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潜丸 (滋养苦泄法)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 龟板 黄柏各四两 知母 熟地各二两 牛膝三两五钱 芍药一两五钱 锁阳一两 虎骨一两 当归一两 陈皮七钱五分 上为末,煮羯羊肉,捣为丸,桐子大,淡盐汤下。 【主治】肾阴不足,筋骨痿软,不能步履。 【方论选萃】 明·李中梓:人之一身,阴气在下,阴不足则肾虚,肾主骨,故艰于步履。龟属北方,得天地之阴气最厚,故用以为君。虎属西方, 得天地之阴气最强,故用以为臣。独取胫骨,从类之义也。用此二物者,古人所谓草木之药性偏难效,气血之属,异类有情也。黄柏、知 母所以去骨中之热也;地黄、归、芍所以滋下部之阴。阴虚则阳气泄越而上,故加锁阳以禁其上行。加陈皮以导其下降。精不足者,补之 以味,故用羊肉为丸。命曰虎潜者,虎,阴也,潜,藏也,欲其封闭气血而退藏于密也(《删补颐生微论》)。 清·王又原:肾为作强之官,有精血以为之强也。若肾虚精枯,而血必随之,精血交败,湿热风毒遂乘而袭焉。此不能步履、腰酸、 筋缩之症作矣。且兼水火,火胜灼阴,湿热相搏,筋骨不用宜也。有用黄柏清阴中之火,燥骨间之湿,且苦能坚肾,为治痿要药,放以为 君。虎骨去风毒,健筋骨,为臣。然高原之水不下,母虚而子亦虚,肝脏之血不归,子病而母愈病,知母清肺原,归、芍养肝血,使归于 肾;龟禀天地之阴独厚,茹而不吐,使之坐镇北方;更以熟地、牛膝、锁阳、羊肉群队补水之品,使精血交补;若陈皮者,流血行气,兹 又有气化血行之妙。其为筋骨壮盛,有力如虎也必矣。《道经》云:虎向水中生,以斯为潜之义焉。夫是以命之曰虎潜丸(《古今名医方 论》)。 清·叶仲坚:痿原虽分五藏,然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内经》云: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又曰:阳气内伐,水不胜火,则骨 痿髓虚,故足不任身。骨痿者生于大热也,若视为虚寒而投以桂、附,多致不救。是方以虎名者,虎于兽中禀金气之至刚,风生一啸,特 为肺金取象焉;其潜之云者,金从水养,母隐子胎,故生金者必丽水,意在纳气归肾也。龟应北方之象,禀阴最厚,首常向腹,善通任脉 ,能大补真阴,深得大潜之义者;黄柏味厚,为阴中之阴,专补肾、膀之阴不足,能使足膝中气力涌出,故痿家必用二者为君,一以固本 ,一以治标,恐奇之不去则偶之也。熟地填少阴之精,用以佐色版;知母清太阴之气,用以佐黄柏;牛膝入肝筋,归、芍佐之,肝血有归 ;陈皮疏之,气血以流,骨正筋柔矣。又虑热则生风,逗留骨节,用虎骨所以驱之;纯阴无阳,不能发生,使锁阳所以温之。羊肉为丸, 补之以味;淡盐汤下,急于入肾。斯皆潜之为义(《古今名医方论》)。 清·王晋三:虎,阴兽。潜,伏藏也。脏阴不藏,内热生痿者,就本脏分理以伏藏其阴也。故用龟甲为君,专通任脉,使其肩任三阴 ,臣以虎骨熄肝风,丸以羊肉补精髓,三者皆有情之品,能恋失守之阴,佐以地黄味苦补肾,当归味辛补肝,使以牛膝行血,陈皮利气, 芍药约阴下潜,知、柏苦以坚之,琐阳涩以固之,其阴气自然伏藏而内守矣(《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费伯雄:虎潜丸,息肝肾之虚风。风从虎,虎潜则风息也。惟知柏苦寒,用以泄肾经之邪火则可;若谓补肾滋阴,则予不以为是 ,不如用枸、菟等类为佳(《医方论》)。 【近代验证】 例一 陈念祖治痿证案(《南雅堂医案》)。 病痿有年,两足软弱,不能步履。是症治法,拟独取足阳明一经。