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看国学的当代意义

 汉青的马甲 2014-12-31

来源:每日新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热”在中国大陆逐渐兴起,至今仍呈向纵深发展之势。到底应该如何评价“国学热”这一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我看来,尽管“国学热”中的确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国学热”也像其他的某些“热”一样,难免出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问题,但是,站在当代中国文化当代建设的历史高度,我们依然应当在总体上以建设性的心态来看待“国学热”。全面论述这一问题显然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任务,这里只是选取了一个特别的角度,尝试从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视角来对国学的当代意义作一阐述。 

  如果要问当代中国最基本的时代使命是什么恐怕绝大多数国人都会赞成是要完全实现现代化。而这个“完全”就包括了从物质(器物)到制度到精神理念3大层面。而如果要问中国现代化的精神动力何在则不仅可能答案各异,而且对于相当一部分人而言这一问题可能根本就没有进入其思想的视野。事实上,“中国现代化的精神动力”问题也的确是我们的相关研究中需要加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世界范围内探讨这一问题最富盛名的研究成果,是由被看作20世纪西方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的马克斯·韦伯做出的。韦伯在比较宗教研究的视野中对缘起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兴起的内在精神动力问题做了考察,并得出了只有西方基督教所代表的价值系统才能成为现代化之动力、包括中国的儒教与道教在内的其他非西方宗教均不可能发展出资本主义的结论。韦伯的论断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时至今日已为人类民族文化多元开展的发展走势所否弃。世界范围内在西方主导下的现代化固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人类族群间的战争以及人生意义的迷失等越来越清楚地表明:现代西方文化并不是一个完备的价值系统,它在具有其优长的同时,也有着自身内在的问题。因此,在一种西方与非西方两分的思维格局下,试图以全盘抛弃非西方的民族传统为前提而完全照搬西方现代化的模式,已不足以真正解决当代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乃至危机。更为充分地体现出自身的特色,成为许多非西方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鲜明的理性自觉。

  在中国,在经过了长期的曲折发展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发展目标特别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题的提出,堪称在这方面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如果说前者是鲜明地突显了“中国特色”问题,后者则更进一步深入到了中国现代化之精神动力的层面。党的十六大明确地强调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显然是明确地把“民族精神”看作是中国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得以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而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传统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是在中华文化传统之中孕育和发展而成的,中华民族文化不断传承、培育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精神又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基本特质与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能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近代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直接关系到面向未来中华民族能否真正实现现代复兴、站在时代前列。而这也就是我们在今天为什么应当在总体上以建设性的心态来看待“国学热”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的某些“热”一样,难免出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问题,但是,站在当代中国文化当代建设的历史高度,我们依然应当在总体上以建设性的心态来看待“国学热”。全面论述这一问题显然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任务,这里只是选取了一个特别的角度,尝试从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视角来对国学的当代意义作一阐述。 

  如果要问当代中国最基本的时代使命是什么恐怕绝大多数国人都会赞成是要完全实现现代化。而这个“完全”就包括了从物质(器物)到制度到精神理念3大层面。而如果要问中国现代化的精神动力何在则不仅可能答案各异,而且对于相当一部分人而言这一问题可能根本就没有进入其思想的视野。事实上,“中国现代化的精神动力”问题也的确是我们的相关研究中需要加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世界范围内探讨这一问题最富盛名的研究成果,是由被看作20世纪西方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的马克斯·韦伯做出的。韦伯在比较宗教研究的视野中对缘起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兴起的内在精神动力问题做了考察,并得出了只有西方基督教所代表的价值系统才能成为现代化之动力、包括中国的儒教与道教在内的其他非西方宗教均不可能发展出资本主义的结论。韦伯的论断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时至今日已为人类民族文化多元开展的发展走势所否弃。世界范围内在西方主导下的现代化固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人类族群间的战争以及人生意义的迷失等越来越清楚地表明:现代西方文化并不是一个完备的价值系统,它在具有其优长的同时,也有着自身内在的问题。因此,在一种西方与非西方两分的思维格局下,试图以全盘抛弃非西方的民族传统为前提而完全照搬西方现代化的模式,已不足以真正解决当代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乃至危机。更为充分地体现出自身的特色,成为许多非西方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鲜明的理性自觉。

  在中国,在经过了长期的曲折发展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发展目标特别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题的提出,堪称在这方面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如果说前者是鲜明地突显了“中国特色”问题,后者则更进一步深入到了中国现代化之精神动力的层面。党的十六大明确地强调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显然是明确地把“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