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端友生年不详,卒于1130年(南宋高宗建炎四年),主要生活在北宋后期。北宋末年政治腐败,他隐居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封丘门外,躬耕蔬食,守节自重,不肯一至公卿之门。所以对官场的黑暗、官吏的卑污有高度的敏感和义愤,能予以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这首诗是有事实依据的: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任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的邓某,向徽宗宠幸的太监梁师成进献过一百斤牛酥。梁师成为徽宗时蔡京、童贯等“六贼”之一,以善于逢迎得幸,代写御笔号令,常假造圣旨,受贿卖官,权倾一时,京师人视为“隐相”,很多官僚向他摇尾以谋升进。这个邓某又是谄佞世家,宋神宗给他的父亲下过“趋向颇僻,赋性奸回”八个字的考语,他继承“家风”,表演更加突出。这首诗即就其事塑造为艺术典型,有力地揭露了北宋统治阶层的腐朽。 首四句着意刻画邓某的献媚丑态。“有客有客”,只将词语重复一下,对象便被突出显示出来,唤起读者的分外注目。这种句法始于《诗经·周颂·有客》:“有客有客,亦白其马。”后来杜甫也曾用于《同谷七歌》:“有客有客字子美。”都有突出主人公的艺术效果。“官长安”即做西京留守之意,因为汉、唐两代都以长安为西京,所以这里用长安借指宋的西京洛阳。人物摆出来了,下面三句便一笔笔勾勒他的表演。牛酥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高级食用品,炮制时需经反复熬炼,积至百斤决非易事,何况还“亲自煎”。西京留守是陪都最高行政长官,不愁弄不到几个煎牛酥的人。然而不行,一来能否尽心煎出上品,他放心不下;二来不躬亲其事,也显不出对“少师”的崇敬。所以他自卑其身,亲执贱役也就顾不得了,活画出巴结权臣的苦心。佳品既得,邀宠心切,恨不得插翅飞至。所以“倍道”日夜兼程还不够,还要加上“奔驰”即飞跑前进。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立少师、少傅、少保三孤,为仅次于宰相的职位。“少师府”即指梁师成府第。远路迢迢赶到府前,不巧主人并未在府,交给门上转呈是无法献殷勤的,只好等在门前了。“望尘且欲迎归轩”,那眼巴巴望着大路,只待尘头起时,便扑上去拜倒车前的焦灼神情如见。西晋潘岳、石崇等人谄事权臣贾谧,经常守候贾谧出行,则望其车尘而拜。“望尘”出此。作者用来刻画投献者的谄媚相,是入木三分的。这三句一写亲制牛酥,突出一个“精”字;一写亲送牛酥,突出一个“急”字,一写亲呈牛酥,突出一个“敬”字。通过这三部曲,投献者那利禄熏心、奴颜婢膝的嘴脸,便活生生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了。 直到这里为止,诗中表现了投献者一路上的兴头,热度越升越高。“守阍”以下八句是这首诗诗意的一大转折,章法上一大波澜。这八句全是守门人的话,却不啻一瓢瓢冷水向投献者兜头泼来。首先是守门人的一声断喝:“不必拿出来了,已经有人赶在第一了!”这是一大扫兴处。“其多乃复倍于此”,比百斤还多一倍,这是二大扫兴处。“台颜”,指大人的脸色。“初怡然”,钱钟书释其义说:“本来对第一笔礼很喜欢,可是收到第二笔礼,就觉得第一笔礼平常了。”(见《宋诗选》注)贵人神情如此,这是三大扫兴处。前一天,另一位献者虽居第二,但桶坚漆丽,装潢领先了,这是四大扫兴处。“今君”二句一结,第一,来迟了,已居第三位;第二,数量又少,只及他人一半;第三,装潢简陋,不过青纸包裹。投献者没有什么地方能争胜前人,听此一番言语,顿时呆若木鸡。 这首诗将粗鄙的事情庄重地说出,情味妙不可言。其意义不只是对投献者的挖苦嘲弄,而且展示一个广大的境界,由前面的一个投献者扩至三个投献者,那么,第二天、第三天,也会有第四个、第五个接踵而至。牛酥尚且如此,其他珍品异物更不用说了。权贵的门庭若市的场景,整个官场的丑恶,都在无字处呈露出来了。 “持归”二句结尾很妙。西京留守听了守门人一番话,感到“惭愧”了,但是并非为他的行为不正而惭愧,而是为他巴结权贵不及他人而惭愧,所以他就不是退缩悔改,而是暗暗下定决心,第二年再来争个头市。“辽东豕”,用的是《后汉书·朱浮传》里的一个典故。大意是说,辽东有个人,见到一头白头小猪,感到很奇特,就把它献给上官。等到他到了河东,看到所有的猪都是白色,他“怀惭而还”。这里用来比喻西京留守献牛酥的事。他百折不挠,受挫益坚,厚颜无耻,可谓绝伦,作者也就完成了这一典型的塑造。 揭露和讽刺丑恶现象的诗,远在《诗经》中就有了。但一般偏重于指斥和抨击。如《郑风·相鼠》讽刺无礼仪之人:“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直到略早于作者的徐积《赠陈莹中》诗攻击谗夫:“湘江之竹可为箭,吴江之水可淬剑。箭射谗夫心,剑斫谗夫面。”也还是偏于诅咒。这首诗则不然。诗人几乎是不动声色、冷隽客观地勾勒被讽刺对象的丑态,不着一语评论,只将它摆出来供人们观览。由于刻画得穷神尽相,收到的讽刺效果反而更好。这是一首叙事讽刺诗,中国古代叙事诗在乐府中得到发展,这首诗也取乐府风调。“行”就是乐府的名称,运用对话也是乐府常见手法。用乐府式的质朴文字,以嘲讽语调勾画对象,这样写叙事讽刺诗,形式与内容是十分和谐的。[1] |
|
来自: 昵称13991683 > 《知识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