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后的童年你懂吗?

 真友书屋 2015-01-03
看见身边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动不动就沉浸在手机和iPad里,我真想说一句你们真是弱爆了。成长在80年代的成都东郊,我长大的时候没有ipad没有网络没有各种新奇的电子设备也没有什么零花钱,但我玩的花样比你们多、多、了!

文:春晓,图画:素人
跳皮筋:一个好的游戏,除了能要让玩家能不断进阶,并且拿今天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训练当事人团队协作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有比跳皮筋更经典的游戏吗。


游戏开始时,A组出两个人,一人一头,单脚用脚踝(最瘦的地方)蹦皮筋,由B组的人来跳。开局至关重要,因为如果皮筋蹦得足够窄,对方就很难插足进去。随着局数提高,负责蹦皮筋的人要用双脚把皮筋蹦得越来越开,让对方跳的难度越来越大。


我第一次遭遇到民主的暴政就是在跳皮筋时。因为小伙伴嫌我腿粗(准确说是脚踝粗),坚决不要我第一局蹦皮筋。我觉得非常愤慨。


到现在几乎看不到人跳皮筋了。这让我一直觉得很困惑。这么低碳环保价廉物美老少咸宜而且又不占地方的游戏,怎么也不能输给郑多燕吧?

捉迷藏:不解释了吧。跑的人一定要跑得快(训练反应),捉的人数数一定要数到位(考验诚实)。同时,藏身的地方一定要出其不意(机智取胜)。由于我从小就跑不快,因此并不是很擅长这个游戏。

步子(跨步):这个是在我们那个年代风靡成都东郊城乡结合部的游戏,貌似现在也销声匿迹了。游戏是这样玩的:先“石圈儿”(就是猜拳,剪刀石头布),一直输到最后的人为追赶方。赢的人(人数可以为多于1人)跨两步,输的跨一步,以此类推。跨两步的所有人手牵手。跨一步的要尽量伸长手,把站在前面的一排拉倒。前面的要竭尽全力不被她拉倒!

这个游戏相当有利于拉伸肌肉、骨骼和关节,并锻炼灵活性和柔韧性,功效雷同现在十分流行的瑜伽。并且很利于锻炼一对多、处于落后情况时的你的意志和韧性。
骑自行车:学会骑自行车在那时是很酷炫的一个事儿。我是在我爸28的自行车上学会骑车的。后来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在府青路立交桥刚刚修好还没有通车的时候,我们的乐趣是骑车着从桥上冲下来。如果那时候知道什么是“任性”的话,我会告诉你那真的是很任性。


那个时代,艺高人胆大的小伙子都在马路上丢双手骑车,同时脸上流露出毫不在意的表情。我也曾试图模仿过,不过立即就摔倒了。以后就再也不敢了。

放风筝:没有什么比看见自己的风筝高高地飞在天空上更有成就感的事了。放风筝要点是一定要买结实的钓鱼用的渔线。而且形状花哨的风筝都中看不中用,很难放。纸质的风筝比塑料的风筝好放。我那时比较流行的形状是纸质的金鱼和蝴蝶形状风筝。


放风筝其实是项很浪漫但是又比较挑地方的活动,特别适合北京这种动不动就狂风大作的地方(在风平浪静的成都,那时我们多么渴求来阵风啊,简直就是望眼欲穿)。而且有助于从小预防颈椎病。


烧树枝:找一个空旷的地方,找点树枝来烧。看着火光燃起来,特别有成就感,特别是在阴冷潮湿的冬天,有取暖的功效。如果有土豆,顺便丢两个进去,美味无比。


这个游戏可以训练野外生存技能和厨艺。效果雷同现在说的camping (露营)。

踢毽子,掸牛牛(打陀罗。can, 3声。四川方言词典中谓:用条状物抽打。掸耳屎等类。牛牛,指陀罗),滚铁环:这几个我都不太擅长。不过它们的优点是一个人也可以玩。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能呆着、能自娱自乐是小孩特别需要培养的能力。老是要“找人玩”的人,长大了也多多少少会变成别人的负担。
我的意思是,下次遇到老来烦你的人,你可以考虑送他/她一个铁环。让他“滚”去吧!

好了,其实玩什么真的不重要。新年到了,祝大家一颗不老的童心,和几个跟你一起欢笑流泪的好朋友(希望不是你的手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