盖足阳明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藉以束骨而利其机关;阳 明虚则不能受水谷之气,以布化精液,是以致成痿躄。今师丹溪法以虎潜丸主之。 大熟地三两酒炒 黄柏三两盐水炒 肥知母三两盐酒炒 龟板四两 当归身二两 炒白芍二两 淮牛膝二两 锁阳一两五钱 虎胫骨 一两五钱 陈皮一两五钱 干姜五钱 上药十一味,杵研为末,用羯羊肉酒煮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盐场或姜汤送下。 【按语】 《素问·痿论》:“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 不任身,发为骨痿。”朱氏此方,取熟地、龟版、羊肉补肾添精扶羸;锁阳、虎骨、牛膝壮筋骨而补奇经;黄柏、知母清泻相火。合而成 方,滋肾水之不足,泻相火之有余。诚《素问》“知标与本,用之不殆”焉。 附方一 大补阴丸 (滋阴泻火法)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 黄柏盐酒炒 知母盐水炒,各四两 熟地酒蒸 败龟板酥炙,各六两 右四味,为末,猪脊髓蒸熟,炼蜜为小丸,每服三钱,淡盐汤下。 【主治】治阴亏火旺,肺痿咳血,骨蒸盗汗或烦热易饥,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方论选萃】 清·汪讱庵:此足少阴药也。四者皆滋阴补肾之药,补水即所以降火,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也。加脊髓者,取其能通肾命,以 骨入骨,以髓补髓也(《医方集解》)。 清·王晋三:丹溪补阴立法,义专重于黄柏,主治肾虚劳热,水亏火炎;以之治虚火呃逆,亦为至当。《难经》言:逆气而里急,冲 之为病也。以冲为阴脉之海,并足少阴之脉,行乎幽门通谷夹巨阙而上,故丹溪谓呃逆属于肝肾之虚者,其气必从脐下直冲上出于口,断 续作声。第肝肾之气,在下相凌,左肾属水,不能自逆,而右肾为相火所寓,相火炎上,挟其冲气,乃能逆上为呃。主之以黄柏,从其性 以折右肾之相火,知母滋肾水之化源,熟地固肾中之元气,龟版潜通奇脉,伏藏冲任之气,使水不妄动。治虚呃用参术汤下之者,人之阴 气,依胃为养,胃土损伤,则相火直冲清道而上,此土败于根火之贼,当崇土以制龙雷之火也;(《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陈修园:知、柏寒能除热,苦能降火,苦者必燥,故用猪脊髓以润之,熟地以滋之,此治阴虚发热之恒法也。然除热只用凉药, 犹非探源之治。方中以龟版为主,是介以潜阳法。丹溪此方,较之八味地黄丸之力更优。李士材、薛立斋、张景岳辈以苦寒而置之,犹未 参透造化阴阳之妙也(《时方歌括》)。 清·张秉成:夫相火之有余,皆由肾水之不足,故以熟地大滋肾水为君。然火有余则少火化为壮火,壮火食气,若仅以滋水配阳之法 ,何足以杀其犯獗之势?故必须黄柏、知母之苦寒入肾,能直清下焦之火者以折服之。龟为北方之神,其性善藏,取其甘寒益肾,介类潜 阳之意,则龙雷之火,自能潜藏勿用。猪为水畜,用骨髓者,取其能通肾命,以有形之精髓而补之也。和蜜为丸者,欲其入下焦,缓以奏 功也(《成方便读》)。 清·吴谦等:朱震亨云: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宜常养其阴,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斯无病矣。今时之人,过欲者多,精血既亏, 相火必旺,真阴愈竭,孤阳妄行,而劳瘵、潮热、盗汗、骨蒸、咳嗽、咯血、吐血等证悉作。所以世人火旺致此病者,十居八九,火衰成 此疾者,百无二三。