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做电影营销公司是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pgl147258 2014-12-29

最近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投身到這個行業,各處去招商引資。因為「新媒體」的崛起,營銷的門檻降低了不少,從原先的拼物料和陣地,到現在的拼創意。很多朋友心裡的想法都是一樣的規劃:從電影新媒體營銷做起,然後加入需要大量資金的傳統營銷業務,最後業務擴充到發行,然後涉及到製作,千篇一律。而且已經有不少天使,大基金都將錢投入到了這類公司。難道電影營銷的「大數據」時代真的來臨了嗎?這是為什麼?現在做這樣的公司,時機很合適嗎?

马贺亮的回答(31票)】:

电影营销公司,现在是好时候啊,这是因为,呵呵,不仅营销公司是好时候,电影方面的任何公司都是好时候,因为这个行业刚刚起步,各方面的人才和专业度都不够。

就拿电影营销来说,国内真正专业的电影营销公司极少,同时,每一个行业内行业外的人,都觉得自己懂电影宣传,这对电影营销公司来说,很苦恼,电影在剧本拍摄制作环节的问题,决定了电影基本的命运,但很多投资人或者制片人,最后会指望电影营销公司来拯救一切,所以寄望于宣传能有轰动效应。

但营销公司面对这些,一般都比较被动。

所以,不管现在的营销公司,还是将来想做的。要明白几条:

1、你对电影这个商品是否足够了解,所以很多广告行业 4A公司都敢接电影宣传的活,但电影和一般商品广告绝对不一样的。

2、你是否足够理由来面对片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现在国内市场还很难形成精准数据分析,但基本规律是可循的。

3、你是否足够了解传播,这是另一个维度的问题,基于商品,用传播的理念来制造效果,你要了解媒体形态,去利用和结合不断出现的新媒体形态。

4、你是否知道你的目的,是简单的告知,还是最终形成观影促成票房?如果简单告知的话,那直接投放广告、或者炒作各种无下限的话题都可以做到,但能最终形成票房吗?

5、最重要的一点,你的营销内容过硬吗?不管任何时候,营销都是内容为王,如同电影本身一样。营销内容不过硬,再好的媒体渠道也事倍功半。

所以,行业都刚刚起步,营销公司虽然鱼龙混杂,但根本没有具有绝对实力的公司,而这个行业也一直期待真正有创意懂传播执行到位的人或者团队进来。

有的是机会,不要瞻前顾后,做好你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Raymond Wang的回答(10票)】:

对做某项业务的公司来说,什么叫“合适的时机”?

其实和电影有关的营销公司(包括很多周边的广告公司)存在多年,只不过电影社会化营销公司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因为在中国社交网络和社会化媒体也是这几年才成气候。

上面很多业内人士的回答都很有信息含量。但我需要补充的是,对创业者来说,进入一个行业没有最合适的时机,从来都是“人人有机会,个个没把握”。在一个细分领域变得过分拥挤,或者形成市场份额很高的几大巨头之前,该领域都是可以进入分一杯羹的。

个人和电影社会化营销公司有一些接触,非常看好这个领域的快速增长,原因在于电影制作和电影发行之间实际有很多缝隙,大型公司体型大、反应慢、思维死,所以钻不进去,非常适合中小公司作为切入口。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相信未来成功的电影社会化营销公司是懂电影的互联网公司,而不能指望现有的电影公司懂互联网。看看目前电影社会化营销前几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和操作手法,离尘埃落定还早着呢。

【周祚的回答(18票)】:

感谢大家邀请……

现在做电影营销公司是否合适,我并不知道,只能提供一些分析参考,所以也不打算严肃地查数据,写到哪算哪。

一、正面论点:现在进入电影营销市场的优势

1. 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必然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在中国,像电影产业一样,票房每年增值30%,并且带来数倍的衍生产业拉动效应,市场容量每年增长绝对不只30%的产业领域,基本上没有多少,所以大环境上看,至少短期内电影市场是好的,这是第一个市场背景的优势。

2. 电影营销在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实际上进入新媒体时代后 ,营销在各个市场上的战略地位都在提升,而在电影产业中可以说提升的比较明显:不管是投资人、发行商还是导演,目前都已经比较认同“电影产品的成功必须依靠营销的成功”这个论点。其结果是,在电影项目投资预算中,营销所占的比重,从早年的0-10%左右,提升到了30%左右甚至有的项目可以到50%。所以营销这个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是第二个产业链权重的优势。

