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华字典》怎么成了老愚的死敌?

 bbbo 2014-12-28

近日,凤凰网文化频道刊登了著名文化学者、专栏作家老愚的文章,老愚在文中称:在编辑《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过程中,他开始研读《新华字典》,拿出自己女儿的《新华字典》翻看,结果叫人发指。他指责说,在对字词的释义中,字典竟然还是一副“伟正光”思维;比如对信仰的解释一定以“红色”为标准,很富有革命性、战斗性;而极少出现性方面的字词和这背后对常识的忽略,也让它具有了“假大空”,可以说这本字典排斥精神生活,切断了与文化传统的联系。

众所周知,《新华字典》自1953年起,历经几代上百名专家学者10余次大规模的修订,重印200多次,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出版史上最高发行量的字典。这样一部久经时代和实践检验、在历史和现实中起着伟大作用的字典,竟然在老愚的心目中一钱不值!

笔者一问老愚,你作为资深文化学者,著名作家,这样一本字典是干什么用的?难道你不清楚?你是真愚还是假愚?

首先,就它的性质和用途而言,它只是一般识字工具书,不是学术研究用书。《新华字典》的伟大是前所未有的,它不是说文解字,更不是论文专著,但极其恰当地对文字进行简洁的释义,是任何其它工具书无法替代的。

其次,就它的适用对象和范围来说,《新华字典》主要是给青少年学生用的,是根据青少年的认知规律来编写的,未成年人需要汉字词入门引导。中国字词博大精深,无论是哪一本字典(包括你编写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都无法完全解析清楚,而新华字典作为一本入门级字典,简单明晰,给予青少年以正面意义的解读无可厚非。

笔者二问老愚,你作为资深文化学者,还是“专栏作家,散文作家”,难道你从小就没有受惠于《新华字典》?难道你真的分不清初学者和深造者的区别?你是真愚还是假愚?

《新华字典》只是初学汉字者(更多的是少儿小学生)使用的简易识字工具,哪里有那么高深的汉字历史文化方面的内涵要求?字典关于字义的解释,最基本的原则是简单明确,也就是说看了某一个字或词的解释,而不用再翻字典去查看解释里面所用的词句的意思,要不然,你永远都查不完也查不尽。

再看老愚所举的几个例子,《澄书》里的解释所用的词句往往比原字更难理解。当然,如果给我们这些已基本学完汉字的人或许有用,给小学生就要像一本天书了!

《新华字典》是经过历史检验和证明的有效工具书,它是我们小学生中学生最初级的工具书,是国人最原始最朴实的认知。文化可以多元化,但方块字的初型却不能多、全、乱,反之青少年最基本的字词认知都没有了,还怎么学习?

笔者三问老愚,你作为资深文化学者,著名作家,你说《新华字典》几乎完全排斥人的精神生活,是僵化的意识形态,我问你“红”“忠”“斗”这几字的介绍难道只有你所说的上述解释吗?难道去除或修改就是归正了吗?怎么就成了你心中的“完全站在早已过时的意识形态立场,兜售一套僵硬、乏味的政治理念”了?怎么就成了具体表现在“无处不在的革命性”、“战斗性”和“假大空”了呢?你是真愚还是假愚?

字义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绎,字典之不足可以纠正补充。老愚不要当帽子工厂的义务促销员!此人如执政当权,必是一个搞文字狱者无疑——从新华字典里断章取义,鸡蛋里挑骨头。

比如“红”,新华字典是有“红军”,“红色政权”的释义不错,但这只是其中之一解释,你老愚却不说,这是真愚还是假愚?字词的含义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含义的。作者说《澄书》的解释怎么怎么好,可一百一十三年前的《澄书》,又怎么能有“红军”、“红色政权”的释义呢?既然其后中国历史上诞生了“红色政权”,那么“红”为什么不能加上一条解释呢?这和僵化的意识形态挂的上吗?

笔者四问老愚,你作为资深学者,著名作家,你武断地说《新华字典》对“神”“灵”的介绍独断、野蛮甚至荒唐,那你又怎么知道其所遵循的逻辑是你说的那样?而不因为你刚愎自用或见解不同亦或其它原因?你是真愚还是假愚?

