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通——往事越千年

 廿氏春秋 2014-12-27
  最近,我市以建镇已有千年的大通古镇向国家申报,获得批准,使大通镇成为我市唯一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这是全市人民值得庆贺的大喜事,如今大通能新晋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对于充分挖掘、保护我市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精髓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然而,由于史料不足,多年来我们在讲述千年古镇大通时都感到有点勉强,因为没有足够的史料能证明大通建镇历史已过千年。以什么来见证大通古镇的千年历史呢?

  在县志中寻找答案

  志书是记录地域文化的一块丰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铜陵县地方志记录了铜陵县从自然到社会、从经济到人文的发展演变过程,保存了大量地方史料,有着无可替代的经世致用价值,是极为珍贵的地方历史文献。读志用志是全面迅速了解掌握市情、县情的一条捷径,引用地方志的记载是见证历史的重要依据。

  翻开明代嘉靖四十二年编纂的《铜陵县志》,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幅《县境图》,图的左下角,即县境的西南方向已明确标有“大通镇”三个字。

  在《嘉靖铜陵县志·卷之一·地理篇·山川》中记有“长龙山,脉自铜官,迤逦西南四十里,止于大通镇。识者谓其如骧龙翥凤,渴饮长江,今最高处有亭址存焉,今大通佘姓居之。”

  在《嘉靖铜陵县志·卷之一·地理篇·市镇》中记有:“大通镇,在县南四十里,古名澜溪,有递运所、巡检司、河泊所。”

  这里已清楚地看到《嘉靖铜陵县志》中从图到文多次提到“大通镇”。

  叙述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你介绍大通镇的历史,怎么只选录明代嘉靖年间的县志呢?因为据我们了解,铜陵县自南唐保大九年(951年)建县迄新中国成立前近千年中间,曾先后11次修志,有8次成书。现存旧志书5部,即明嘉靖四十二年、万历十五年、清顺治十二年、乾隆十二年和乾隆二十二年纂修本。这其中我们能见到最早的县志也就是明《嘉靖铜陵县志》了,要找到历史问题依据,当然是年代越早越好。

  从以上抄录的《嘉靖铜陵县志》记载,已经很明确地表明:明代嘉靖年间已经有大通镇建制了。这可以说是确定无疑的了。我们对照了一下《中国历史记年表》,明代嘉靖四十二年是公元1563年,迄今也只有450多年,和我们要说明的“建镇已有千年”这个结论不是还相差甚远吗?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嘉靖铜陵县志》已清楚地告诉我们,历史上大通建镇的年代应在明代嘉靖之前,而不是在之后,这也为我们寻找大通建镇的确切年代指明了方向。

  虽然我们所见的《嘉靖铜陵县志》上没有明确记载大通建镇的确切年代,但是其它地方志、其它历史资料上还是会有多多少少的历史信息的。新中国建国以来,铜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们一直不肯放弃,经过几代修志人的不懈努力,终于给大通建镇有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历史年代。

  1993年8月出版发行的《铜陵县志》是新中国成立后编纂的首部贯通古今的通志体志书。我们翻开这部志书的“大事记”,上面明确记载:“北宋年间(960-1127年),置大通镇,镇址在今大通镇老镇”。

  以从1993年的新《铜陵县志》的这段记载,我们起码可以确定:北宋时期,官方已正式设立了大通镇。虽然没有非常准确的建镇年份,但范围已大大缩小。如果按照上限公元960年计算,大通建镇已超过一千年;如果按照下限1127年计算,大通建镇有880多年,已接近一千年。

  《元丰九域志》很有说服力

  能不能再努力、再考证,争取找到具体的建镇年份呢?虽然谁也没有把握,但是铜陵的不少有识之士、专家学者没有放弃,不懈地向这个目标努力。近期出版的由原铜陵县文体委副主任谢发扬编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通——往事越千年》一书就明确指出:大通作为一座镇的历史不是接近千年,而是已经超过千年。该书介绍了古志书《元丰九域志》,并附载其中有关大通的文字页面照片,还记叙了一段文字:“开宝八年……青阳铜陵二县……铜陵五乡大通顺安二镇。”开宝是北宋始皇帝赵匡胤时期的年号,开宝八年就是公元975年,距今已有1040多年。

  据查《元丰九域志》一书有中华书局点校本出版,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成书的,该书是北宋中期的一部国家地理总志,由北宋中期宋神宗诏命编印,全书分十卷,书中记叙当朝州县沿革,详细记载当时各地的城、镇、堡、寨、山岳、河泽的分布,该书统计当时有镇1880多个,而所载镇名更为宋时其它地理总志所无。该书是研究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自然地理的宝贵资料。在该书卷六中“池州”后就确有记载:“望贵池,上青阳……上铜陵,州东北140里,五乡、大通、顺安二镇”。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大通设镇是在北宋开国年间。

  总之,《元丰九域志》的记载不仅延长了大通建镇的历史年代,也让我们可以放心地说“大通建镇已有千年”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是有历史依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