3. 从体制层面看,电影营销在最近十年中经历了一个从发行环节逐渐剥离的过程——最早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发行和营销是一体的,都是由发行公司来完成的,一直到现在还有一些项目是发行营销混一起做的,这个历史现象的成因有体制原因,也有产业链结构不完整的原因,总之以前的发行和营销是捆绑的。而在现在的市场上看,第一发行和营销按照产业链的发展,必然会经历这样一个剥离的过程:让发行的归发行,让营销的归营销;另一个方面,掌握中国电影市场发行资质的企业,因为其天然垄断和国企的性质,也无力阻挡这种剥离的趋势:碍于体制,让发行公司再去做新媒体时代的营销全案执行,确实是有点强人所难了——说这么多,是想表达这么一个意思:由于发行营销的剥离,国企的退出,实际上电影营销已经变成了一个蓝海市场,以前一年可能只有几部电影有超过1000万的营销全案需求,现在可能会达到数十部这个量级了。

总结:从正面的角度来看电影营销这个细分市场,可以看到首先大的市场在增长,其次该环节在产业链上的地位在提升,第三,体制改革导致蓝海市场的出现。

所以,题主提到的大量天使和VC进入这个产业,大体也是遵循这样一个思路。

二、资本进入这个产业表明电影营销公司的好日子来了么

未尽然。

首先,有多少资本进入这个市场,和电影产业的产值纵向相比,占多少比例?和电商、快消品这些类似产业横向相比,又是否有优势?

其次,既然目前进入的是天使和VC,那么他们对于产业的投资是广泛撒网式的,判定一个领域是否起来了,不能看天使和VC这些热钱的数量,而要看B轮和上市的数量。

三、反面论点:现在进入电影营销市场的劣势

主要针对题主所说的,轻资产的小公司,带着或者不带着天使资金杀入该领域的这个规划:

規劃:從電影新媒體營銷做起,然後加入需要大量資金的傳統營銷業務,最後業務擴充到發行,然後涉及到製作
我就按照这个规划的路线图,详细说一下,每个部分的劣势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难点:

1. 从电影新媒体营销做起?

新媒体确实门槛低,但也因为门槛低,就更容易死,我个人觉得,做不管电影还是别的产品的新媒体营销,由于其轻资产的特性,就更加注重核心竞争力,一个没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核心优势的新媒体营销公司,怎么做?怎么做大?面对天使融资的话,你拿出的方案有多大分量?上面谈到了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市场背景和环境和趋势都是很好的,但是商业计划书剩下80%的内容,你准备怎么写?

2. 然后进入需要大量资金的传统营销业务?

广告和市场营销行业这一块蛋糕,不是那么容易动的。

我的感觉,这是一个智力密集型、不存在国内外技术和贸易保护门槛、竞争极其激烈的产业环境,而电影的传统营销,由于其商品的大宗属性,更是这个惨烈的战场上最惨烈的夺旗战争——即使是一家在新媒体营销领域积累了很好的团队和经验且手握重金的营销企业,如果贸然杀入传统营销市场,稍有差池就会血本无归。

做好新媒体这一块,尚且困难,贸然进入传统广告业,就更难。而且任何一家对传统产业有很大野心的新媒体企业,都会在资本面前丢掉一切优势。

3. 然后业务扩充到发行?

这个就更扯了,发行和营销的区别还是很大的。简单的说,发行的可以去做营销,但是一般做不好,营销的一般很难转发行,就算转过来,也只是小打小闹的烧钱赚学费走人这个流程而已。电影发行所需的竞争力、产业环境、体制特殊性等,这里不再赘述了,总之,如果我是资本或者创始人,我会尽全力不让这一条进入公司的中期目标中。

4. 然后涉及到制作?

吐槽不能吐血三斤遁走……我感觉我和诸多制作人学了那么多年,就这样飘零在这一句话中了……

总结:虽然市场环境很好,但是不代表电影营销是一个人傻钱多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赚钱的领域。有的时候,越是看似风光无限的市场,尤其是才智密集型领域,下面的竞争更是刺刀见红,不管是资本还是创始人,如果没有三思而后行,比如按照题主提的路线图,一定死的很惨

四、最后:如何以一个高贵冷艳的姿态进入电影营销市场?

