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4-08-13 16:12:00 来源:解放军报 说两句 分享到:
各大单位把这项工程纳入党委工程,制定相应规划计划,如总装“双百计划”、空军“258梯队计划”等,构建起与创新人才工程衔接配套、梯次递进的选拔培养体系。 创新人才工程实施以来,支撑推动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不断健全,引领保障人才发展的制度机制持续完善,凝聚激励人才作为的环境条件日趋优化,分3批共选拔出603名培养对象。一支崭新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悄然崛起。 一批超常举措筑起创新人才的高地 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培养大批能够担当科技强军重任的高端人才,既要探索“长治之策”,又要采取“非常之举”。创新人才工程以战略思维和前瞻眼光优化培养模式,精心打造科技领军人才方阵。 ——突出高端引领。名师出高徒,大“家”育英才。为让培养对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创新人才工程先后聘请541名军内外院士专家担任带教导师,通过定期指导、项目合作等方式,带领培养对象进入学术圈子、带上学术高地、带出学术团队。用帅才带将才,使高层次人才培养变“概略瞄准”为“精确制导”,缩短了人才成长周期。 ——开放融合培养。院子里驯不出千里马,创新人才工程坚持开阔眼界、开阔胸襟、开阔思路,加强与作战部队、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走开放式融合培养路子。依托国家知识更新工程,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单位共同开办了10期前沿技术高级培训班;联合中国工程院开展“院士军营行”活动,举办三届创新人才工程学术交流大会,围绕战略前沿技术开展跨领域跨军种研讨交流。并先后组织50多名培养对象赴国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集中培训、技术考察和学术交流。 ——建强团队助推。人类科学发展史表明,科技人才成长存在“共生效应”,名师大家往往产生于优秀团队。为此,总政专门下发《加强军队科技创新团队人才建设若干规定》,对团队人才引进、经费支持和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培养对象以项目任务为牵引,打破内部编制、专业限制组建攻关团队,发挥他们培养新人、提携后学的种子和酵母作用。培养对象陈志杰带领优秀青年科技骨干组成突击力量,全力打造我国“空中高速路”,使空中通行能力实现数倍增长,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搭建平台锤炼。平台高度决定视野宽度,创新人才工程注重将培养对象放到实践一线摔打,有计划安排参加重大军事演习演练、武器装备试验和非战争军事行动。据统计,培养对象先后400多人次参加了联合军演、远洋护航、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在技术保障、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同时,组织系统学习研究钱学森科技创新思想,举办科技创新文化论坛,开展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大讨论,用老一辈科学家价值追求引导培养对象坚定科技强军志向,争做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践行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