比如“神”和“灵”的释义,作者所举的《澄书》中的释义,即使是翻译成白话文也会让人摸不着头脑,而《新华字典》中的解释则直白得多:“神”,指人的精神;也用于形容高深莫测,迷信的人称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为神;同时神也作为姓氏。“灵”的基本字义1. 有效验2. 聪明,不呆滞3. 敏捷的心理活动4. 精神5. 旧时称神或关于神仙的6. 反映敏捷,活动迅速等。

还比如“议”字,今《新华字典》的解释与《澄书》相比,无疑是更明确、易懂的,但作者仍要无端指斥一番,真是令人大惑不解!

《新华字典》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编得最好、使用最多、使用最广,对青少年一生影响最大的工具书。《新华字典》是给孩子看的,讲得就应该是简单直白。抓住一两个不足,夸大其词,是何居心?

其实任何一本词典都有缺点和错误,《康熙字典》收字最多,但可能许多解释也是错误的,而且其他所有的老字典的都用汉语字音转切注音,查到了还是不会读,有什么用?在这点上《新华字典》绝对是最正确的,只要能查到字就可以读出来。至于词意的解读也是各有所长,不必吹毛求疵,乱扣大帽子。

笔者五问老愚,你作为资深文化学者、著名作家,说什么《新华字典》切断了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凡有点常识的都知道,春秋战国的金文篆字和殷商甲骨文就已经切断了许多血肉联系,那出版于民国时《澄书》岂不更是“粗陋、生硬”地切断了与文化传统的血肉联系老前辈了吗?你老愚张嘴《澄书》闭嘴民国的,难道你不懂得文化需要与时俱进的道理?你是真愚还是假愚?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是两个不同的认知系统,是过去和现在两种不同的文明状态,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志。词汇和语素都有极强的地域性和时代感,这就是现代汉语在古汉语上的成长的体现,文化不可能断裂,只有向前完善和发展,没有了发展的文化才是可怕的愚昧。老愚的潜意识是什么?是反对进步、拒绝发展;肯定过去、墨守成规。

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把它看作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具,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不可以死搬教条,更不可拘泥于古文原典在当时所表达的语义和情境,必须要能够“借用”其观点、思路、方法和概念,活学活用,服务于现实。

中国传统文化是最具有发展传承和适用创新精神的,自古就旗帜鲜明地反对固步自封和墨守成规。“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吕氏春秋·察今》)时代已经发展改变了,而法令却不随之而改变,像这样治理国家,不是太难了吗?况且“今日所谓巧,即后日所谓拙。”(《清史稿·李宗羲传》)所以,世异则事异,时过则境迁,中国传统文化是活着的、不断发展创新的文化,而不是僵化守旧的,更不是死的和不可灵活运用的。

孔子讲:“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子罕篇第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可以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一起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一起坚守“道”;能够一起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一起通达权变。在此,孔夫子阐述了学习“道”的六个层次:一是要学习“道”;二是要把“道”真正的学到手;三是要能坚守“道”;四是要能灵活的运用“道”,并且要能够随机应变;五是要心里常想着“道”,使“道”深入人心,因为“道”并不遥远,它就在每个人的心里;六是要学以致用“道”,而不是将“道”只停留在口头上。

因此,只要我们遵循“简易、变易和不易”的《易经》文化精神,才能够将其发扬光大,只有坚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篇第九》)的态度,即不凭空猜测臆想,不绝对否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才能够将传统文化活学活用到现代文明创建中来。

笔者六问老愚,你作为资深文化学者,著名作家,对《新华字典》横加指责,显得很不负责任。与老祖宗的教导相比,你老愚凭空臆断、绝对否定、固执拘泥、自以为是——像你这样的所谓学者,又怎么能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编写好呢?你是真愚还是假愚?

   诚然,《新华字典》绝非完美,固然有各种不足,但其在普及文字、扫盲和提高青少年基本文化方面功莫大焉。而老愚因为自己编了《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便对《新华字典》大肆攻击,显得很不厚道,且所编的书网上定价为500多元,其出发点显然不是为了普及文化知识。因此,老愚此文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老愚,你是真愚还是假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