纯瞎扯,抛砖引玉吧:

1. 定位,现在做什么,怎么做,短期的未来做什么,怎么做,长期的未来做什么,怎么做。

2. 核心竞争力,同时根据这个核心竞争力来圈定可以涉及和不用涉及的延伸领域。

3. 永远跟在市场的潮头,不要怕变化,不变的人更容易死,因为当潮水一旦退去,剩在沙滩上的人,日子必然是更难过的。

不专业,请靖哥哥指教~

【郑珣的回答(12票)】:

作为上面提到的新媒体公司之一,对于想进来的朋友说几句:

第一:你把新媒体作为做简单的入门动作,其实大大低估了进入新媒体以及这个行业的“门槛”,如果你只是想做微博运营,这不需要公司资质,团队甚至兼职即可,但离你后面的计划很远。我总结影视新媒体营销横跨了广告、公关、IT、媒体、影视、营销等六个领域的属性,对公司领导及企业人才的复合能力要求极高。甚至现在还要开始研究大数据和算法,不知道有多少人具备创立这样一家公司的综合能力,做大了还涉及到管理能力上的要求。简言之,做容易,做好难。所以实际上小公司很多,但真正的大公司很少。

第二:时机问题。其实时机是好时机,但是整体市场在养成过程中,早三年,做新媒体的公司都还被称为水军公司呢,目前中国电影市场没有成熟到支持一个庞大的第三方公司。你初进市场,如果打算一起教育市场,当然可以,但目前的市场容量其实有限。按照好莱坞的发展模式,是更需要一些专注某一领域细分市场的专业公司。比如好莱坞找特型演员都有专门的公司来运作。

第三:你预设的路径是有问题的。你提到的每阶段工作属性都不同,都有自己的门槛,都有自己的基因和人才需求。到时候转型还涉及到反噬上游,和业内其它公司竞争的问题。记住,电影是一个圈,混圈子有时比做事还重要,如果圈内朋友都成为你的竞争对手,你的压力可想而知。

最后,欢迎你关注并加入电影营销市场。但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木易的回答(22票)】:

处女邀,泪谢!

坦诚的将丑话说在前面,本人虽有过一段在电影营销行业从业和创业的经验,但终归还是比较浅的层次,经验加个人观点形成的答案未必能很准确,欢迎各路大侠拍砖~

回答提问者的这个问题,不能用直观的“是”和“否”来回应,时机这个东西好比时代,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关键看人。

1、人对行业的了解

每一个行业都不是别人说出来的行业那副样子,必须是要自己浸淫进去,才可真正认识行业是怎样的。因此,问题中提到的关于“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投身到這個行業,各處去招商引資”这个现象本身就是一种旁观现象,多是有多少?各处招商引资又是怎样的招商引资?千万不要被这些现象所迷惑,而对一个行业报以蓝海认识。对行业的理解不能靠看身边的人有多少在谈论、在参与甚至在行动,想要真正去了解,必须自己亲自扎进去。

而提到的关于”很多朋友心裡的想法都是一樣的規劃:從電影新媒體營銷做起,然後加入需要大量資金的傳統營銷業務,最後業務擴充到發行,然後涉及到製作,千篇一律。“,看起来很美,实际上是一种过于乐观的理想化。对行业的认识和了解完全属于意淫状态,这可不是极好的事儿。

所以,人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有多深,有多透,是决定你的时机好与坏的基础。

2、人自身的条件

任何行业若想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不是不可能,但是很难,而这个难度系数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你自身的条件。这个条件不是说你长得怎样,这不是相亲,而是说你做这个事情所能匹配到的条件。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种条件会起到很大影响作用:

1)自身能力条件——正如提问所说的,电影营销不仅光靠物料,还要看创意,实际上还包括整个创意的策划、文案、执行、物料匹配、活动组织、人员协调等等,这些工作可能并非高门槛活计,但基本的写、策、表、干等能力还是要有,否则,要么很快淘汰,要么累个半死。

2)自身物质条件——或许俗了,但很实际,如果你自身有足够丰厚的财力物料等物质条件,那么,即使能力不达标的情况下,也能干得不错。因为这个行当虽然门槛不高,但也是需要花钱的。别的类似于公关拿单等环节的开销不说,单就整个电影营销过程的物料匹配,就够流油的了。因为这个物料不单指海报、预告片什么的,而是

