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勒泰的另一个角落

 真友书屋 2014-12-30

文/李娟

方棵和老杨是我的好朋友。方棵乃大眼资深文学女青年,老杨为天然呆的地下文艺工作者。我们三个都是2003年来到阿勒泰市。之前互不相识。之后缘分是,他们俩成了夫妻,我们仨成了朋友。


那时大家都很年轻,年轻必有热情。平凡的年轻的热情可以促使人们经过很多远方,而强大的年轻的热情却能使人在远方停留。那一年的阿勒泰太遥远了。商业大楼下面的爽口快餐店,一份凉皮五毛钱。一年市区一套一亩多地的院子五千块。那一年,电脑刚刚在我所在的单位普及,每个办公室都装了一台,但能联网的只有两台。那一年我买不起电脑,便租了一台。慢慢地敲出了后来的阿勒泰角落里的一些故事。

那时方棵也租了一台电脑,在商场的楼梯间拐角处给人修老照片。如果是旧式结婚照的话,就弄一大坨婚纱顶在新娘脑门上。后来才凑了点钱开店。店刚开张的时候我也去逛了一圈,店里稀稀拉拉挂了几根红布绿花的被面子布裁制的围巾。心里怜悯地想:这能开多久?……结果,人家一直开到现在。来店里买东西的人,会对身边的朋友感慨道:“我小时候经常来这里。”方棵顿时露出慈祥的笑容。“历史”这个东西,就是这么形成的。


阿勒泰真的只是个角落而已。一个死角,被216国道线牢牢栓在北方的最末端。它是一处真正的停止之处,没有人能通过它再去往别的什么地方。走到这里,北面是国境线,四面群山。几乎这里的所有的年轻人们都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外面嘛,就算是无奈,也肯定是最精彩的无奈。


我也遇到很多天远地远地跑到阿勒泰这个边地小城的年轻人,来之前,无人不心怀浪漫想法。但是,世上还有一个词叫“现实”。在漫画里,现实的大铁锤最少也得标号1000T吧。一般的脑袋承受不的。总之差不多所有人最后都会对这里失望,顶多两年工夫就纷纷离去。就算为了生活不得不留了下来,也一个个牢骚满腹,百般不顺。而老杨两口子,是我见过的唯一的把梦想真正地过成了生活的年轻人。很多人都吃惊于我所选择的生活,其实,他们才令人惊奇。

作为资深且眼大貌美的文艺女青年,心怀经营一处与阅读有关的、清静且靠谱的休闲场所的美梦是符合逻辑的。而老杨更是没啥说。直到今年,一切条件才终于成熟。方棵和老杨盘下了克兰河边的一座锅炉房,开始了庞大的改装过程。他们将其定位为书吧,并打上了“旅行”的标签。方棵对我说,她的野心是,每一个来阿勒泰旅行的人都会到她的店里买走一本我的书。而从每一个从阿勒泰走出的人,离开前,都会到她店里买一本我的书,带向外面的世界。

书吧定名为“阿勒泰角落”……好像,是为我开的……其实,就算世上没有过这样一本书,这样的店名也是最合适的。阿勒泰本来就是地图上的一个角落,而这个小店又是阿勒泰克兰河边的一处小小角落。

为什么只有角落般的所在才令人最安心最适意呢?大概因为,放置我们身体和情感的那些容器,恰好就行,无需太大。


最后一定要说说老杨。老杨这家伙特那啥。那啥得不得了。反正就那啥。平时天然呆吧,一遇紧急情况就立马变身黄金圣斗士。比方说,昨天中午他陪我去建材店选材料,老板有些欺客,在毫无前兆的情景,他“喀嘣”一声突然变身……哎哟,咋说呢!我只好用力擦了擦眼镜片,以示,刮、目、相、看。


我所见过的最美的阿勒泰的影像是老杨拍下来的。这张我很喜欢。这个雪山庇佑下的小城。

最近因为关注到了这家书店,我收到了店主方棵寄来的信件和书籍。包裹从阿勒泰到上海,走了15天,恰好在圣诞节当天寄到。这几年来,因为书店结下的缘分已经太多。而正是这些缘分,让我有动力把关注书店、分享书店这件事继续做下去,要把这些书店背后的人和故事讲给更多的读者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