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VVVVV慈道

 我的书海601 2015-01-02
 本帖最后由 漂流瓶 于 2011-11-4 14:07 编辑

“上爱下曰慈”是古人对慈的解释。在此专指父母对子女应尽之道。父母对子女除了负养育之责而外,更为重要的是对子女的培养教育。正常人爱孩子是不学而能的,所以无需谁来赞许,不过有许多做父母的极易流于溺爱。爱的过分,便可能害了孩子,且贻患无穷。比如从小娇生惯养,到应该自立的时候,还处处依赖父母,这实际是把孩子害了。

先生说:“老人给下辈人预备许多财产,这样人不是慈爱子孙,正是欺侮子孙,他以为子孙不能谋生,无力吃饭,所以大事准备。对外人刻薄悭吝,专为子孙积蓄,子孙任何经验也没有,就知道吃喝玩乐,到后来真落到没有饭吃不能谋生了!”这样的老人,不仅不是慈爱,恰恰是把子孙给坑了!

更有甚者,拿不义之财或贪赃枉法来的钱,留给子孙。先生说:“这种财产留给子孙,和留毒药给子孙有什么不同?自己造孽,儿孙受罪,真是自作自受!”

人们都知道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那么家庭的真正宝贵财富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培养出理想的孩子。如果没有好的下一代,即便有再多财产,也不够儿孙的挥霍,反而成为他们走上罪恶道路的催化剂。所以儿孙的命运,不在于父母是否留有更多的财富,而是看是否有良好的教育。所以更为关键的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极为重要的老师,父母的言语动作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身教胜于言教。父母要求孩子不要做的事情,自己必须首先不做。比如教育孩子不要赌博,要远离低级趣味,那么父母必须首先做到不赌博,远离低级趣味。否则只教育孩子,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古人说:“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确有道理的。

做父母的能孝敬老人,在生活的细节上处处尊敬老人,那么自己也会得到孩子的尊敬,这是最为明显的例证,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在此基础上,再教育孩子好好学习,敦品立德,自会收到理想的效果,这便是最大的慈。所以教和养是分不开的。

儿女在少年时,父母就应该将清正廉洁之道灌输给他们,免得到成年时误入歧途。先生说:“现在当父母的,拿血汗的金钱培养子弟读书,把子弟培养成了,也作官了,拿回来的钱多半是贪赃枉法的钱。拿血汗钱而换来孽钱,真是赔账得很!”待造成恶果,悔之晚矣!这样的实例还少吗?难道父母就没有责任吗?

常言说“棍头出孝子”,这话是极无道理的。试问古往今来,哪个有成就的人是父母打出来的?往往父母打孩子,都是因孩子犯了错误,生气了,才打孩子。实际是拿孩子泄愤,不是教育孩子。孩子当时害怕了,过后又忘了。这叫“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民国十五年九月,在长春开家庭教育大会时,有一天,女义学的学董们从会场回住处,路上看见一个人,用木棒打儿子,打得头破血流。学董们有认为打得对的,也有人认为不对的。最后请问先生,先生说:“我是庄稼人,举个庄稼例子,种地时,谷种要是着了热,你们说种下去能不能出呢?”有人回答说:“能出。”先生说:“出是能出,可不能结子啦。因为谷脐着热,长出来的苗一定不好。人也是一样,父亲的性情乖张,子女准不听话;母亲的心要不正,子女的品行就不端,这全是先天受病。他现在把儿子打死,也没有用啦!要研究胎教,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先生说:“打骂孩子是四大恶风之一。”(四大恶风包括打骂妻子,打骂孩子,兄弟争分财产,走人情来往。)

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心理,才能教育孩子。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父母只是一味地严加管教,不能对症下药,常常是浪费了语言,浪费了情感,孩子不仅不能接受,反而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小孩心中无小事,大人只知道按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往往事与愿违。

农夫种地侍弄小苗,必须懂得小苗成长的规律,如违反了它的规律,庄稼一定长不好。培养孩子,绝对不是“有奶便是娘”那么简单,培育孩子并不是单纯养和爱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教的问题。西方有一位哲人说的好,“爱护子女,连老母鸡都会”。所以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如何教育子女是一门最大的学问,这也正是把慈道列为伦理道德中重要课题意义之所在。

子女长大成人之后,父母怎样算慈?先生说:“儿女是世上的,有了能力应给世上服务。要是因为父母,把子女累在家里,在子女方面是小孝,在父母方面就是不慈啦!”

                  ——来自山沟的大智慧 下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