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归饮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熟地二三钱或加至一二两 山药二钱 枸杞二钱 炙甘草一钱 茯苓一钱半 山茱萸一二钱,畏酸者少用 水二钟,煎七分,空腹妇。 【主治】真阴不足,腰酸且痛,遗精盗汗,咽燥口渴。 【方论选萃】 清·徐大椿:肾虚无火,纯自精血不足。此方乃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焉。热地补阴滋肾,萸肉秘气涩精,枸杞填精髓,炙草益脾元, 山药补脾益阴,茯苓渗湿以清精府也。……此壮骨补精之剂,为肾虚精乏之耑方(《医略六书·杂病证治》)。 清·王旭高:此为壮水之正法,不用苦寒泻火,独任甘温补阴,可师,可师。左归是育阴以涵阳,不是壮水以制火;右归是扶阳以配 阴,不是益火以消水,与古方知柏八味、附桂八味盖有间矣。虽壮水益火,所用相同,而绾照阴阳,尤为熨贴。改饮为丸,皆除甘草,强 精益髓,并入鹿胶,补下治下,不欲留中,加味去味,取舍有法。非达道者,其孰能之。按肾有两枚,左阴右阳,故有左归、右归之名( 《王旭高医书六种·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清·唐荣川:《难经》谓左肾属水,右肾属火。景岳此方,取其滋水,故名左归。方取枣皮酸以入肝,使子不盗母之气;枸杞赤以入 心,使火不为水之仇;使熟地一味滋肾之水阴,使茯苓一味利肾之水质,有形之水质不去,无形之水阴亦不生也。然肾水实仰给于胃,故 用甘草、山药,从中宫以输水于肾(《血证论》)。 清·张山雷:方亦六味之变,以杞子、炙草易丹皮、泽泻。滋养肝肾之阴,诚在六味之上,而无渗泄伤津之虑,此景岳之见到处。然 尚欠灵动,以少气分之药故也。其左归丸方,则即此六物去甘草、茯苓,而加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尤其滞矣(《中风斠诠》)。 【近代验证】 朱师墨治消渴兼掉眩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二》)。 余某某,男,58岁。 主诉:患高血压病和神经官能症多年,常有眩晕、烦躁失眠等症。近四月来发现尿糖阳性,血糖偏高,并有多饮、多尿等症,取西药 D860疗效不够理想,要求中医治疗。 诊查:患者精神尚好,面颊现红色。脉象弦细数,舌质干红,苔净。 辨证:患者脉弦细数,舌质干红,此为肾阴亏虚之证。肾水不涵肝水,阴虚阳亢,故常有眩晕,正如《内经》所云:“诸风掉眩,皆 属于肝”。肾水不能上济,心火不能下潜,虚火上炎,因而烦躁失眠。肾阴耗损,开合失度,故尿频。火炎灼肺而耗津,故口渴引饮。 治法:补肾滋阴,润肺生津。方用左归饮合一贯煎加减。 处方:南北沙参各15克 天麦冬各15克 生地24克 山萸肉8克 山药24克 玉竹18克 石斛12克 枸杞12克 花粉12克 覆盆子12克 五味子6克 嘱其将西药用量逐渐减少而至停用。 患者服上方药二十余剂后,多饮、多尿、烦躁、眩晕等症均改善,血压下降。再服药二十剂,尿糖转为阴性,血糖降为正常,其后多 次检验,血糖和尿糖均未见异常。 |
|