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中风专方治疗

 学中医书馆 2015-01-02

(1)脑脉复原汤   

组成:黄芪20克,丹参15克,水蛭15克,川芎12克,寄生15克,杜仲10克,五加皮10克,黄精10克,灵芝6克,青皮9克,葛根15克,石菖蒲10克,赤芍10克,珍珠3克(冲),茯苓15克,红花10克;菊花10克,地龙15克,全蝎6克,白花蛇1条,胆星10克,海藻10克,白附子10克,黄连10克。

加减:风疾上扰,痰火搏结,去黄芪,加牛膝、川军;气血虚弱,经脉失养,加白术、人参。   

用法:水煎成500毫升,早晚两次服下,每日1剂;亦可共研细未,过100目筛,分装人胶囊,每日7.5--9克,分2--3次吞服。

疗效:本方主要用于缺血性中风,共治疗652例,基本痊愈256例,显效276例,有效10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97.2%。

(2)脑血康口服液

组成:由动物类活血化瘀药物提取制成,配方从略。   

用法:每日3次,每次10毫升。口服,昏迷者可具饲。大便于结可加服大黄粉3克;痰盛加服竹沥水。    

疗效:共治疗180例,基本痊愈107例,显效38例,有效1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90%。脑血康具有增强吞噬细胞功能、促进血肿吸收、加速纤维蛋白溶解、改善脑部微循环等作用。   

(3)清开灵注射液

组成:配方从略。    

用法:取请开灵注射液40-60毫升,兑八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8天为一疗程。

疗效:本药主要用于邪热、痰浊、瘀血等标实症状突出的中风急性期,不宜用于气虚、阳虚、脱症等。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Ⅲ例;基本痊愈32例,显效X例,有效36例,无效及死亡21例,总有效率为8L1%;治脑出血23例,基本痊愈7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及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1.3%。 

(4)红丹    

组成:丹药(系水银、火硝、皂矾、食盐炼制而成)50克,石青(白砒、硫磺炼制而成)25克,银翠(银块、石青炼制而成)156克,麝香25克,牛黄5克,羚羊角5克,熊胆5克,冰片5克,枣泥250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充分混合,以枣泥为粘合剂,研匀搓丸,每丸0.5克。以朱砂为农,装瓶密封备用。口服或鼻饲,每天2次,每次1丸,7天为一疗程。  

疗效:除脑水肿加甘露醇外,以本药治疗371例,基本痊愈171例,显效84例,有效90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93%。   

(5)再生丸  

组成:全蝎、麝香、鹿茸、白花蛇、当归、川芎、赤芍、杜仲;防风、木瓜、天麻、桂枝、高丽参、马钱子、全瓜萎、枸杞等共30味。

用法:鹿茸切片油炸,马钱子沙炒去毛皮。余药按常规炮制。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炼蜜为丸,每丸为2.5克。每晚服3--5丸,最大量不超过7丸。如需白天服,以1、2丸为宜。妊娠、重感冒、腹泻及血压过高者禁用。2-3个月为二疗程。

疗效;共治疗300例,基本痊愈279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7.7%。 

(6)血栓解

组成:水蛭、郁金、川芎。  

用法:上药以1.5:2:3的比例进行粉碎、混合,加入赋形剂后压制成片,每片重0.3克。每日服3次,每次6片。

疗效:共治疗211例,基本痊愈97例,显效73例,进步5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为82.9%。

(7)参麝活络丸。  

组成:系在大活络丸基础上减去21味药,增加三七等,共34味。配方从略。

用法:每丸重3克,1日2次,每次1丸,3个半月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73例,基本痊愈79例,显效32例,有效5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3.1%。  

(8)抗瘫灵  

组成:制马钱子300克,水蛭30克,白花蛇20克,川芎30克;蜈蚣30克。    

用法:马钱子按药材炮制规范加工。先将白花蛇和蜈蚣共研纫粉(以减少毒副作用),再与研为细粉的其他三药合匀,装入胶囊,每粒含药粉3克,贮瓶备用。于每晚睡前开水送服1-5粒。服后即卧床,切忌活动。应从小剂量开始服,服后肢体有蚁行、灼热或麻木感,均属正常反应。如无此反应,次日递增2粒,以后隔周递增1粒,连服90天,停服2-3月。 

疗效:共治疗100例,基本痊愈31例,显效38例,有效2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 

4.治中风老中医经验

何任医案    

包XX,女,64岁。1974年5月3日初诊。患者中风以后,半身不遂,口水流涎,语言蹇涩,尿多不禁,脉缓。宜益气通络。

处方:黄芪30克,地龙4.5克,炒僵蚕9克,当归9克;川芎4.5克,山萸肉6克,桃仁6克,红花6克,石菖蒲6克,赤白芍各6克。7剂。

于5月10日复诊。服后流诞见少,尿略减,半身稍能活动。原方再续:黄芪30克,当归9克,川芎4.5克,地龙6克,桃仁6。克,石基蒲9克,熟地12克,白芍12克,红花9克,萸肉9克,钩藤12克10剂。上方服完已能扶持起立,言语大致清楚。   

按:王清任补阳还五汤是治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的有效方剂。本病属气虚血滞,脉络瘀阻的症候,系本方之适应症。以黄芪补气为主,配合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等活血通络之品,使气足血行,脉络得通而获效。

5.用药规律

中风用药,古今有所不同,分述如下: 

(1)对历代医家409首方中统计,中风用药333种,其中应用较为集中的药物:  

(2)对民国初年以前部分著名医家共23位的56则医案(实际统计51则)统计表明;用得最多的是甘草,其次依次为茯苓、人参、半夏、白术、陈皮、当归、生姜、黄芪、牛膝、竹沥、麦冬、熟地(10次以上)。

(3)建国后部分医家统计77例医案。用药221种,用得最多的是当归(50次),其次为白芍、钩藤、茯苓、甘草;半夏、牛膝、生地、菖蒲、地龙、黄,芪(30次以上)。  

(4)对舶年代发表的20首专方(治疗人数2656例)用药情况统计,归纳如下:   

由上可以看出,古代用药以扶正祛邪、补益气血、法风除痰为主。多用味甘之药,少用苦寒之晶,与受内虚邪中学说影响有关。民国初以前用药品种及使用规律大致与古方剂类似,以扶正祛邪为主,但顺气祛痰、养血熄风药物增加。建国后,在用药上则重视养血益气、平肝熄风。近十余年来,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急剧增加。曾对黄芪、当归、川芎、红花、赤芍、桃仁中所含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发现含有铁、锰、铜、铬、锝等,对中风患者的微量元素失常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表明活血益气的药物对治疗中风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