【新媒体环境下的人力资源】。他们包括草根红人、草根大号、微博名人、明星等等,这些人转发、评论可都是明码标价的,且大多数都不便宜。因此,有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也会决定你的做这行的时机好坏。

3)自身人脉及其他资源——这就很好理解了,在这个神奇的国度,你有人脉关系,有相关资源,办起事儿来就跟抹了油似的,顺畅许多。你是否有电影制作方相关人脉?是否有政府人脉?是否有相关匹配的媒体资源?是否有相关的营销资源?等等诸如此类,都将影响到你做这行的时机好坏。举个简单例子,在华谊有过硬关系的小公司,能够拿到华谊出品的电影大单,就比没有这种关系而只能望梅止渴的大公司强。这个道理不用多说,谁用谁知道。

3、人对新媒体的理解和对团队的把握

”新媒体“这个词诞生以后,牛逼了不少胆大的,烦死了不少保守的,但实际上,它并没有那些大咖忽悠的那么悬乎。看你如何理解,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相对于传统形式的工具(什么水军啊、营销账号啊等等),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新的传播途径,或者一种新的推广方式,凡此种种,你怎么理解,就会决定你怎么使用,如此一来,你要么像《小时代》一样烂片也称王,要么像《王的盛宴》那样背负千夫所指的骂名。另外,你对团队的把握也决定了你的时机好坏,如果上述说到的自身条件都不怎么样的情况下,一定要有一个靠谱的团队,总有能迸发好创意的头脑,总有能迅速执行的力量,总有能获得机会的关系,诸如此类,团队扎实了,干起来就好多了。

电影营销逐渐的被重视起来,要归功于新媒体的产生,更要归功于那些愿意花钱去做这方面营销的片方决策人。没有他们掏钱的豪气,也没有这个行业的滋润。殊不知,即使现在也还存在不少死守着报刊杂志电视不放的脑筋在运营电影宣传,肯定也有干得不错的,但那可能归功于电影本身质量过硬。而新媒体的存在不能说给营销添加了翅膀,而是提供了多种可能的方式。方法真的比问题多了,自然就开辟出一个行业了。

至于投资方对于这个行业公司的关注,抱歉,实在没怎么感觉到,就不便于作答。总之一点,任何投资都是奔着赚钱来的,你能不能帮他们赚钱,决定了你时机的好坏。

至于电影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哇塞,真是什么词都能有啊,数据肯定能带来一定的理性分析和考核标准,但对于营销本身的助益,则要看它的水分含量。对这块的了解不多,暂且不表。

总之:时机好比投篮手感,你手感好了,篮筐宽阔如大海,时机好得像蓝海;你球都不会拍,或者球都买不起,看着人家灌篮挺帅的,但你也只能看着,那样的时机不属于你。

希望有点作用~

【張書瑋的回答(8票)】:

謝謝邀請。

其實我個人對商業範疇的東西沒有什麽預見性。

但說白了,營銷公司,就是PR(公關公司啊)。這不是存在很久的東西了嗎。

說幾個難處。

電影的公關,在網上有多少效用呢?公關和宣傳,是爲了讓產品去觸及普通人。這個不簡單,我在戶外,在公車車身放個廣告,就算不關注電影的人也看到了。在網上,我不關注你,那看不到就是看不到了。不是說網絡公關沒用,有用,但它並沒有把成本降低很多。降低的只是平臺的露臉費用而已。

公關,尤其在中國,是人的互動。有的時候是不太需要技巧的事,何況你宣傳得再好。人家一次性拿下90%的銀幕,你再怎麼營銷也沒用。你看高群書的那個電影,發行的時候還發長文罵郭敬明了,差不多能做得都做了,結果呢。。。。。。如果你的團隊有厲害的人物,那一定可以發展起來。但如果大家都來搶這一塊做,那競爭不比其他行業少。

再者,公關,在自己這邊被電影公司指使,在外面被記者觀眾挑剔,也還是蠻累的。

好處大概就是中國電影業這兩年錢比較富裕,可以有空間做一些很有噱頭的事。如果你愛公關,想做出一些成績,那倒是值得去拼拼。但錢未必能掙太多。

---------------------------

為甚麼我說問題裡面與其稱為電影營銷,不如表述為電影宣傳公關:

