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子:外婆的人情失误

 westwindws 2014-12-29
  • 2014-02-19 16:08:47   作者:印子   来源:   点击:1330   评论:0条
  •  【字号: 】 评分等级:0
  • 印子:外婆的人情失误

     

    一回老家就听外婆说今年她自己家的小辈们的人生大事尤其多,老人家自言自语道几天就花掉了1000多元,真是心疼。外婆与外公都是村里人,两老的婚姻使得外婆的娘家与婆家都在村子里,在我读小学三年级时,为了使在外的子女回家方便,勤劳能干的外公外婆从老台上搬了出来,将新宅子建在了距村口不远紧邻小河的黄金地段。这样,外婆的娘家便与新宅子仅一河之隔,而在去年,这河上也新修了一座石桥,于是外婆的娘家人便每天都能从外婆家门前路过了,姻亲之间走动的频繁带动了人情支出,这样一来外婆每年的人情花费多些其实也属正常。

    外公外婆不仅养育了四个儿女,而且在大集体时在每年亏欠工分的压力下供他们读书并使其全部跳出“农门”,子女们的孝顺和经济支持使得两老在六十岁时顺利“退休”,开始安享晚年。记得在二老退休时,外婆曾说自己老了靠儿子们养了,以后的人情就不走了,意思是自己没有赚钱,不走人情不仅是不能乱花儿子们的钱也使得不走人情具有足够的正当性。那时外婆家的小辈们尚未成人,人情其实不多,但是近几年来,小辈们纷纷成家,每逢哪个小辈们上门接客都不好拒绝,小辈来接客都会说不用走人情,但是真去了哪有不走的。其实,小辈们结婚并不是自己的事,而是其父辈与外婆之间的人情互动,小辈们的婚姻不过是这种人情互动的社会表征,因此外婆就不可能不去参与人情,甚至每次去都会走上100200的人情。外婆家中的小辈们人数众多,走了这家就不得不走下一家,否则就会因一碗水没端平而得罪人,这里得罪的不是小辈而是其父辈,老人自己在村子里生活,很多生活琐事需要指望亲人的帮扶,老人老人也不愿意遭人言语,只好去参加小辈们的每一次人生大事。

    照理说,外婆是家中老人,他们参加晚辈的结婚等仪式性人情并不需要走情,家中的小辈喜酒有老人来喝是一种荣幸和面子,没有让老人破费的道理。再说,家中的老人大多年过六旬,早已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大多只能顾及自己的生活。其实,家乡的仪式性人情不仅项目繁多,而且每笔人情都在200元以上,就算是中青年人都感到巨大的人情压力,因此大多数老人都会在自己的儿子成家后主动退出人情圈,而将其转移到子代身上。如果外婆远嫁,家中孙子辈的人情本可以不用走,至多参加其婚礼,但是外婆就嫁在本村,平时时常走动,各个小辈们的结婚酒、小儿出生、小儿满月、小儿五岁等便都需要参加,一年下来,外婆花费了几千元的人情钱是常事。

    这些小辈和我并无交往,但每次一起喝喜酒时总能见到面,也不免相互寒暄。现在正是他们的适婚年龄,他们正集中化地结束自己的单身生活而迈进婚姻的殿堂。我和外婆算过一笔帐,外婆的小辈们要结婚,就首先需要由他们的父母给其盖新房,从新房的“过屋”开始,结婚、满月、周岁、五岁、十岁等,往往一个小辈就需要外婆走上五笔以上的人情,而家中的小辈接近二十人,这笔人情总账算下来着实使人吓一跳。

    其实外婆自己也并没有预料到,一开始只是觉得自己是老人,看着小辈们结婚了自己高兴,而且自己依靠子女们给的生活费应该是可以轻松应付过来,谁知一发而不可收拾,就这样,外婆不知不觉中已经参与了一半的小辈们的人生大事。今年外婆又下了决心,明年决不在走人情,而只是参与。难道这仅仅是外婆在人情支付中的失误?外婆本可以在人情中参与而不表达,但是村子里的老人大多没有地位,外婆在村子里的养老状况算是很好的,外婆可以受邀参与人情,但这样便不会受到热情的款待,经常直接表达人情的外婆,因为这种实在的表达而能够获得足够的心理鼓励,而后辈们也会对外婆显得敬重一些。也许外婆一开始就是以这样的社会心理来参与并表达人情的,但是后来的“失误”则与外婆无关。

    小辈们与我同辈,也就是说外婆是他们的祖辈,孙辈哪有赚祖辈钱的道理,何况是在祖辈地位普遍较低的湖北农村?在这些仪式性人情的联结机制中,父辈的作用至关重要。孙辈与祖辈本无社会互动,而父辈与祖辈的社会互动则较为频繁。在小辈的婚房“过屋”中,喜酒请客不会借小辈的名义而只能借父辈的名义,小辈没结婚就不是独立的人情单元,哪有请客的社会权利?外婆口中经常念叨的是,谁家的儿子盖房、谁家的儿子结婚,也就是说,这个“谁”所指称的父辈才是与祖辈进行人情对接的人情单元,因此外婆一开始的人情计划是瞄准了盖房和结婚两件与自己社会互动频繁和社会关系紧密的父辈们的。但是,令外婆陷入人情困局和“失误”之中的是这种“谁家的···”人情项目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在父辈们的主动延展中不断被拉长,于是外婆就无法规避掉接下来的似乎是顺利成章的那些孙子辈的人生大事之中了。

    在小辈们自己的婚事中,他们没有请客之权,只有完成婚姻仪式后,小辈们才成为了独立的人情单元,但是有意思的是,小辈们居然可以越权在自己子辈的人生大事中请到原先的老人,按照道理,小辈们即使获得了人情地位,也不至于拥有如此大的权力和面子,这里实际上仍然是他们的父辈在发挥作用,小辈们的这些喜事也需要父辈们来发出邀请,老人的人情表达更多的是为了回应父辈而非孙辈。更有意思的是,本来小辈们成家后成为了独立的人情单元享有请客之权,也需要承担回礼的义务,但是在年后的一次喜酒中,刚成家的小辈却仍然享受着父辈的人情庇护之下,一家人以父辈之名走情200元而祖孙三代六口人一同参与人情。

    这样,村子的人情表达结构就比较有意思了,一般来说,老人是没有人情表达能力的,老人也是没有地位的,老人可以参与人情但却无法享受人情,因为人情表达使得人情参与者能够获得人情地位,但是老人大多是人情的参与者而因没有经济能力无法成为人情的表达者。村子中少数的经济能力不错的老人能够成为人情的表达者,但是老人的人情表达的社会承接机制发生巨大的变化,人情表达的对象总有一定的代际性,祖辈不太可能对孙辈进行一般化的人情表达,即使是孙辈的婚姻大事也是对接着父辈的人情,但是父辈对人情承接机制的过度延展而使得老人被卷入到温情脉脉的人情剥削之中,而这过度的人情剥削则成为父辈们的人情利润,当然这笔人情利润最终会成为子辈的家产,因此子辈甘愿服从于父辈的人情权力掌控之下。父辈在人情中不仅利用子辈,使得原本属于子辈的人情继续停留在父辈的人情权力之中,而且也对子辈进行了适度的人情保护,这样父辈的人情生命在一种异化形态中得到延展,而这在总体上也使得父辈自身的人情压力获得适度的缓解和平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