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有大量珍贵文物、图片和模型,由概览厅、 教育厅、 工业厅和海军根基厅等展厅组成。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福州市马尾区昭忠路马限山东麓,北马江海战烈士墓地(福州昭忠祠)为邻。该馆为五层建筑,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气势磅礴,颇具现代建筑风格。

这一个个仅属于马尾船政的之最,历数了马尾船政曾经的辉煌。

下图左上与左下两张图片,皆为马尾船政学堂学生的作业本,好学生就是这样修炼出来的。右图为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实习生日记,明确记录了当时到达南沙群岛的过程。

船政博物馆

下图为第一艘铁肋巡洋舰“天济”号的模型,1:14.7制作。

下图左上角为船政创办初期使用的车床,上世纪九十年代从古田私人手上征集时,尚在使用;左下角为1919年8月船政局制作的中国第一架飞机。

船政博物馆

能被称为海军世家的,至少需要一个家庭三代以上从海军。据说福建符合这样条件的海军世家有一千多家。甲午海战中有10位舰长来自船政学堂,并且是同班同学,所以有一班之力抵抗一国之力的说法。看着他们一个个名字后面跟着的“拒绝救援,与舰共沉”,非常震撼。


马尾

第六站

罗星塔

罗星塔是国际公认的航标、闽江门户标志,有“中国塔”之誉。江岸两旁还有古炮台,可以看到当年烟火弥漫的中法马江海战的古战场,可以看到昭忠祠凭吊为国捐躯的先烈。

据《闽都记》载,罗星塔为宋朝岭南(广东)柳七娘所建。相传七娘由于丈夫谪戍福建时死去,七娘闻讯变卖家产,来磨心山建此石塔,为丈夫祈求冥福。由于外国船来福州都在罗星塔下抛锚,外国水手把罗星塔称为中国塔,即使没到过福州的海员,也知道这座古老的宝塔。

下图左上角为船政一号船坞,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坞,世界上第二大石船坞;左下角为船政学堂第五届毕业生题词;右图是盛名的罗零基点,它是近代中国航海、导航、水文等技术方面的首个国际标准,雕塑安在距“罗基”面20米处的标石位置上。

罗星塔

由福州出发到达马尾造船厂旧址,自西向东的船政文化游,所需时间一天。虽然对这段历史早有所知,虽然每天上下班经过这些地方,但详细了解,认真去看,还是头一次。这一段中国近代史,值得每一个人走近,用心的仔细的去阅读,去记忆。

文中相关史料来自百度百科和船政文化博物馆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