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谷类 胡麻 《本草纲目》:伤中虚羸,补五内,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弘景曰:服食胡麻,取乌色者,当九蒸九暴,熬捣饵之。断 谷,生长,充饥。 白油麻 《本草纲目》:治虚劳,滑肠胃,行风气,通血脉,白发返黑。甄权曰:巨胜乃仙经所重。以白蜜等分合服,名静神丸。治肺气,润 五脏,其功甚多。亦能休粮,填人精髓,有益于男子。时珍曰:胡麻取油以白者为胜,服食以黑者为良,胡地者尤妙。取其黑色入通于肾 ,而能润燥也。 麻仁 《本草纲目》:补中益气,久服,肥健不老。服食法:麻子仁一升,白羊脂七两,蜜蜡五两,白蜜一合,和杵蒸食之,不饥耐老。久 服不饥,麻子仁二升,大豆一升,熬香为末,蜜丸,日二服,耐老益气。 小麦 《本草纲目》:除客热,止烦,渴咽燥,利小便,养心气。孙思邈云:麦养心气,与素问合,夷考其功,除烦、止渴、收汗,和溲、 止血,皆心之病也。小麦一升,通草二两,水三升,煮一升,治老人五淋,身热腹满。用小麦一升,醋一升渍之,晒干为末,以海藻洗, 研末三两,和匀,每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治项下瘿气。 面 《本草纲目》:补虚,久食,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养气,补不足,助五脏。孙思邈:多食,长宿辟,加客气,畏汉椒、萝卜 。 大麦 《本草纲目》:为五谷长,消渴除热,益气调中,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止泄,不动风气,久食,令人肥白, 滑肌肤。为面,胜于小麦,无燥热。平胃止渴,消食疗胀满,久食,头发不白。 荞麦 《本草纲目》: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魏元君济生丹:用荞麦炒焦为末,鸡子白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 汤下,日三服,治男子白浊,赤白带下。荞麦面每服二钱,沙糖水调下,治禁口痢疾。 稻 《本草纲目》:做饭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霍乱烦渴,久泄食减,自汗不止,虚劳不足。梅花汤:用糯谷炒出白花、桑根白皮等 分,每用一两,水二碗,煎汁饮之,治三消渴病。糯米、小麦麸同炒,为末,每服三钱,米饮下,或煮猪肉点食,治自汗不止。糯米入猪 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日日服之,治虚劳不足。 粳 《本草纲目》:益气,止烦止渴止泄,温中,和胃气,张肌肉,补中,壮筋骨,益肠胃。 籼 《本草纲目》:温中益气,养胃和脾,除湿止泄。时珍曰:籼亦粳属之先熟而鲜明之者,故谓之籼。 稷米 作饭食,安中利胃宜脾。羊肉一脚,熬汤,入河西稷米、葱、盐,煮粥食之,补中益气。 黄粱米 《本草纲目》:益气,和中,止泄。黄粱米粉半升,水升半,和绞如白饮,顿服,治霍乱烦躁。 白粱米 《本草纲目》:除热,益气,除胸膈中客热。白粱米粉五合,水一升,和煮粥食,治霍乱不止。 青粱米 《本草纲目》:胃痹,热中消渴,止泻利,利小便,益气补中,轻身长年,煮粥食之。 粟 《本草纲目》: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治胃热消渴,利小便。以陈粟米炊饭,食之,良,治胃热消渴。 秫米 《本草纲目》:寒热,利大肠。秫米一把,鲫鱼鮓二脔,薤白一虎口,煮粥食之,治赤痢不止。 薏苡仁 《本草纲目》:筋急拘挛,不可屈伸,久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薏苡仁粥,治久风湿痹,补正气,利肠胃,消水肿,除胸 中邪气,治筋脉拘挛。薏苡仁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 大豆 《本草纲目》:大豆有绿、褐、黑三种。有大、小两类:大者出江、浙、湖南、湖北;小者出他处,入药力更佳。 黑大豆 《本草纲目》:久服,令人身重。服食大豆,令人长肌肉,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补虚能食。大豆五升,如作酱法,取黄捣末, 以猪肪炼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温酒下,神验秘方也。肥人不可服之。 绿豆 《本草纲目》: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补益元气,和调五脏,安精神,行十二经脉,去浮风,润皮肤,宜常食之,煮汁,止消 渴。扁鹊三豆饮,用绿豆、赤小豆、黑大豆各一升,甘草节二两,以水八升,煮极熟,任意食豆饮汁,七日乃止,治天行痘疮,预服此饮 ,疏解热毒,纵出亦少。 绿豆粉 《本草纲目》:解诸热,益气,解酒食诸毒,霍乱吐利,解烧酒毒,外肾生疮。绿豆粉、白糖各二两,新汲水调服,治霍乱吐利。绿 豆粉、蚯蚓粪等分,研涂之,治外肾生疮。绿豆粉荡皮,多食之即解烧酒毒。 豌豆 《本草纲目》:消渴,淡煮食之,调营卫,益中平气,煮食,下乳汁,可作酱用。 缸豆 《本草纲目》: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数,解鼠莽毒。 白扁豆 《本草纲目》:和中,下气,补五脏,主呕逆,久服头不白,赤白带下,消渴饮水。白扁豆炒为末,用米饮每服二钱,治赤白带下。 面筋 《本草纲目》:解热和中,劳热人宜煮食之,宽中益气。 饭 《本草纲目》:日进一合,不饥,益颜色,坚筋骨,能行,益肠胃,补髓,灭三虫,久服变白却老。 小麦粥 《本草纲目》:止消渴烦热。 《食物本草》:止消渴烦热。 寒食粥 《本草纲目》:咳嗽,下热气,调中。 《食物本草》:主灭疤痕及杂疮,研末敷之。烧灰酒服,治食本米成积黄瘦。用此饭烧研,治伤寒食复,米饮服二三钱,效。 糯米、秫米粥 《本草纲目》:益气,治脾胃虚寒,泄痢吐逆,小儿痘疮白色。 粳米、籼米、粟米、粱米粥 《本草纲目》:利小便,止烦渴,养脾胃。 《食物本草》:主利小便,止烦渴,养脾胃。 赤小豆粥 《本草纲目》:利小便,消水肿脚气,辟邪疠。 《食物本草》:利小便,消水肿脚气。 绿豆粥 《本草纲目》:解热毒,止烦渴。 薏苡仁粥 《本草纲目》:除湿热,利肠胃。 莲子粉粥 《本草纲目》:健脾胃,止泄痢。 芡实粉粥 《本草纲目》:固精气,明耳目。 栗子粥 《本草纲目》:补肾气,益腰脚。 薯蕷粥 《本草纲目》:补肾精,固肠胃。 芋粥 《本草纲目》:宽肠胃,令人不饥。 百合粉粥 《本草纲目》:润肺调中。 胡萝卜粥 《本草纲目》:宽中下气。 豆腐 《食物本草》:主宽中益气,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清热散血。 麻腐 《食物本草》:利肠胃,解热毒,滋益精髓,最利老人。 粉皮 《食物本草》:清热解毒,调和五脏,安养精神,润泽肌肤。性稍寒凉,脾泄者勿食。 索粉 《食物本草》:滋脏腑,益肠胃,凉血解诸毒,凉大肠,止下血。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第二十四章食养食治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