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娱乐新革命"活动侧记:和"娱乐"无关的娱乐营销

 阳光分享图书馆 2012-05-24

两年前,我参加过一个关于“娱乐产业发展”的会议,基本70%的内容都涉及电影投资,会议发言人预言未来20年,中国电影都将是极其火爆的热钱地带。但是现在来看,娱乐事件和娱乐新闻每天在媒体上的呈现力度确实非常火爆,若提其形成的“产业”却像是吹起的泡泡,一戳即破。

也就是近两年,许多小成本电影成为了年度黑马,从《失恋33天》到《钢的琴》,再到《桃姐》,要么赚口碑,要么夺票房,有的还是双赢,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意外,使得“娱乐营销”成为了焦点,也有不少人把它当作“产业”的催化剂。凤凰娱乐作为媒体,非常敏锐的捕捉到该话题,集结了知名的娱乐营销公司核心人士,聚焦娱乐营销新革命。

大多数人对“娱乐营销”都只是很表象的做理解,即便是行业人,也都时常纠结在炒作、绯闻、八卦、宣传等出现在媒体报道上的内容,也会很容易片面的把这类事物理解为“营销”。活动上,小马奔腾宣传营销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关雅狄一语中的:“我认为娱乐营销是‘创造新价值’。”娱乐营销的根本目标实际上是为了赢得市场,这种市场可以是票房,可以是资金收益,也可以是口碑,它应该是站在整个资本运作当中的“发电机”,更成功的运作还应该是放长线钓大鱼。比如说,一个明星的走红,是希望其可以在相关的影视、广告等商业运作中获得高收益,这种收益可以促使投资人加大信心,进一步争取市场份额。再比如说,一部新电影的推出,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信息都是对电影的评价或是演技比拼,演员八卦等,但是站在娱乐营销角度,营销人士除了关注电影本身以外,更注重的是资金投入是多少,票房收入是多少,广告投入数额和客户是哪些,这部电影与哪些商业平台、线上和线下的渠道合作,它的品牌传播力度如何。也就是说,真正的“娱乐营销”人士是把“娱乐”作为一个产品在进行风险投资。而一个成熟的营销高手,他应该是一个即懂得产品和市场,也懂得受众和娱乐传播心理的人。可惜,现在的娱乐营销要么是与“宣传”混淆,要么是“事后诸葛亮”冒充为勇敢者的游戏,营销的面庞并不清晰。

我很认同嘉宾们的观点,现在的“娱乐”没有产业,很多电影的成功经验或许可延续,但运气指数太高,不足以成为模式。随着新媒体技术时代的到来,应该更加针对85、90后人群的市场,触摸到他们去看这个世界的渠道,再大胆的做跨界合作、平台创新、整合营销,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形成一套自己的营销构架,才可能迎来娱乐营销真正的春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