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mpopeye [img=120,120][/img] UID:216426
- 注册时间2007-08-03
- 最后登录2014-12-28
- 在线时间331小时
- 发帖527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威望405
- 大河币229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img=120,120][/img] 中级会员   发帖527精华 1威望405大河币229
|
只看该作者 [url=] 15楼[/url] 发表于: 2014-12-27 04:33:25 楼上历史系哟,习凿齿他爹,我是“地理决定论”系的,哈哈。多谢抬举回复我这个新理论。就躬耕地之争,两地史料都很多啊,但都是“引经据典”空口无凭,没有什么重量级考古发现。我在此只是想通了我们“地理决定论”对诸葛亮躬耕南阳的逻辑,襄阳隆中实为南阳难民思乡仿造而成。
就你反驳我的几点,我再补充一下我的观点: 1. 诸葛亮躬耕南阳是理智的选择,南阳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a. 作为南北分界处,长江流域(南方)的最北端,中原的最南端和最西端。 b. 作为南北势力、东西势力的交界处的唯一的大都会,各路消息都灵通。
2. 南阳盆地位于中国南北分界处,容易成为南北分裂、军事对立的边界,汉江才是河南湖北天然分界线。 a. 汉江以北与黄河以南是一个整体,古代多以江河为界,有“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南”“江东”等等。 b. 以大江大河为界,优点是天险易守难攻,缺点是交通不便。 c.交通闭塞并不影响文人来此避难读书学习,也不影响文化发展,交通影响时局信息的传递。 d. 古代的渡江战役、水战对进攻方是很难的,往往耗时长、伤亡高;北方往往不习水战。 e. 北方游牧民族Vs中原农耕文敏是世界古代史的主旋律之一。 f. 汉江以北的南阳(南阳郡)在历史上基本都是与中原诸城同起同落,很少与中原分裂开。 g. 襄阳因为在汉江南岸,自然成为中原政权溃败之后在南方建立的桥头堡、防御体系、反攻大本营,自古就是荆鄂的前沿阵地,属于南方。 h. 现代造出来的古代地图都是根据现在的边界倒推的,特别是那些不以山溪之险为界的地图。南阳-襄阳的天然边界是汉江。 i. 襄阳从来都不可能凌驾于南阳之上做省会,最多与南阳平起平坐,南阳从来都是盆地的核心。
图片:74v0_dfds.jpg
3. 聚焦南宋岳飞抗金、元朝入侵中原这大段历史时期,人口屠杀灭绝与迁移,汉江以北毁灭,襄阳登台。 a. 岳飞大本营前线在襄阳,却在南阳书《出师表》,因为他很明白收复的南阳才是诸葛躬耕地,上图为岳飞出兵路线图。 b. 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规模迁移很多次,都是因为战争,迁都就更不用说了。 c. 历史上只要中原遭到大战,人口自然南迁。南阳遭到毁灭性的的打击,南阳的难民自然往南逃到襄阳避难。 d. 襄阳之于南阳盆地,就相当于国民党舍弃大陆退居台湾,一个道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e. 防御归防御,行政区划上南北势力是以汉江为界的,襄阳管不到南阳。
4. 习凿齿出生于襄阳,晚年落魄流落到江西,效仿诸葛亮隐居起来,我觉得他所写诸葛亮完全是给自己安慰罢了,而且他也没敢写诸葛亮躬耕襄阳。他有他自己的政治目的。
5. 古代邓城、樊城、襄阳三地的关系。 a. 大体上是邓城衰樊城起,樊城衰襄阳起。 b. 汉江北岸的樊城如果因为战乱而衰,则时而属于邓城,时而属于襄阳。 c. 不管盆地南边怎么变,南阳始终是盆地的核心,不会变。
6.南阳的难民在退居襄阳仿造了武侯祠完全是出于对故土的怀念。我没有什么考古证据,这只是一个合理化猜测。我觉得这才是两地躬耕地之争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