震亨发明先圣千载未发之旨,其功伟哉!是方能骤补真阴,承制相火,较之六味功效尤捷。盖因此时以六味补水,水 不能遽生;以生脉保金,金不免犹燥。惟急以黄柏之苦以坚肾,则能制龙家之火;继以知母之清以凉肺,则能全破伤之金。若不顾其本, 即使病去犹恐复来,故又以熟地、龟板大补其阴,是谓培其本、清其源矣。虽有是证,若食少便溏,则为胃虚,不可轻用(《医宗金鉴· 删补名医方论》)。 近代·冉先德:本方骤补真阴,承制虚火,较之六味功效尤捷,主治劳瘵、盗汗、骨蒸、咳嗽、咯血、吐血等证,由阴虚火旺所致者 。方中知母、黄柏清泻虚火,保存阴液,朱丹溪认为“火旺而致病者,十居八、九;火衰而成此疾者,百无一、二”,故欲补阴血,必先 泻火,泻火即是存阴;熟地、龟板滋补肾阴,育阴潜阳,滋水以制火。合为泻火与补阴相配之剂,泻火可助养阴之效,养阴可助邪火之力 ,较之六味地黄丸单纯补阴,阴不能速生,稍高一筹(《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近代验证】 例一 熊寥笙治牙痛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二》)。 范某某,女,30岁。 主诉:患牙痛已七日,去市口腔医院诊治,内服西药痛不减,建议做拔牙手术,病者因上下大牙均疼痛,恐不胜其术,更怕拔时痛不 可支,遂求中医诊治。 诊查:证见满口上下牙热痛,漱冷水痛稍缓,入夜尤痛不可忍,脑如针刺,连续三夜未能入睡。舌质红,脉洪数。 辨证:证属虚火牙痛。 治法:宜滋阴补肾。拟大补阴丸加味。 处方:生地黄24克 炒知母12克 盐水炒黄柏12克 炙龟板24克 淮牛膝12克 地骨皮12克。 三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药后痛止病愈,牙坠如故。复诊嘱服知柏地黄丸以巩固善后。 例二 钟育衡治胎滑骨蒸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二》)。 王某,女,39岁。 初诊:1945年秋。 主诉:患者一年内流产三次,流产过程相同:怀孕后四十日左右骨蒸发热,神疲肢倦,曾用寒凉及养血安胎等药物不效,渐至身无半 缕,卧于土地之上,借土地之凉以缓解骨内之热,直到孕后两月余流产,疾病不药而愈。今又妊娠近四十余日,前证复作而求治。 诊查:形体消瘦,面色微红,自觉壮热而扪之不热,但欲寐。脉沉细滑数,舌质深红少津,光亮无苔。 辨证:此为真阴不足之证。 治法:拟大补真阴立法,取大补阴丸化裁。 处方:大生地50克 砂熟地50克 盐黄柏20克 盐知母25克 炙龟板60克 炙鳖甲50克 山萸肉15克 枸杞果15克。 一剂,先煎龟板、鳖甲两小时,再合诸药煎三十分钟,取汁分两次温服。 二诊:服药后诸证减轻,继用药两剂。 三诊:发热已退,无任何不适。更进药一剂,法同前。直到足月分娩,身无疾病。生一男孩,身体壮实。 例三 陈琮治早泄案(选自《四川中医》1991;(5):34) 谢某某,男,25岁。结婚1年有余,妻尚未怀孕。素有梦遗,近2月来,每于性生活时,出现阳易举却一触即泄之象,伴夜间发热,盗 汗,腰酸软,小便黄,日苦,口干欲冷饮。诊见:形体瘦,唇干红。舌质深红,舌苔薄黄少而不润,脉细弦数。证属阴虚火旺,扰动精室 。治宜滋阴降火,补肾涩精。方用大补阴丸(汤)加味, 处方:黄柏、知母、枸杞、山茱萸、丹皮各12克 生地、牡蛎、龟板各30克 金樱子、芡实各20克 猪脊骨100克(原方猪脊髓购买不 到,故换用之)。 并嘱节制性生活。 二诊:服药4剂后,夜热、盗汗、口干、尿黄等症减轻。效不更方,仍投上方治之。 三诊:服药至20余剂,早泄、梦遗有明显好转。