因為營銷marketing是指根據市場需要組織生產製作,並通過銷售手段把產品提供給客戶。1. 在電影行業,尤其目前華語地區,只有華誼,博納這些全權參與的公司才可以在前期中期後期都有相當決定權。顯然與問題裡描述的新媒體,拼創意,最後擴展到製作的公司不在一個層面上。一日公司不涉及製作,不催生電影計劃,一日算不上營銷。因為它做的不是marketing,是將一個現有的產品,通過不同的方式接觸目標人群。2. 問題裡描述的,並沒有銷。甚麼叫銷,一個團購APP通過搞活動,讓用戶在自己這裡真金白銀買票(券),這才是銷售。但問題裡提到的公司屬性,顯然不是要見證及辦理等價叫喚,或真實地說服人們進行等價交換。是用潛移默化的各種手段,燃起觀眾的興趣。是在處理受眾對機構,對產品的感受和互動。所以,單單是說電影宣傳談不上電影營銷。目前電影營銷也不大可能脫離製作公司而存在。

【张靖的回答(5票)】:

先列一个国内电影营销公司的表。

。。

列表列不下去了。。其实很多诸如章杰的比格魔威及陈砺志的麦特,陈可辛的我们娱乐,以及微观娱乐、凯视芳华、龙传媒、新艺联、瑞格嘉尚、影武者、爱普博斯、橙果佳作、红圈凯拾、宇际星海等等等等。

我想说,其实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闪光点都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这些电影宣传公司抢占了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就是迎来了中国电影市场井喷的时代。国内大银幕在激增,影院需要新片,观众需要消费,泰囧、西游都是很好的例子,说明了中国观众在商业电影上磅礴的消费能力。今年起,很多电影票房都以亿为单位收官,未来,电影可能甚至都以十亿来为单位来评估了。

说回这些公司,很多公司的创始人背后都是媒体人、IT人转型,有着得天独厚的各方面资源,成功案例也有很多,市场竞争现在如此激烈,新的电影营销公司进来很可能是孤军奋战,能存活下去的很大可能是现有的这些宣传公司脱离原有组织,分裂单干,重获新生啊!

【為夢而生的回答(1票)】:

这行业的公司,如果三五年还没转型,继续原地打转,那基本就是快死了,你说是不是个可怕的侏罗纪公园?

相比之下,IT行业除非创业失败,否则哪有这么残酷。

【张靖的回答(2票)】:

第一次有人邀请啊。

但是我对电影行业不了解啊。

我觉得中国这片土地上,人多这个事就能把很多不错的行业的难度提升,当然,风险和利润并存啊。

好处肯定是有的,资本家的那个理论。50.100.200的那个追求理论,我相信没错,但是每一行业的水很深,每一行业的前期是很好赚钱的,但是很快就会进入饱和期了,这个时候拼的估计就是全面的运作了,单凭创意可能就是小打小闹了。

说的不对欢迎指正,让我也学学呗

【匿名用户的回答(1票)】:

作为一个和这些公司天天打交道的人,觉得这个行业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至少不少公司都在原地转圈。现阶段不太是个好时候。好些大的公司很有想法的公司做项目的时候,使出吃奶的劲头,效果都不明显。国内电影市场在做自我调整,需要观望。

【梁巍的回答(1票)】:

创业,什么时候都合适,想不太清楚但有了感觉就可以开始,真等你想清楚了,也就错失了……营销也罢,第三方服务也好,这个行业缺乏的就是改变和整合,没有人规定了一定要怎么做,能生存下来并发展下去才是硬道理……这个社会就是你做着做着坚持下去就做好了,一开始骂你的人后来也不骂了,再说别人说什么跟你有什么关系……与其做一个思想的巨人,不如做一个行动的巨人,创业,什么时候都不晚,这个行业距离定性还早着呢,想干就干才重要!!!

【悟能猪的回答(1票)】:

看看《富》《二 》《代 》的票房逆口碑上扬,看看《泰》是怎么创造奇迹的,就知道,现在的电影,好内容不一定好票房,但好推手不会有差票房

【雪方霁的回答(0票)】:

第一,大的电影产业环境,是比较好的,发展空间很大。

第二,基本的业界生态,还处于由乱到治的过程中,这个过程有多久,我也没看清楚,不敢乱说。

第三,任何产业的竞争,最后还是在资本和人才层面上。这可能属于那种“正确的废话”,但事实就是如果缺乏有战斗力的团队,这些活儿就是干不好。

【YF house的回答(0票)】:

最近有极个别电影营销公司突然涉足发行业务,我就在想 泥马这公司牛逼啊,刚起来2年 营销这块还没做透又想做发行,这老板脑子得进了多少吨水啊,拿投资人钱玩呢?咱职业点行吗?

