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右思想家》丛书序

 老樟xy67896789 2015-01-03
 

江西春秋属吴地,战国属楚地,秦为九江郡,汉为豫章郡。汉代豫章的辖区已与后来的江西省大略相当,其文化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获得很大发展。中唐开元时设江南西道,宋代以来,江西文化名人辈出。宋元明时代江西学者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他省少见其比,宋代著名诗人、学者杨万里曾说“近世人物之盛,莫江西若者”,便是一个明证。这里所说的江西学者,当然主要指江西籍的各代学者,事实上,江西与宋代以来学者的关系,与当时文化的关系,也包括那些在江西流寓、仕宦,对江西文化有重要影响的士大夫。唐宋以来的文学大家且不说,以宋代思想而论,江西学者贡献实在突出:欧阳修直承韩愈,因文见道,著《本论》辟佛,发道学之端;刘敞经学独步一时,一时经学学者无不折服。李觏著《周礼致太平论》于先,王安石得君行道于后,“荆公淮南杂说初出,见者以为孟子”,新学得行于朝者逾百年。周敦颐长期在江西作官,晚寓居九江,终老于庐山之畔,其学术流传自庐山濂溪而始。南渡以后,朱子发明二程、横渠之说,乾淳绍庆间俨然为儒学宗主,而朱子故籍婺源,今属江西;且朱子曾守南康三年,复兴白鹿洞书院,江西学子之得益,甚于他省。与江西尤有关系者为金溪陆氏,当时称为江西之学;陆象山之学自得于孟子,与朱子二分天下,其挺立卓越,不可谓与江西文化无关。朱子讲学闽北,门人江西来学者亦复不少,黄东发《日抄》言及朱子门下乃谓“江西则甘吉甫、黄去私、张元德……,皆号高弟子”。元代大儒最称博学者为吴澄,草庐既承朱子的学术格局,又称赏陆氏德性之学,有综合返本气象。明代江西学术之盛,人物之多,更超越宋代,吴与弼倡道于大江之南,其门下胡居仁承之于后,敬斋学术之精,明代朱学之中惟整庵可与相比,二人皆江西人,故不可谓江西皆主王学。王阳明起自越中,但其致良知之学,发于江西,此乃众所周知;故阳明死后,江右为之主流,浙中且不及也。江右王门诸贤,邹东廓为王门之首,见于湛甘泉的肯定,必然不虚。双江、念庵主静,欧阳南野主动,两峰、师泉、明水皆亲炙阳明,王塘南为再传,这些江西王学者都可以说是阳明学的中坚。颜山农、何心隐、罗近溪,虽承自泰州,而各自发越,其中近溪尤有影响。黄梨洲著《明儒学案》,王门学案,江右独占其九,浙中才占其五,江西学术在全国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唐宋以来,江西佛、道之盛,大德大师历代涌现,就不必在这里说了。江西具有如此丰厚的近古文化资源,全国其他地区很少能与之相比,江西人理当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思想文化与地域的关系是晚近思想史和历史学颇加关注的领域,其中的问题相当复杂,难以一概而论。就中国而言,从先秦时代以来,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已经十分频繁,轴心时代以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完全孤立地自己发展的。而同时,由于交通不便造成的对人的交往活动的限制,又使得各地的文化传统和氛围得以保持为特色,对于个人来说,这些特色往往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生活与文化的环境对人的性格和思想的形成的作用不可忽视。象江西陆氏,他们的学说主张传播南北,但陆氏兄弟不由师传,因读孟子而自得之,不能说与江西抚州的风土人情、地方文化全无关系。宋元明时期的五、六百年间,为什么只在江西出现了这么多杰出的文化人物,为什么江西文化得到如此繁荣的发展,“江右思想家丛书”正是为解答这一问题,更深地发掘江西的文化资源,而作的尝试,是很有意义的。

江西古代文化的繁荣当然与这一历史时期江西经济的繁荣发展有关,“江右思想家研究”则更注重这一时期的江西学术文化传统,在塑造江西文化英杰方面所发生的作用。自然,所谓江西学术自始至终是多元的,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发展趋向,但无论是为学的学风,还是学术的方向,有没有一些居于多数或较为突出的可称为江西特色的东西呢?在历史上确有一些人对此有些涉及、有所概括,特别是江西以外的人士从他者的角度作出的一些观察,可能也有值得参考之处。如朱子一生中因关注陆学,而多次论及“江西人”“江西学术”,撇开朱子与陆学的分歧不论,他对江西学人的看法可归结为几点,第一是“志大”,即志向高远,有建立体系的气魄;第二是“耻与人同”,即江西的学风不喜欢依傍或附和他人,致力建立有创新意义的新说;第三是“坚执”,即坚持自己的学说主张,不随风气而轻易改变,也不因有人批评而有所动摇;第四是“秀而能文”,文采飞扬,富于雄辩,文章特好。

总之,江西自宋代以来,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江西思想家的学术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江西现代文化的丰厚资源;深入研究江西思想家不仅可以掌握宋明思想运动的重要部分,而且对深入理解这些思想家与江西传统文化的关联十分有益,对振兴当代江西文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友人郑晓江、杨柱才教授主编《江右思想家丛书》,旨在“全面探讨江西思想家丰富而精彩的思想,揭示其独特之内容与个性,寻求江西思想家群体精神内在的相关性,以及与江西区域人文社会的内在关联性,以期推进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深入”。编创伊始,主事者属序于我,我对此项工作极表赞赏,因将我的感想叙之如上。我深切期望,在21世纪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的大时代,江西文化的复兴能走在全国的前列!

                              

 

                         2004522于北京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