因患者服汤药不便,敢用原方猪脊髓与上药做成丸药一料,早、晚各服10克,淡盐汤 下,连服1个月。半年后因感冒来诊,告曰:“服上药后,已无早泄、梦遗,妻已怀孕。” 【按语】 肾属坎水,雷火蛰伏。此水一亏,则雷火震荡,龙火随之而升,上灼肺金,则为肺痿咳血,骨蒸盗汗,或烦热易饥,足膝疼热等症。 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是其征也。朱氏此方,用熟地、龟甲、猪脊髓峻补真阴,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知母、黄柏,滋阴泻火,靖 熄龙雷。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笔者尝以此方合猪苓汤加土茯苓、省红藤、蚤休、连翘、紫花地丁等,以治劳淋(慢性肾盂肾 炎),辄能应手取效。现今用治糖尿病,效用显著。 附方二 滋任通阴煎 (清肝滋任法) 清·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炙龟板四钱,杵 春砂仁三分,拌捣大熟地四钱 猪脊髓一条,洗切 生川柏六分,蜜炙 白知母二钱,盐水炒 炙甘草六分 白果 十粒,盐炒 【主治】肝阳下逼任脉。男子遗精,妇女带多。以及胎漏小产等症。 【方论选萃】 清·俞根初:任隶于肾,主精室,亦主胞胎。凡肝阳下逼任脉,男子遗精,妇女带多,以及胎漏小产等症,虽多属任阴不固,实由于 冲阴不潜。故以龟板滋潜肝阳,熟地滋养任阴为君。臣以知、柏,直清肝肾,治冲任之源以封髓。佐以脊髓、炙草,填髓和中,使以白果 敛精止带,此为清肝滋任,封固精髓之良方。 附方三 通关丸 元·朱震亨《兰室秘藏》 黄柏酒洗 知母酒洗各一两 肉桂五分 为细末,泛水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腹白汤送下。 【主治】热蕴膀胱,尿闭不通,小腹胀满,尿道涩痛。 【方论选萃】 清·王晋三:东垣滋肾丸,原名通关丸。《难经》关格论云:关则不得小便,口不渴而小便不通,乃下焦肾与膀胱阴分受热,闭塞其 流,即《内经》云无阴则阳无以化也。何则?膀胱禀大寒之气,肾感寒水之运,气运窒塞,故受热而闭。治法仍须用气味俱阴之药,除其 热,泄其闭。治以黄柏泻膀胱之热,知母清金水之源,一燥一润,相须为用。佐以肉桂,寒因热用,伏其所主而尤其所因,则郁热从小便 而出,而开关矣。再议膏粱酒湿,损伤肾水,以致关阴者,亦能使火逆而为格阳,或为呃逆,为咽痛。东垣尝谓阴火上冲,而吸气不得入 ,胃脉反逆,阴中伏阳,即为呃。又谓肾虚蒸热,脚膝无力,阴痿阴汗,冲脉上冲而为喘、为咽痛者,用之亦效(《绛雪园古方选注》) 。 【近代验证】 例一 熊寥笙治小便不通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二》)。 周某某,男,40岁。 主诉:病者患肾炎已二月余,住厂职工医院治疗。三日来忽小便不通,故邀余会诊。 诊查:证见小腹胀,大腹肿;小便涩痛,色赤,有时点滴而出,至今四日,未正式解过一次小便,恐转为尿毒证。舌红少津,口干, 不敢喝水。六脉沉数。 辨证:热结下焦,肾与膀胱俱热,无阴则阳无以化,故小便不通。 治法:宜滋肾泻火,滋肾丸主之。 处方:黄柏12克 沙知母12克 蒙桂末1.5克(冲服) 三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外治法:用活田螺肉一个,捣为泥,入麝香末(研细)少许,敷脐上,外包药棉、纱布,以胶布固定,24小时内小便即通。每日换一 次药。 药后小便通利,病脱险境,仍用西药治疗肾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