【王曦的回答(0票)】:

讨厌现在这些个公司,什么狗屎都轰炸成香饽饽,看着就烦

【王佳宾的回答(0票)】:

我觉得是个不错的时机,虽然好片很少,但是很多“烂”片票房真心不少,说明大众娱乐处在这样一个阶段

【Tedagous的回答(0票)】:

你要是圈里人,熟悉这个行业,啥时候做都合适。反之啥时候做都不合适。这与市场和趋势无关,与你自己的资源有关

【赵宁的回答(0票)】:

楼主说的是宣传公司?营销包含宣传+发行,一般的宣传公司没有能力去做发行的,但是很多人都把自己成为营销砖家。

真正宣发一体的,也是华谊、光线这样的公司,但内部宣传和发行也是分开的两拨人。

问题问的就有些问题。

【平凡的回答(0票)】:

微电影全尼玛情了爱的!有没有别的新鲜的东西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可以吧,要么做大,要么做两年赚点钱就转行。

【王义之的回答(6票)】:

---

泻药,就写点自己的看法吧,仅供参考,因为我也不在电影营销公司供职,所以只能从产业分析的角度谈一谈。。。

首先写一下结论:我对是不是最好的时机无法判断,但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其实对营销公司的专业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具备整合营销能力(这个词用烂了,但我确实想不起来其他词)的公司,会成为下一步规模增长最快的电影第三方服务公司。

我在前几个月的一篇文章里,曾经写过几条对未来趋势的描述,其中有一条是这么写的:

服务型公司的快速增长:国产电影高速发展期的第一轮已接近尾声,制作、发行、播映环节的传统型电影公司基础格局趋于稳定。随着电影市场“营销时代“的到来,电影全产业链中的其他环节将领跑新一轮的增长,负责营销、公关、金融、法律、咨询等轻资产服务型公司将是主要的受益者,可能会出现服务型公司反向并购传统型电影公司的案例。

可以看出来我在其中是将营销与公关分成两种公司的,正如@張書瑋 所说,目前大部分所谓的营销公司其实只是公关公司,也就是说,他们做的是公关公司的事情,但挂着营销公司的牌子。所以这里要强调一下,现在以公关业务为主的那些公司,未来的增长空间是相对有限的。

在一个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整个产业规模的增长,从生产端到用户端的过程会趋向于复杂,因此在整个产业生态链上,会在某个阶段出现权力从生产、终端这两头,向中间环节靠拢的现象。比如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也经历过三个阶段,制片厂+影院的时代,发行代理公司时代,以及今天的项目管理公司的时代,虽然名头一直都是那几大,从最早的八大公司一直到今天的五大公司从未变过,但是他们的企业性质其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间段和市场特征,与好莱坞以发行代理模式为龙头的时期很相似,大约是上个世纪50-70年代。只不过因为我们的市场化进程与好莱坞又不太一样,因此在信息流传递的过程中,分化成了具备中国特色的发行公司和营销公司。二者各有专攻,前者主要负责物料的终端落实和场次维护(面向渠道),后者主要负责市场的推广和营销策略的策划实施(面向观众)。

从他们二者的区别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面向渠道的发行公司受益最早,但他们其实很多都不具备面向观众的推广能力。因此在2013年,当观众需求开始呈现明显的分众特征时,有一部分发行公司出现了项目上的操作问题,一部分营销公司开始被行业重视,走上前台。

再继续发展下去,以目前电影产业的发展速度来说,未来对创意的依赖性并不强,竞争的是综合能力(资源整合与落实执行),一家电影营销公司在目前的发展重心,应该是围绕客户服务,建立完善自己的外部资源支撑和内部运营体系。从一些领先的电影营销公司来看,他们的市场意识和操作重心其实更接近于当年北美的发行公司,因此他们向发行环节切入也是正常的,这二者本身就是一体的。

如果一头扎进来的新公司,抱着以做一个公关公司的态度做一个营销公司,那么可能会接到单子,但与那些先来者相比,只能拼拼价格,做做噱头,不具备长线发展的空间。

题主的问题,有一个很老旧的工具,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用来分析企业战略,还是比较管用的。至于更深入的分析,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是知乎这个框框能够容纳的,就不多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